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水域地形测量中,往往采用全站仪进行测点定位、利用测深杆或回声测深仪获取水深数据,相应进行水位控制,从而对水下地形点的三维坐标进行确定。在分析GPS RTK与单波束声纳测深仪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萧围东线标准海塘塘前水域测量为例,分析GPS RTK与单波束测深仪同步测量的作业方法以及存在的误差,总结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对GPS—RTK配合测深仪技术在黄壁庄水库水下地形与淤积断面测量中的施测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结合在作业过程中的经验和相关资料,在提高测量精度和改进作业方法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时动态GPS(RTK)在淮河河道断面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实时动态GPS(RTK)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其配合数字式测深仪在水下断面测量中的工作方法及流程,阐述了其工作的优点和注意之处。  相似文献   

4.
无验潮模式下的GPS RTK水下地形测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的水下地形测量模式是利用GPS测定海底点的平面位置,利用测深仪测定水底点的深度,附以瞬时潮位资料,获得点位的高程.但当验潮条件不具备时,该模式将很难获得测点的高程.基于这一缺陷,提出一种水下地形测量的无验潮模式.该模式不须专门测定潮位,而直接利用GPS的RTK测量技术而获得高精度的水底点高程.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RTK测深仪的工作原理,说明了RTK测深仪联合使用测量水下地形图的原理。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说明RTK测深仪联合测量水下地形图的方法、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优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GPS测量最新技术RTK的发展状态分析,并结合RTK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介绍了RTK测量的技术特点,作业模式和适用范围.同时也提出了目前RTK技术的一些不足.重点讨论了RTK在水下地形测量或水上打桩定位中的应用特点.并对RTK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了客观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工程测量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安全、功能。随着GPS测绘技术的发展,RTK技术逐步成熟,在工程放样、大地测量、海洋测量、航空测量等领域得以推广且测量过程中可实时提供厘米级精度的三维坐标。介绍RTK技术的发展现状、工作原理、试验步骤,以V60 GNSS RTK为例开展实地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误差进行分析。试验证明,RTK测量精度可达到0.01 m以内,并结合单频测深仪进行水下测量完成地形测绘工作。RTK技术具有精度高、质量好、减少外业劳动强度、提高效率等优点,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总结目前水下地形测量的主要方法,以及不同方法的测量原理和特点。结合阿海水电站水下地形测量的具体实施,分析了影响水下地形测量精度的因素和作业时应注意的问题。采用"GPS+计算机+数字测深仪"的现代作业模式则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 GPS?的快速发展,RTK?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并逐步在测绘中得到应用.分析? GPS? RTK?技术在第一次水利普查青海湖容积测量中的应用,就? GPS? RTK?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数据处理方法和野外测量优势进行探讨.在青海湖容积测量中的应用说明,RTK?技术改变了水下地形测量的作业模式,真正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RTK?技术将改变测绘领域其他如控制测量、纵横断面测量、施工放样等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GPS水下地形的测量原理及无验潮模式的工作原理,通过工作实践介绍GPS RTK技术在三峡工程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对影响GPS观测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克服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宋志超  张传友 《吉林水利》2010,(11):64-65,70
对高等级公路急流槽入水簸箕口与路面连接处的裂缝的防治,是对急流槽病害防治的关键,其原因是随着高等级公路通车运营时间的推移,该处基本上都出现开裂的现象,开裂的裂缝导致急流槽出现病害,是急流槽病害的主要成因之一;而且在处治的过程中可采取新材料和新施工工艺,并且实施治理之后经济和质量的优良效果较传统维修方法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微弯河段存在着螺旋流及横比降,水力特性相对复杂,在微弯河段修建码头对航道的影响势必与顺直河段不同。以微弯河段处的左岭卸煤码头为例,通过对数模结果及实测资料的分析,发现该工程的兴建对附近水位、流速影响较小,工程前后流速变化等值线横纵向延展长度相当;工程的建设对附近水域河床演变与船舶航线影响较小,但对附近航标的功能发挥有一定影响并需对航标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黄卫东  徐侠 《治淮》2004,(6):47-48
一、工程概况 怀洪新河工程是一项以分泄淮河洪水、扩大漴潼河水系排水出路为主,兼有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工程.河道全长125km,其中安徽省境内约95km.怀洪新河大部分河道是利用原有河槽和湖泊洼地开挖、疏浚并在两岸筑堤而成.因此,两岸地形较为复杂,堤身线路长,交通不便.为方便日常堤防管理和汛期人员及防汛器材迅速及时地调运,怀洪新河防汛道路按设计要求尽量布置在堤顶或尽可能靠近堤防,并根据堤身高度、堤防防汛难度和保护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布置在堤防一侧,全长约96km.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自鲜  尚宇鸣 《人民黄河》2001,23(10):17-1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后,引水坝址下游局部河段水量明显减少,但影响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随着两岸环保力度的加大,排污量的减少,径流量减少对局部江段水质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预估调水后下游水质不会发生类别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改性聚丙烯纤维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田内外某些改性聚丙烯纤维影响混凝土强度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中,同时存在增强和损强因素。当增强因素大于损强因素时,混凝土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