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滑坡灾害一直是重要的地质和工程问题,也是重要的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灾害。分析和挖掘其形成机理,探讨其防治措施,对管道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兰成渝管道穿越某滑坡体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出该滑坡的内部因素主要是地下水丰富,多处泉眼出露;外部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的修建公路和管道,以及公路上的动荷载对灾害发育影响显著。通过在投资估算、施工可行性、环境保护以及保护管道的针对性等方面分析,本滑坡采用抗滑桩板墙,通过实践,确实达到了稳定滑坡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隧道施工公路路面沉降规律和控制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铁路大量出现下穿既有公路的交叉工程,隧道施工沉降将影响公路行车安全,急需建立下穿公路隧道施工沉降控制标准.本文根据公路运营安全平整度要求,揭示了公路维修标准平整度与隧道施工路面最大沉降值的关系;应用正交数值试验方法,提出了不同等级公路路面允许的隧道施工沉降值及沉降速率.  相似文献   

3.
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是公路安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输过程中保证安全的前提,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完善程度决定着公路的运输效率、交通的安全程度.但因为公路工程运行中面临的环境特殊,使得在公路项目的建设中,必须要结合公路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为提升公路的综合质量和效益,在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上,不仅要遵循国...  相似文献   

4.
以上虞市东港排涝闸工程为例,介绍了闸室沉井在沉放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以及在沉放过程中产生偏斜而采取的纠偏措施.  相似文献   

5.
砼承压管道,由于采用胶圈接口,柔性好,易安装,在较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比较适用且成本低。因此在给水工程特别是长距离、大流量的输水管道工程中经常被采用并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但在管道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技术细节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因缺乏施工经验,尤其对初次参与砼胶圈接口管道安装的人员来说,可能因处理不当而出现质量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使工期拖延。同时也对日后安全生产构成隐患。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历,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加以总结,供管道施工技术人员参考。1 工程概况钛白粉自备水源工程1990年4…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刚果(布)朱埃河过河钢管工程采用沉管技术穿越的工程实例,阐述了过河管道沉管施工中的技术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在朱埃河工程中实施的沉管施工方法,施工简单,安全可靠,施工成本低、进度快。在工期、成本、安全、质量等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整个沉管过程安全有序,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建河曲电厂一期 2× 60 0MW工程焊接施工中 ,采用的是管道集中供应氩气 ,本文主要阐述了管道集中供应氩气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分析了这种方案在节约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文明施工程度等方面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高地下水位段由于地表承载力差,采用传统的沟上组焊吊装下沟的施工方法难度较大的问题。笔者结合沙漠段沉管下沟的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在高地下水位段采用单侧沉管下沟的施工工艺。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该工艺成功解决了高地下水位段小口径长输管道施工面临的困难,极大地提高工程进度的同时保证了施工安全且减少了项目成本,可为同类地区的管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厦门市快速公路某隧道工程施工条件复杂,安全影响因素多,安全事故危害大,在安全监控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本文基于模糊数学理论,针对该工程的施工特点,建立了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该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辨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定各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权重;划分施工安全风险水平等级;建立隶属度函数,对风险因素进行模糊估计;并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反映该隧道施工的安全状况,在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公路施工的安全性,针对公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公路施工安全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从管理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构建了公路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基于物元可拓理论建立了物元模型确定单因素评价的隶属矩阵,分析公路施工安全的影响因素,建立公路施工安全评价的模型;以沪蓉西公路工程为例,抽取5个工地基于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施工安全状况综合评价,并确定了实例中5个施工现场的安全等级,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管幕预筑法顶管工程相比于传统管幕法顶管工程具有顶管间距小、顶管直径大等特点。目前对于密排大直径顶管的应用较少,对管幕密排顶管施工顺序和顶管施工地表沉降规律理论研究不足,密排顶管施工土体的变形趋势与单一顶管相差较大,传统的Peck公式预测地表沉降难以适用。为了解决密排顶管的施工顺序以及顶管施工地表变形规律,采用大型模型试验对三种典型的顶管施工方案进行试验,研究大直径密排顶管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和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表变形特征。通过试验发现密排顶管之间不仅存在相互支挡现象,而且顶管与周围土体共同作用形成的管土拱效应对施工下排顶管形成“保护”,从三组模型试验方案来看,考虑管土拱效应的顶管施工方案管幕中轴线位置处地表沉降最大值仅为6.09 mm,小于其他两组方案,根据这一实验结果提出管土拱效应对于封闭管幕下排顶管的“保护”作用,确定管幕预筑法密排顶管施工最佳的顺序是先施工管幕上排顶管再施工管幕两侧以及下排顶管;同时改进Peck公式来预测密排顶管施工产生的横向地表沉降,改进的peck公式考虑了相邻顶管支挡与管土拱效应的支挡效应,修改Peck公式参数取值的具体办法,改进的peck公式预测结果与模型试验横向地表沉降曲线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运用ABAQUS软件研究管幕群中相邻顶管对顶管顶推力的影响。基于港珠澳大桥的拱北隧道工程,选取隧道暗挖段管幕群顶部、中部、底部顶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相邻顶管对顶管顶推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由于顶管附近存在既有顶管,顶管在顶进过程中,相邻顶管对顶管顶推力的影响不可忽略。通过对数值模型与JMTA公式得到的顶进力估算结果进行对比,论证了数值估算法在中小尺寸截面薄壁顶管顶进力估算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以太原火车站管幕预筑法(PPM)大直径顶管群施工为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优选的8种有代表性的顶管群施工顺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大直径顶管群施工顺序下的地表变形特征. 试验结果表明:先施工管幕上排顶管的方案所引起的地表沉降量小于其他方案,与先施工管幕下排顶管的施工方案相比,其所引起的地表沉降要小1 cm;管幕上排顶管与周围土体之间形成管间微型土拱,并在管幕上方密排顶管之间形成组合土拱效应. 该组合土拱效应不仅可以承担一部分管幕上覆荷载,而且可以减小管幕下排顶管施工对地表的扰动,有效减小了管幕预筑法密排顶管群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管线偏转对GRP顶管接头的影响,得到了GRP顶管接头在管线发生偏转时的受力状况,对管道接头处的接触压力、Mises应力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在不同偏转角情况下的最大应力进行了比较。说明了管线偏转对GRP顶管的影响非常大,由于管线偏转,管道往往会在远小于实际所能承受的顶力的情况下发生破坏,必须对最大允许偏转角度进行限定。  相似文献   

15.
徐州故黄河东岸排水管道采用DN 1500mm混凝土管道,其施工方法为顶管法.对排水混凝土管道顶管施工中出现的偏差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不出现较大偏差时应采取的挖土、顶进和检测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挖土校正中线偏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施工区钻孔勘探发现该区域地层复杂,存在大量卵石及其它坚硬岩石,这对顶管掘进会造成很大影响,需要为顶管施工选择合适、有效的施工场址,降低卡钻概率。采用高密度电法技术勘探设备对施工区地层进行详细的勘测,首先对施工区域附近断崖层进行测量,对比剖面反演图分析,证明了高密度电法技术在对地层分布、岩层产状勘探解释上的可靠性,最后采用温纳装置和斯伦贝格装置分别对拟施工区域进行勘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初步为顶管施工拟定了一条卵石分布较少、卡钻概率较低的地下埋深走向,也减少了钻孔勘探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工程实际建立了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受力的力学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和轴心受压情况进行了对比,提出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接头最大允许偏转角和最大允许张开长度的分析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分析,说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可以用于指导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8.
顶管施工属于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该项技术彻底解决了管道埋设施工中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道路交通的堵塞等难题,在稳定土层和环境保护方面凸显其优势。但是,在顶管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地下障碍物,将导致顶管顶力突然增大,顶管顶进方向偏离设计轴线,严重影响顶管施工的顺利进行。福州市某污水顶管施工需要穿越河道,通过前期资料收集发现,河道两侧可能存在护岸抛石等地下障碍物。为了查明护岸抛石的分布情况,综合应用了地震波层析成像探测技术与水平定向钻拉管技术进行探测,既为后期顶管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参考依据,又降低了探测成本,提高了探测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合肥市包河大道高架工程一标段污水顶管施工各部分技术要点做了详细的解析,对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管幕预筑法中密集大直径钢管群顶进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把平行顶管的顶管间距分为3类:大间距、中间距和小间距.明确指出了3类间距范围,总结分析了各种顶管间距情况下已建顶管对新建顶管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表明,大间距时已建顶管对地层的扰动影响可以忽略,中间距时主要是土体扰动的影响,小间距时既有土体扰动的影响,又有先建顶管管结构的支挡影响.分析Peck公式并对其进行修正,使之可用于预测各种间距下的地面沉降.结合沈阳地铁新乐遗址站施工监测结果,比较了地表沉降监测结果与Peck公式预测值,发现两条曲线吻合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