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对框架-砌体混合结构要求采用多种抗震措施,并有较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但目前中小学校舍仍有不少90年建造的建筑仍为框架-砌体结构。对这类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分析,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验。本文对某框架和砌体相连的混合结构进行了地震作用分析,对抗震性能及抗震承载力情况进行了评价,并根据分析评价结果进行了抗震加固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2.
孙建  邵云  黎少华 《建筑科学》2012,28(5):100-103
对南京地区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砌体墙平面混合结构校舍的抗震鉴定过程进行了介绍,提出可偏安全地按砌体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并对该建筑的加固方案进行了讨论,指出可将其改造为翼缘框架柱框架结构,形成二道抗震防线,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某框架和砌体相连的混合结构进行地震作用分析,以了解这种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及承重墙体的抗震承载力情况,并根据抗震分析结果对其进行抗震加固改造,经过分析加固效果能满足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4.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对混合建筑结构要求采用多种抗震措施,并有较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但目前建筑中仍有很多已建造二三十年的建筑物。现阶段还没有可靠的经验对这些建筑物进行抗震分析与鉴定。通过对这种混合结构(框架和结构相连)来做的证作用分析,从而评价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载力,并且从结果出发对这类建筑进行抗震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建筑中广泛存在的结构体系混乱的情况,以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砌体混合结构教学楼为例,分析了抗震鉴定方法和过程,提出了抗震加固方案.指出可将混合结构改造为纯框架结构:原混合结构的圈梁及主梁分别采用双梁及增大截面法加固.改造为框架梁:原钢筋混凝土柱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改造为框架柱:原钢筋混凝土独立、条形混合基础采用双梁加固并增设拉梁.加固后,此教学楼可满足该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砚山 《河南建材》2012,(1):142-143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表明,砌体和砌体-框架建筑的破坏倒塌严重,造成了重大损失。现阶段,郑州市都市村庄建筑以砌体和砌体-框架建筑为主,因此了解都市村庄建筑现状,对郑州市都市村庄建筑抗震性能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通过对郑州市十多个都市村庄的调查,分析了本地区建筑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为提高都市村庄建筑抗震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既有建筑中存在大量的框架一砌体混合结构,由于此类结构超出了规范所规定的范畴,属于超限混合结构,现行的抗震加固设计方法中并无可遵循的规范规定。提出两种对于此类超限混合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准混凝土、准砌体加固方法。先通过刚度、质量等效的原则完成结构等代并由PKPM计算内力,而后按结构实际的承载力进行校核,从而完成此类超限混合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从实际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对这两种加固方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附一应用实例展示其步骤并证明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某混凝土-砌体混合结构综合楼抗震鉴定与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混凝土-砌体混合结构体系广泛存在的抗震性能较差的情况,以某综合楼为例,分析了抗震鉴定方法和过程,提出了抗震加固方案。指出可将原混合结构柱采用扩大截面、置换和新增柱加固,对原框架梁采用扩大截面、加腋和粘钢加固,对原砖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加固后对该建筑进行了再次鉴定,可满足该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9.
阴毅 《山西建筑》2014,(9):21-23
针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在汶川地震等强烈地震中呈现出的新震害特点,新抗震规范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JGJ 248-201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均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就规范内容,对一些设计要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旨在对该类结构设计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绵阳市震感强烈,大部分房屋均有不同程度破坏,尤其是砖混结构及砌体-框架混合结构;对绵阳市内及郊区大量房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所受震害较重的砖混,砌体-框架混合结构经过设计的房屋,震害明显低于未经抗震设计的房屋,基本实现了大震不倒,且经过简单修复可以正常使用,郊区及农村房屋震害明显重于绵阳市内的房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