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范茏  徐农  张雅明 《化学工程》2006,34(2):52-55
主要利用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一异丙醇胺-二异丙醇胺-水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同时又根据UNIQUAC二元模型参数推算上述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预测值和推算值分别与实验测定的一异丙醇胺-二异丙醇胺-水三元体系在338、353、368 K下的恒温汽液平衡数据进行比较,三者符合良好,为该三元体系平衡数据的获得提供了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了碳酸二甲酯-乙醇在100 kPa下的汽液平衡数据。实验数据经Herington面积积分法校验符合热力学一致性。运用M atlab中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程序,对二元汽液平衡的W ilson模型进行参数计算,利用关联出的模型参数计算相应的汽相组成,并与实验值比较,其平均绝对偏差为0.002 8,表明二者符合良好,这为建立碳酸二甲酯和乙醇的精馏分离数学模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苯酐-苯酞二元系统的汽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由于苯酐熔点较高,为了避免汽相取样等困难,采用总压法即测定系统恒温下平衡蒸汽总压P,再根据热力学关系推算汽相平衡组成y。  相似文献   

4.
利用CE-2型汽液平衡装置测定了戊烷-丙酮二元体系的常压(100 kPa)汽液平衡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戊烷与丙酮形成最低共沸物。实验汽液平衡数据通过了Herington半经验法热力学一致性校验,利用Van laar和Wilson活度系数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和估算,得到了模型的参数值。汽相摩尔分数和泡点温度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绝对平均偏差均小于0.005 6和0.77 K。由此表明,Van laar和Wilson活度系数模型可以用于戊烷-丙酮二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级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了常压下四氢呋喃-甲苯、四氢呋喃-氟苯、四氢呋喃-水、甲苯-氟苯、四氢呋喃-甲苯-水、四氢呋喃-氟苯-水和四氢呋喃-甲苯-氟苯-水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采用Herington方法对二元汽液平衡数据进行热力学一致性校验;分别以NRTL和UNIQUAC方程为相平衡模型,通过化工辅助软件分别对二元、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进行关联,确定模型参数和相平衡模型;采用6对二元模型参数关联出四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值与计算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说明实验与计算值一致。研究结果为四氢呋喃、甲苯、氟苯和水混合液的分离提供了一定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化学工程》2017,(3):42-45
采用单级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常压下叔丁醇、异丙醇和水体系中的二元和三元的汽液平衡数据,并对其进行微分检验法热力学一致性校验;分别以WILSON,NRTL,UNIQUAC方程为相平衡模型,采用最小方差法对二元体系数据进行关联,确定模型参数;采用3对二元体系模型参数对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进行关联,比较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值与计算值,确定适宜的相平衡模型。文中为萃取精馏分离叔丁醇、异丙醇和水的混合液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邵少花  顾正桂 《化学工程》2012,40(10):40-43
二氯甲烷-甲醇-丙酮-水四元体系常见于化工、医药等行业生产的废液中,该体系分离回收的前提是进行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现利用单级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了二氯甲烷、甲醇、丙酮、水混合液中的6组二元体系在常压下的汽液平衡数据,同时对其进行了点对点法热力学一致性校验。实验中采用SP-6800型气相色谱仪分析汽液相组成,并运用Matlab中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分别关联6组二元体系的汽液相组成,从而得到6对Wilson模型参数,并计算出相应的汽相组成。此外,还测定了二氯甲烷-甲醇-丙酮-水四元体系在100 kPa下的汽液平衡数据,并用关联出的6对模型参数计算该四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实验值与计算值间的绝对偏差均小于0.05。实验结果表明Wilson模型的拟合精度高,适合于关联二氯甲烷、甲醇、丙酮、水体系。实验和计算结果为萃取精馏分离二氯甲烷、甲醇、丙酮、水混合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实验测定了在101.3kPa压力下氯仿-正丙醇、氯仿-正丙醇-氯化锂及氯仿-正丙醇-氯化钙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用Herington方法对无盐体系的实验数据作了热力学校验,并以VanLaar方程及Wilson方程关联了无盐体系,结果较为满意。用汽液平衡盐效应方程计算了含盐体系在不同液相组成下的盐效应参数。提出了关联盐效应参数与液相组成的经验方程,并以经验方程及汽液平衡盐效应方程计算了平衡汽相组成,实验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化学工程》2017,(11):50-54
为了常压分离四氢呋喃-环己烷二元物系,利用CE-2型汽液平衡装置测定了四氢呋喃-环己烷二元物系的常压(100 k Pa)汽液平衡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四氢呋喃和环己烷形成最低共沸物。实验汽液平衡数据通过了Herington半经验法热力学一致性校验。通过Margules,Van Laar,Wilson和NRTL活度系数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和估算,得到了模型的参数值。对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进行比较得到汽相摩尔分数和泡点温度的最大绝对平均偏差。通过比较可以看出,Vanlaar和Wilson活度系数模型更适合于四氢呋喃(1)-环己烷(2)二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实验测定了在101.3kPa压力下氯仿-正丙醇、氯仿-正丙醇-氯化锂及氯仿-正丙醇-氯化钙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用Herington方法对无盐体系的实验数据作了热力学校验,并以VanLaar方程及Wilson方程关联了无盐体系,结果较为满意。用汽液平衡盐效应方程计算了含盐体系在不同液相组成下的盐效应参数。提出了关联盐效应参数与液相组成的经验方程,并以经验方程及汽液平衡盐效应方程计算了平衡汽相组成,实验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冷中成  王强  郑渠  黄永伦 《广州化工》2012,40(18):85-86
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法分析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的检测方法,运用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LOT-Q柱)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显示二甲醚线性关系和重现性良好,定量掺混检测数据吻合。该方法具有准确、快捷等优点,运用该方法分析了35份液化石油气样品,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传递矩阵法对干气密封试验台转子系统进行了简化,并分段建模。对其典型单元的状态进行了数学描述,针对干气密封试验台转子自身的结构数据,在Maple中进行编程求解,获得了转子的一阶固有频率。同时基于干气密封试验台测试系统的LabView平台测试和分析,得到了干气密封试验台转子的一阶固有频率与传递矩阵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这表明:用传递矩阵法计算干气密封试验台转子的固有频率是可行的,而且很接近实际情况,对今后实际工况下的干气密封系统转子的动力学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改进后的ADC发泡剂发气量测定方法及其先进性,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改进后的方法可同时得到ADC姚 剂有关发气量的其他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色谱仪的气路系统和阀进样系统的改造,用双通道多维色谱,通过阀的切换,一次进样测定了裂解气的组成。该方法具有分析速成度快、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的特点,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利用气相色谱测试SIPE制备液酯交换率和副产DEG含量的方法,研究了制备液氨解的条件。采用1∶6的质量比添加乙醇胺在50℃下氨解30 min即可转化完全,利用FFAP色谱柱以程序升温的方式应用气相色谱测试氨解液中甲醇和DEG含量,并计算出酯交换率,该结果能够准确的反映出SIPE制备液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范智  张宁  刘亮  陈樊  刘伟  屈纯  王星魁  姚俊 《当代化工》2016,(12):2766-2768
研究了振动磨不同研磨混合时间对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剂中各组分的混合均匀性和产品一致性的影响,此外,还通过气体发生剂与气体发生器匹配后进行的压力性能测试、火焰试验以及残渣试验,考查了振动磨研磨混合时间对气体发生剂性能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振动磨研磨混合时间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概述洛阳石化总厂二催化裂化装置引进的38M-7I富气压缩组各系统技术情况,重点介绍EL-LIOTT可编程控制系统EDS+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的情况,并对试运投产后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阳极电泳漆溶剂含量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及选择原理进行了考察和说明。试验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9.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用异丁烯中异丁烯二聚物,选用异三十烷/102硅烷化担体(60—80目)=15/100(质量比)作固定相,以液体进样,内标法定量。最低检出量为20ppm,相对偏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20.
Any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n the strength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an inorganic filler and polymer is substantial for the futur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osite. The magnitude of adhesion of two phases may be deduced from results collected by various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A Flory–Huggins interaction parameter (χ23) was earlier successfully used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er blends. We propose to express the magnitude of modified filler/polymer interactions by using χ23. It was calculated from retention data of test solutes during an inverse gas chromatography (IGC) experiment. IGC is an extension of convent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in which a nonvolatile material to be investigated is immobilized on a column. Parameters determined during IGC experiments may be successfully used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ers and their blends, composites, fillers, and other materials and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omponents of polymer mixtures, includ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olymeric components and filler surfaces. Here this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 series of poly(ether urethane)/modified carbonate–silicate filler systems containing different amounts of a filler (5, 10, and 20 wt %). Th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IGC method are shown. The usefulness of some methods for minimizing the Δχ effect (the dependence of χ23 on the type of test solute) is examined and discussed.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