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震后残余变形对于工程结构震后损伤和可修复性能的评价至关重要。首先,选取790条地震动记录对一个5层钢筋混凝土(RC) 框架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线性回归得出结构各损伤状态(性能水平)与残余层间位移角的量化关系;然后,分别对一个8层和一个11层RC框架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研究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残余层间位移角两种损伤指标间的相关性;最后,对8层和11层结构分别进行基于两种损伤指标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残余层间位移角与最大层间位移角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以最大层间位移角为结构损伤指标所得残余层间位移角无明显差异性,同样以残余层间位移角为结构损伤指标所得最大层间位移角也无明显差异性;以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残余层间位移角为损伤控制指标,各损伤状态下50% 超越概率对应的谱加速度Sa(T1,5%)无明显偏差;以规范给出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损伤控制指标相对文章提出的残余层间位移角较为保守。因此,将残余层间位移角作为性能指标的研究对于基于层间位移角的震后结构性能评估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王雪  方春晖 《城市建筑》2013,(6):271-271,273
在对某大坝垂线监测资料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典型小概率法拟定了大坝水平位移的安全监控指标,从而确定了大坝在不同荷载组合下,水平位移监测效应量的警戒值和极值。拟定的安全监控指标可以作为该坝安全状况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超宝  郭辉 《四川建材》2010,36(4):56-57
滑移位移是滑移隔震结构设计必需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摩擦系数、结构基本周期对滑移位移的影响,以便为滑移隔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其水平位移限值的研究尚不完善,还存在诸多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计算,讨论了高宽比对结构变形的影响,明确了高宽比与位移限值间的相关性。通过四个算例的位移特性和安全性的比较,认为相对层间位移角和顶点位移角可以作为层间位移角的有效补充,而且当外围框架类型不同时,宜视位移指标不同给出相应的位移限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偏心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分析该类结构的扭转响应。建立偏心隔震结构分析模型,利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以扭转位移比为响应指标,分析结构在多遇、设防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中基础隔震结构X向以楼层位移为指标的扭转位移比略微增大,以层间位移为指标的扭转位移比放大现象明显,增大幅值最大为18. 2%,且超过1. 2; Y向的扭转位移比均减小且小于1. 2。结合本文分析的基础隔震结构,当上部结构为偏心结构时,使隔震层刚心和上部结构质心重合时,可减小Y向的扭转位移比,但X向的以层间位移为指标的扭转位移比放大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位移传感器很难直接测得木结构或木构件在转动中产生较大绝对水平位移的问题,研制了量程为±500 mm的电阻应变式位移传感器(WD位移传感器),应用正交试验法分析WD位移传感器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设计与制作,拟合了传感器在不同量程下应变位移的分段函数关系,通过计算得出了WD位移传感器的6种静态参数指标。试验结果表明,WD位移传感器克服了传统电阻应变式位移传感器量程小的问题,解决了木结构或木构件发生非直线运动很难直接测得绝对水平位移的问题,且各静态参数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7.
周期比和扭转位移比是多高层结构抗震设计常用的控制指标,但无法真实反映大跨度结构平面布置规则性及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内力特征。为此,以单跨排架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考虑其屋面结构面内弯曲刚度小等特点,根据控制平面布置规则性要求的本质目的,即控制抗侧力构件侧移的均匀性,提出判断其平面布置规则性的两个指标——广义扭转位移比和剪力-刚度匹配指标。探讨了两个指标在各种参数下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两个指标的函数关系,划定了基于广义扭转位移比的结构平面布置规则性限值。结果表明:广义扭转位移比和剪力-刚度匹配指标能更合理地表征地震作用下,单跨排架结构的响应特性;按照两个指标,排架结构平面布置规则性不但取决于抗侧力构件的布置、质量分布,也取决于结构面内弯曲刚度及平面弯曲变形大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厚板转换层设置高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系统研究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破坏机理及计算方法,建立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运动方程,采用自振周期、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抗震性能指标,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各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厚板转换层设置高度的增加,结构低阶振型的自振周期增大;楼层位移变大,层间位移角增大,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变形指标——层间位移角在剪力墙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了层间位移角与构件变形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弹性分析得到了层间位移角与构件变形关系的计算公式.然后对不同楼层数的3个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在各性能状态下层间位移角与构件变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与构件变形关系的计算公式.利用提出的方法可以直接、较为简便地将结构的整体变形转换为构件变形.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阐述了高层建筑结构水平位移的组成和控制水平位移的意义,分析了控制水平位移的指标参数,以及我国规范对高层建筑结构水平位移的控制指标,介绍了控制高层建筑结构水平位移的几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现行规范对柱基水平位移限值没有明确规定,为此对软土地区3个典型单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的柱基水平位移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柱基水平位移的统计和控制指标,分析了柱基水平位移的宏观规律。结合相关工程事故经验,提出柱基水平位移的控制标准,为制定适合各种工程条件的柱基水平位移控制指标和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直接积分法中时间离散引起的位移和速度局部误差,区分了动力系统的能量,能量的局部误差和位移、速度局部误差的能量三者的关系。提出将系统能量的局部误差作为后验误差估计指标。该误差估计指标的物理意义明确,不仅考虑了位移局部误差而且还考虑了速度局部误差对能量局部误差的影响。本文还给出了相应的时间步长自适应调节算法,并在算例中实现了时间步长的自适调节计算,同时验证了本文误差估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结构的层间屈服位移角是量化结构位移延性系数的重要参数,也是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研究不同设计参数对盖板加强节点钢框架结构的层间屈服位移角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4个系列共计12个足尺钢框架子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滞回性能分析,基于FEMA 273建议的方法确定了钢框架子结构的层间屈服位移角。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层高对盖板加强节点钢框架层间屈服位移角影响较小,而结构跨数、跨度、钢梁截面对盖板加强节点钢框架的层间屈服位移角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凯里 《建筑结构》2013,(7):47-51
针对平面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中的扭转反应,研究了偏心方向对位移比的影响,比较并讨论了相对扭转响应和位移比这两个控制指标的差别,证明了位移比并不能完全反映平面不规则结构的扭转状况。分析了不同地震作用方向对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通过不同结构布置方案和地震作用形式的对比,证明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该根据每个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构件分布形式,综合分析地震扭转反应,选取合理的衡量和控制指标,得出相应的最不利情况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变形指标——层间位移角在RC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了层间位移与构件变形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RC框架层间位移构成。接着,在"强节点"的假定下,建立并验证了弹性状态下层间位移与构件变形的关系式;进入塑性阶段后,引入塑性折减系数,建立了塑性状态下层间位移与构件变形的转换关系式。最后,通过简化方法计算得到的层间位移与用OpenSEES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塑性折减系数与延性系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目前火电厂主厂房此类特殊工业建筑的性能指标不确定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主厂房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提出采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试验研究,给出了不同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破损形态及变形性能指标,结合前期研究成果,确定了主厂房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采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作为结构性能水准的量化指标。给出了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在主厂房设计中的应用关键点及设计步骤,运用此方法进行某火电厂主厂房不同性能水准下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及设备的安全,尤其是对罕遇震作用下结构的破坏控制;给出的相关设计指标满足要求,可供同类工程设计时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滑移隔震结构滑移位移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移位移是滑移隔震结构设计必需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动力时程分析 ,研究了不同地震烈度、不同摩擦系数、不同结构基本周期、不同场地类别以及复位向心机构对滑移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震烈度越高 ,摩擦系数越小 ,滑移位移越大 ;场地卓越周期越长、结构的基本周期越长 ,滑移位移越大 ;而合适的复位弹簧刚度可以在不显著减小隔震效果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滑移位移。根据滑移位移的计算结果 ,提出了一些参数的选择范围和滑移隔震的应用范围 ,以供滑移隔震结构设计时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复杂结构在多序列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效应,针对一实际建筑——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进行了重复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别采用基于位移和基于Park-Ang损伤模型的指标分析结构在多重地震序列下的损伤累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位移的单参数损伤指标无法较真实地反映结构在重复地震下的累积损伤效应,而基于位移和能量组合的Park-Ang损伤模型指标能较为合理地反映结构的这种累积效应;前次地震作用产生的残余变形对结构在后续地震中的响应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计算有损结构的损伤指数时,应考虑结构的初始残余变形对损伤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原地表沉降及边桩水平位移速率常作为路基施工中软土地基稳定性监测的控制指标.通过对上海某植物园塑料排水板(PVDs)处理后的软土地基在园林山体填筑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原地表沉降、边桩水平位移、边桩竖向位移、孔隙水压力、分层沉降以及深层水平位移,研究适用于园林山体填筑过程中稳定性控制指标及预警值.  相似文献   

20.
张弦梁结构在大跨结构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将主动控制过程引入普通张弦梁,形成一种主动张弦梁结构,并对其控制性能进行研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主动控制过程中,仅仅对位移或内力等单一指标进行控制,结构有时候难以达到最佳的综合工作性能.根据决策不同目标的控制要求,研究了主动张弦梁结构综合考虑结构内力与位移等指标的多目标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