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属镁渣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金属镁潭放化剂,改善生料易烧性,提高机立窑台时产量,降低熟料热耗,稳定熟料质量,同进,利用金属镁渣作混合材,生产复合水泥,变废为宝,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水泥性能。  相似文献   

2.
镁渣作水泥混合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活性、易磨性和水泥的物理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炼铁工业废渣—镁渣作水泥混合材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用镁渣是一种活性、易磨性均高于矿渣的活性混合材;采用#25硅酸盐水泥熟料,控制水泥中MgO在6%以下时,掺30%镁渣作水泥混合材能够生产出安定性合格的#422水泥。  相似文献   

3.
镁渣是金属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残渣,每生产1 t金属镁大约产出5.5~10 t镁渣,因此镁渣的产量非常大,长期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且污染环境。本文通过小磨试验研究了镁渣作为混合材在水泥中掺入的试验,并进行了大磨试验,效果较好,验证了镁渣作为混合材配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侍昆  程麟  陈丹  冯皓  侯娟君 《水泥》2010,(12):5-8
采用磷渣配料烧制水泥熟料,再掺入磷渣作混合材制备复合水泥,研究磷渣掺量对复合水泥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SEM对其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作混合材,当磷渣掺量为10%,矿渣掺量为20%时,所制备的复合水泥各项性能均满足国家标准,其净浆28d抗压强度值高达114.2MPa。  相似文献   

5.
磷渣粉煤灰复合水泥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虹  郑礼胜 《水泥》1995,(2):1-3
利用磷渣、粉煤灰作混合材研制出了磷渣粉煤灰复合水泥。研究了磷渣的加入量对水泥性能的影响,以及复合水泥的抗蚀性、抗冻性。结果表明,熟料用量降至45%,磷渣和粉煤灰总用量达50%,改善了水泥的各项性能,提高了水泥的早期强度,达到了425R型水泥标准,并具有良好的抗侵蚀性和抗冻性。  相似文献   

6.
工业废渣用于水泥混合材的研究一直是水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从实际应用看 ,活性高的混合材 ,如矿渣已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活性低的混合材 ,如粉煤灰 ,利用率较低。针对矿渣、磷渣和粉煤灰的特点 ,通过强度和孔结构测试 ,研究了少熟料高标号复合水泥。强度和孔结构研究表明 ,利用混合材的优势互补原理 ,并引入外加剂可以得到性能优异的少熟料复合水泥  相似文献   

7.
利用锰渣、矿渣、石灰石制备复合水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阳  陈平  郭一锋  刘荣进  易斌 《水泥工程》2012,(2):76-78,83
针对目前矿渣等高活性混合材资源的紧张,实验进行了锰渣、石灰石部分取代矿渣制备复合水泥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当石灰石粉掺量固定为10%时,相同水泥比例下,随着锰渣和矿渣比例的增加,胶砂试块3d强度增加,28d强度有所下降;当加入复合激发剂后复合混合材总掺量为60%,锰渣和矿渣质量比为4:1时,仍能配制合格的P.C32.5标号水泥。  相似文献   

8.
综合利用电厂废渣制备复合水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丰城电厂高铁粉煤灰和丰矿电厂沸腾炉渣制备出以沸渣为主要混合材的复合水泥。进行了以高铁粉煤灰双代粘土和铁粉配料的熟料配烧试验和混合材配接试验;组织了工业性试验;利用XRD、物理、化学分析等手段对试验产品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利用高铁粉煤灰代替粘土和铁粉配料能烧制出优质熟料;用沸渣作主要混合材、配掺矿渣和石灰石可获得最佳的复合效果,混合材掺量大,产品质量稳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水泥中掺加混合材,不仅能降低水泥生产成本,还能改善水泥的某些使用性能。现阶段,由于矿渣、粉煤灰资源短缺和价格昂贵,开展其他种类工业废渣用作水泥混合材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为探讨充分利用煤渣、锰渣等廉价的工业废渣,同时配合少量矿渣和石灰石粉来制备复合水泥,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废渣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优化,确定了所制备复合水泥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煤渣掺量为20%、锰渣掺量为20%时,可配制合格P·C 42.5水泥,煤渣掺量为30%、锰渣掺量为20%时,可配制合格P·C 32.5水泥。  相似文献   

10.
磷渣是电热法生产黄磷时排出的一种工业废渣。磷渣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途径主要有两种:从水泥生料配入磷渣煅烧熟料和作为混合材生产水泥。磷渣掺入生料成分中能降低熟料烧成热耗,改善熟料矿物组成,提高熟料及水泥性能;作为混合材生产磷渣水泥时,可通过应用高温灼烧石膏、添加活性激发剂、分别粉磨技术等改善磷渣水泥早期强度低、凝结硬化慢等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