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杰 《科普研究》2008,3(3):35-38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如何实施探究教学呢?主要做法有:(1)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科学探究;(2)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科学探究;(3)在课后教学活动中深化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2.
机器学习近几年来逐渐被应用于在线科学探究活动的自动评价、过程分析等方面,在辅助教师教学、提升学生科学学习效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机器学习融入并支持在线探究学习活动是未来科学探究走向大规模多场景实践应用的重要技术支撑。为向国内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提供开展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参考,在三个英文数据库中筛选出了近10年发表的24篇英文文献,总结分析了目前机器学习在在线科学探究中发挥的作用及具体应用,并提出了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3.
徐杰 《科普研究》2007,2(5):64-66
观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探究技能之一,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即:激发观察的欲望;明确观察的目的性;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观察;学会在合作探究中修正观察结果;学会对观察结果进行"初步加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4.
谈科学教育中的“科学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杰 《科普研究》2009,4(4):50-52
“科学记录”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的书面呈现,显示着学生亲历科学过程所留下的印迹。教师对学生“记录”的认真解读,不仅是对学生为了完成探究目标而进行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善于教给学生恰当的记录方法,既是科学教育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的性质决定了小学科学课是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在教学的特别探究活动中,课堂吵闹是司空见惯的事,教师一般通过严肃课堂纪律加以调控,但效果甚微,究其原因治标不治本。其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被忽视是最主要的原因。文章就以如何把握学生科学探究活动中对材料的关注这一心理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案例,提出对策,寄望于科学课吵闹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6.
关于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发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娟  尚修芹 《科普研究》2009,4(3):39-43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6年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因此,作为公众的科普场所,科技博物馆必须为青少年开发相应的教育活动。笔者总结了发达国家博物馆的科学教育活动经验,认为科技博物馆内的教育活动开发应该遵从年龄针对性、互动性、新奇性、趣味性,以及结合学校课程和青少年的生活经验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笔者还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活动形式,如以体验、探究为中心的活动和长时间卷入的展品、科普表演剧等。  相似文献   

7.
胡俊平 《科普研究》2015,10(6):86-92
环境是我国科学小品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1 世纪,以环境为主题的科学小品在创作内容、表达方式、人群定位和传播媒介上均表现出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为信息社会背景下的科普创作提供启示,也为当前科普信息化建设中的科普作品策划与创作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青少年利用DV的手段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活动,它与一般的校园DV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青少年基于一个探究式课题的拍摄,并在拍摄中提高科学素养和拍摄技术的活动。探究是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核心,是科学DV区别于其他DV作品的主要特征之一。怎样在科学DV活动中凸显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呢?  相似文献   

9.
科普:要关注青少年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立原 《科普研究》2010,5(3):30-32
我们通常而言的科普,即科学技术的普及,主要指的是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方法、技能的普及和科学思想的启迪等。如果从大教育的观念来看,科普的方式可分为学校以相对固定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方式和校外可自行选择内容的教育方式。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青少年接受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谈的科学传播是指将科学信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知识、观念等资讯)传播得正确、广泛、深入、快速且有效,实现科学普及、民智发达的境界。论述前提限于大众传媒的科普范畴,至于正规学校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则不在讨论之列。本文从科学与媒介、科学作者、科学写作、科学消息之传播,以及科学家等5个理论研究的面向来分析台湾的科普困境,以为台湾的科普是相当值得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科技馆科普功能的形成及其在科普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从产生、发展、科普方式等方面解释了科技馆科普功能是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普及的必然趋势。实现方式上重点突出交互性与科学方法,并提到了科学展示方法上新生的主力军——科普剧。  相似文献   

12.
小学科学课堂能够赋予学生更多的科学素养,通过自我探究来开拓学生的知识和科学视野。多媒体技术调动了小学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优良的科学感知力,多媒体增加了教学资源,引领着学生深入探究,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形结合的方式将小学科学教学化难为易,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尹传红 《科普研究》2011,6(6):92-96
《科学家讲科学》丛书荣获科普创作领域的最高荣誉奖———第一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在不少科普界人士看来是实至名归,值得庆贺。我作为该丛书编委会成员和特约编辑,也十分欣慰,感慨良多。这  相似文献   

14.
张楠  宋苑  胡冀宁 《科普研究》2016,11(4):69-74
科普剧已在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调查研究科普受众对现有自然科学类科普剧的接受程度,揭示了受访者对于科普剧的看法及各方面的偏好,为提升科普剧的科普效果,了解科普剧的发展现状,改进不足,确立未来发展方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杜维超 《科普研究》2010,5(Z1):11-14
本文针对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过程中科普资源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论证了科普资源建设开发过程中“先创造需求,后做好保障”运行模式的可行性,指出要创造科普资源需求渠道,有效地利用科普资源。  相似文献   

16.
刘伯宁 《科普研究》2012,7(6):11-14
在新媒体时代,"草根科普"成为一种独特的科学亚文化现象。笔者以一名"草根科普作者"的身份,介绍在新媒体时代从事科普创作的切身体会。并结合现代科学传播理论提出科普应"呼应时代要求、展示科学精神、承担公民责任"等观点,及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与青少年科学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峥 《科普研究》2007,(3):46-50
网络时代的来临为科学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方法。网络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和多媒体等特点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更为青少年的交流和学习开辟了重要阵地。网络使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方式及过程变得主动、开放、交互,使资源得到共享。本文结合网络科学传播的优势和目标对青少年科普网站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叶波  陈昊 《科普研究》2013,8(4):65-65
近年来,不少学校尝试将科普剧引入学校科学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课程资源不是抽象存在的,而是以某种载体形式表现出来,课程资源的载体就是课程资源的物化形式。课程资源的存在具有多种形态,按照课程资源所依附的载体形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以物为载体、以活动为载体、以人为载体的课程资源。从课程资源的角度来理解科普剧,意味着看待科普剧的立场与视角的转换,意味着要从学校科学教育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陈文 《科普研究》2014,9(2):83-87
顾均正是我国著名的现代科普作家、出版家,他一生孜孜不倦,一直坚持科普作品的创作。他笔下的科学小品文,既包含严谨精确的科学知识,也不乏风趣生动的文学形态。本文从顾均正科学小品的选题角度、呈现形式以及小品文文本分析其创作特色,并对当代科普写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关注时事;增强创新;注重趣味。  相似文献   

20.
周立军 《科普研究》2009,4(2):30-36
提升科学传播的影响力,离不开工作创新。"首都科学讲堂"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其准确的定位以及在传播机制和运作方式上的创新。这个新形势下科学传播的有益探索,既满足了公众提高科学素质的需求,给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传播提供了条件,并为科协组织开展科普工作、促进科普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