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杨虎  丁怀林 《钢铁研究》1994,(1):12-15,31
应用钢锭冷凝过程二维数学模型,研究了C9213钢锭的冷凝规律,制订出了“C9213钢锭传搁时间表”,定量地分析了各盘钢锭间的热状态差异,对第1、2盘钢锭的装炉温度提出了修正。  相似文献   

2.
3.
蒋杨虎  丁怀林 《武钢技术》1994,(3):23-27,38
本文建立的钢锭冷凝过程二维数学模型,采用了修正温度回升法,C-N法处理边界辐射热流,分区变时间步长等新方法。应用该模型,对武钢D8908钢锭和D8413钢锭的冷凝过程进行了计算,制订出“D8908钢锭传搁时间表”和“D8413钢锭传搁时间表”,并分析了500t平炉钢浇注的钢锭传搁时间计时方法的不足,首次提出了对第一盘钢锭温度进行定量修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系统节能的观点,全面分析了钢锭在传搁过程中热焓变化情况。内容包括:以Fx10.5t沸腾钢、Jc7.8t镇静钢为例,具体分析和提出了实现“微能”、“零能”、“液心装炉”等工艺的有利条件;注重钢锭在传搁过程中必须尽力缩短传搁时间的节能效益;着眼全系统,扩大节能工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宝钢钢锭传搁时间表制定的理论依据,并运用各类测量手段取得钢锭凝冷过程中的实测数据,以此校验制表数模的精度。通过计算实例,列出了以该传搁时间表为基础建立的均热炉优化加热数学模型所取得的效益,来说明钢厂中建立精确的传搁时间表对节能和实现均热炉科学管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曹长吉 《钢铁》1993,(2):60-63,82
根据沸腾钢,镇静钢的冷凝计算结果,对钢锭在传播过程中的散热损失和装炉热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而为缩短钢锭的传搁时间、提高装炉温度、选用最佳均热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和随机仿真技术,建立了轧钢系统板坯传搁时间的仿真模型,用以了解各个不确定因素对钢锭加热-初轧-再加热一连轧生产过程的影响,从而达到了提高板坯装炉温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对包钢7.1吨钢锭模在浇钢及冷凝过程中的温度场建立了二维数字模型,并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计算,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汪忠智 《特殊钢》1997,18(6):46-48
根据W18Cr4V高速钢的生产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推导导出评价锭型对钢材碳化物不均匀度,级别的影响,可用来选用合理锭型和改善产品材的碳化物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2.
赵彦灵 《宽厚板》2000,6(3):14-17
本文就舞多在特厚钢板的生产中,钢锭出现的疏松、缩孔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了钢锭存在疏松、缩孔的宏观及微观因素,阐述了为减轻乃至消除这些缺陷所采取的工艺手段和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分析了用弧边矩形断面钢锭代替传统的直边方形断面钢锭对钢锭内部质量、成坯率、加热和轧制能耗、初轧机生产能力,模耗等方面的有利影响。这种锭型已在一些钢厂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16.
李宗健 《特钢技术》2000,8(2):66-69
为增加品种,提高特定定尺材的成材率,我公司试制了4.6吨大锭材,本文通过对试制大锭材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中指出,我厂试制大锭材在工艺上,设备上均是可能的,进行了实物试制,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对须改进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锭重兼容设计了插板式(C)、套圈式(T)和垫圈式(D)三种锭型,并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10~15 t、20~27 t、29~35 t、39~45 t、50~60t42CrMo4钢锭在三种锭型下的凝固特性.结果表明,在10~60 t锭重内,随兼容量增大,凝固末期液相穴愈加深入锭身,在D锭型中表现尤为明显.当兼容量占原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φ1150初轧机轧制包钢F8.4t沸腾钢锭及攀钢B8.4t沸腾钢锭,生产300×300mm~2方坯的工艺条件为模拟对象,在实验室以铅为模拟材料,进行了模拟对比轧制实验,找到了B8.4t锭成坯率低的主要原因,为今后提高包钢沸腾钢初轧成坯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武钢从1982年开始,到1985年9月,先后进行了82罐11.2t沸腾钢扁锭的液芯传送、加热和轧制试验。实践证明,对沸腾钢锭进行液芯加热和液芯轧制可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钢锭自身所保存的热量,节约能源;大大缩短钢锭的传搁和在均热炉的时间,因而明显地提高生产率;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