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紧密的相关性。现代教育应注重从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整合优化育人环境、建设良好校风学风,教育学生学会悦纳自己、他人与现实社会,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2.
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大学生和谐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建立适度的抱负水平,确定切实的奋斗目标,不断地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实现预期目标,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大学生健康和谐心理的关键。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磨练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优化的人格,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和谐心理的基础。倾注自己的热情投入各项活动,用爱与善的心去关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真诚地热爱生活、感受生命,是提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大学生健康和谐职业心理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人格的构建,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和谐人格的培养既是自身成才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分析大学生和谐人格基本特征以及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状况和大学生表现特点,提出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主要措施,从而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药家鑫案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和谐人格的缺失,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方面应承担起重要责任,引入和谐人格教育的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完善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实践领域更加丰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实证研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形容词法和头脑风暴法等方法编制了《大学生健康人格问卷》,并通过对23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健康人格、心理症状与自我和谐的现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这三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证支持.得出结论主要有:(1)自编的大学生健康人格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2)大学生健康人格与SCL-90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的刻板性无显著相关.(3)大学生健康人格水平对心理症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自我和谐在健康人格和心理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园的学风是学校师生整体精神面貌的全面反映,也是学生健康成才的软环境,但是当前和谐校园学风建设出现很多不和谐现象,主要原因是受到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的影响。要通过加强特殊学生过程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培养学生科技和社会实践能力等途径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和谐校园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我和谐问卷和修订的主观幸福感问卷,以459名大学生为被试,调查分析了大学生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现阶段大部分大学生的自我是比较和谐的,自我非常和谐和非常不和谐的学生只占少数;(2)总体上看,现阶段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呈中上水平;(3)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自我和谐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公民参与的重要特征之一。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前提条件。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的内涵、现状及其特点、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如何提高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和谐建设的不断深化,构建和谐校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谐校园的建设中,人的培养很关键。人的培养又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不乐观,这对我们构建和谐校园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发现当前大学生心理状况存在的缺陷,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明确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性,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个体人格的差异性决定了人格塑造目标的不同,着眼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高校人格培养应以大学生的公民人格为基础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为主导目标,"真、善、美"统一的和谐人格为最高目标。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任务的最终完成,是基础目标向最高目标逐步递进的过程,应当以三项目标的整体实现为标志。  相似文献   

11.
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的内涵中包含着学校中人的心理和谐发展,它是校园和谐稳定的心理基础。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问题,重视心理和谐发展的内涵与意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实际问题相结合,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创新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是社会建设中的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如何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学说认识社会和谐、如何认识矛盾与和谐的辩证关系,是学术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正视矛盾,通过科学地化解社会复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而不能回避矛盾,掩盖矛盾,甚至激化社会矛盾。正确处理社会矛盾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必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正确地科学地从社会矛盾方面探寻社会和谐之道,从社会和谐的角度深入认识社会矛盾,及时化解矛盾。本文从和谐社会建设依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和正确认识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三个认识维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旅游业在经济发展、社会调适、环境保护、文化延续和人格塑造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从旅游活动的的微观层面入手,分析了旅游活动中的生态、人态和心态三大和谐,并提出应该如何去构建旅游活动中的"三态"和谐。  相似文献   

14.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基本形式。人际交往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际交往和谐的元素是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人际交往和谐需要相互支撑,要改善认知模式,要完善性格、增强人际吸引,要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创造和谐的人际交往的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中,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六个更加"的目标之一,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全党要提高的五种执政能力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决定》,把人的心理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着力点。本文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流行词、提出心理学概念的"两个第一次"、论述心理和谐问题的"三个注重"等方面谈了作者对此问题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道家思想对于人和自然之和谐关系的强调虽然具有消极性和局限性,但也不乏其深刻之处,可为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之关系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儒家和谐社会观念中对于人际关系和谐的强调,如社会成员各安其位的“和而不同”的社会秩序观,为今日构建和谐社会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关键,人内心和谐是基础。内心和谐即自我和谐。离退休人员是社会特殊的重要群体,能否做到自我和谐,不仅关系到其本人的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而且也关系到邻里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因此,离退休人员要实现自我和谐,就要加强自我修养,搞好自我调节,学会自我安慰。  相似文献   

18.
孝道在构建传统中国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是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根基,维护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孝的产生源于社会和谐建设之需要;儒家以孝为人之德性的根本,强调塑造个人良好品德促社会和谐发展;孝为为政之本,以政治和谐维持整体社会和谐;孝产生后即和礼、法及宗教紧密结合,调节着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目前进行孝文化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和谐,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和谐。和谐理念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那么,怎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或者说,和谐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什么?文章考察了和谐的渊源、特点,然后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和谐广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打造"文明法治、稳定和谐、谅解宽容"的社会环境,实现"富裕、公正、活力、安康"的具体目标。综观和谐广东的理论探求,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主线贯穿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理论得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