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胶版纸油墨渗透深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油墨的渗透深度做出预测及控制,首先测试了5种胶版纸的紧度、平滑度和K&N油墨吸收性等基本性能,然后通过印刷打样,测定出胶印品红油墨在这些纸张内部的渗透深度,分析了胶版纸和印刷工艺对油墨渗透深度的影响,并对加压渗透深度和自由渗透深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胶版纸的紧度、平滑度均会影响油墨在其内部的渗透,油墨的渗透深度约占胶版纸厚度的1/5-1/3;品红油墨在胶版纸内的加压渗透深度要明显大于自由渗透深度。  相似文献   

2.
胶版纸表面油墨渗透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印过程中油墨渗透对印品质量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实验在温度20±3℃、湿度60士5%条件下,采用IGT印刷适性仪(AIC2-5型)对胶版纸表面油墨转移及渗透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印刷压力及不同印刷速度对纸张表面油墨渗透深度的影响情况,并采用GX71倒置金相显微镜对油墨渗透深度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印刷压力的增大,油墨渗透深度及转移墨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印刷压力为400N时,油墨渗透深度达到最大值71.67μm,转移墨量最多;随着印刷速度的提高,油墨渗透深度及转移墨量逐渐降低。同时,油墨渗透行为对油墨呈色性能有一定影响。对于本实验用纸,当油墨渗透深度在60.0~63.0μm之间变化时,油墨色强度较高,色效率高,颜色较饱满;当油墨渗透深度过大时,油墨色强度及色效率明显降低,色相误差升高,印迹墨色变浅。  相似文献   

3.
油墨渗透深度的模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油墨在纸张内部的渗透状况,借助库贝卡-芒克理论,对油墨在纸张内的渗透深度进行了简化和模型化处理,并推出了基于纸张及其印区反射率的新型油墨渗透深度计算公式,涵盖了纸张厚度以及多种形式的纸张与印样的亮度(或白度)等参数。为进一步探讨该油墨渗透深度计算式的实用性,在一定印刷条件下打印出胶版纸和新闻纸样条,并利用金相显微镜测试出各纸样截面的油墨渗透深度Hpm值;再测定出W∞、W0、Wp和Wq值,并套用新型油墨渗透深度公式计算出Hpc值。通过对比发现,这些印样的油墨渗透深度测量值Hpm与计算值Hpc基本接近,且其相对误差约在±5%以内。  相似文献   

4.
胶印新闻纸油墨渗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阳  卢谦和 《中国造纸》1997,16(1):26-30
提出了一个描述胶印新闻纸油墨渗透的物理模型,并基于Kubelka-Munk理论推导出了用于计算油墨渗透深度、颜料渗透深度及印迹下面纸层光散射系数变化的数学公式。利用这些公式,通过测量印品的各种反射率便可计算出油墨的渗透深度、油墨颜料的渗透深度及光散射系数的变化。文中还对油墨深度与油墨渗透所致透印分量(PTp)之间的关系及加填对油墨渗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印刷油墨在可压缩纸张中渗透深度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渗流方程导出了印刷过程中油墨在可压缩纸张中渗透深度与印刷压力和印刷速度的关系,给出了可压缩纸张渗孔比(油墨在纸张中的渗透率与纸张孔隙度之比)和油墨渗透深度的计算方法.用实验方法测量了纸张在印刷过程中的油墨渗透深度,并由渗透深度测量值实现了可压缩纸张渗孔比的理论计算,利用该渗孔比可在改变印刷压力和印刷速度的条件下计算油墨在纸张中的渗透深度,计算结果与测量值相吻合,表明该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纸张毛细管半径测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印刷过程中油墨渗透深度随印刷压力和印刷速度的变化关系,建立了纸张毛细管半径方程,用实验方法测量了印刷过程中油墨在纸张中的渗透深度,由印刷压力、印刷速度、渗透深度测量值实现了纸张毛细管半径的定量测量。  相似文献   

7.
纸张的吸收性能决定着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能力.纸张的油墨吸收性能是影响印刷品质量的重要印刷适应性指标,为了能够对纸张表面的吸收性能和孔隙情况进行准确地表征,本文利用EST液体渗透分析仪对复印纸、铜版纸、胶版纸正反面的渗透吸收性能进行了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EST对纸张性能进行分析可以对纸张的施胶度和吸收性能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热转移印刷中油墨转移渗透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研究了印刷压力、印刷时间、孔渗比等相关印刷参数与油墨渗透深度的关系。在经典油墨渗透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孔渗比的油墨渗透模型,克服了纸张毛细管半径不易测量的问题,为热转移印刷中油墨渗透深度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法。通过分析各印刷参数与油墨渗透深度的关系,可为实际操作中提高热转移印刷质量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胶印涉及水墨平衡问题,因此胶印油墨是最复杂的一种油墨。胶印油墨分为单张纸印刷油墨和卷筒纸轮转印刷油墨。单张纸印刷油墨黏性较高,以氧化结膜和渗透吸收干燥为主,适用于较低的印刷速度,承印材料一般为胶版纸和涂布纸。卷筒纸轮转印刷油墨的黏性较低,矿油及溶剂含量高,以渗透吸收或加热挥发干燥为主,适应较高印刷速度,分为冷固型和热固型两种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IGT AIC2-5印刷适性仪上对4种纸张分别进行油墨色彩再现实验,并进一步测试不同油墨在这4种纸张上的灰度、色强度、色相误差和色效率,对这些油墨色彩再现性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的阶调区域,纸张对油墨的色彩再现性存在着较大差异。黄墨在铜版纸上的灰度大于其在胶版纸上的灰度,在胶版纸上的色效率高于其在铜版纸上的色效率,与青墨和品红墨的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11.
纸张转印墨斑检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GT印刷适性仪,在不同印刷条件下探讨了新闻纸、单面涂布白纸板和铜版纸转印墨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新闻纸的优化印刷条件为:油墨量0.10 mL、印刷压力650 N、速度0.4 m/s;主客观判定结果有差异,最少墨量时客观判定效果好,中等墨量时主观判定效果较好.两种涂布白纸板的优化印刷条件为:油墨量0.35mL、印刷压力200 N、速度0.3 m/s;铜版纸优选出的印刷条件为:油墨量0.50 mL,印刷压力500 N,速度0.2m/s.2人组及4人组主观判定结果的相关性较强;3种客观判定方法中,光谱法与主观判定的一致性最好,PTS法次之,灰度法最差,光谱法和PTS法有望作为评价纸张转印墨斑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UV胶印墨层厚度对印品爆色的影响,采用银光柱激光转移纸和两种油墨进行实验,对印刷样张进行爆色测试,通过爆色程度量化评分权值,确定了墨层厚度与爆色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墨层厚度及油墨种类对爆色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01号专色油墨随膜层厚度的增加,其爆色程度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02号专色油墨随膜层厚度的增加,其爆色程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穴容积的大小.而网穴容积的大小受雕刻工艺参数,如加网线数、网穴角度和雕针角度的制约,网穴容积计算存在很大的难度,也给凹版制版工艺的优化带来困难.本文提出一种电子雕刻凹版网穴容积的计算模型,以70线/厘米的加网线数和120°的雕针角度在滚筒上雕刻3种网穴角度下不同网点面积率的网穴,利用网穴测试仪测量网穴开口长度和宽度(即网穴开口的对角线长度)及网穴深度,再通过Matlab软件分析网穴开口长度和宽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穴深度与网穴开口长度和宽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不同网穴角度下单个网穴容积的计算模型.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加网线数下,单个网穴容积大小与网穴角度、雕针角度和网穴深度3个参数有关;本计算模型适用于不同网穴角度下网穴容积的计算;通过该模型,只要测量出不同网点面积率下雕刻网穴的深度,并知道雕针角度,就可以计算出网穴容积.  相似文献   

14.
摘译 墨滴在纸页结构中的渗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纸页中的孔隙以纳米级尺寸存在于纤维(纤维之间或几微米的大孔径)及其细胞壁中.墨滴的渗吸过程包括纤维间孔隙的毛细管作用、在纤维内部和细胞壁微孔中的渗透,以及沿纤维的表面扩散.喷墨墨滴大小只达到皮升级,因此纤维的芯吸效应和墨水在纤维表面的扩散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使用IGT印刷适性仪,对新闻纸、单面涂布白纸板和铜版纸的印刷墨斑变化规律及检测方法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试样本身质量的差异,新闻纸优化的印刷条件中除油墨量0.10mL相同外,印刷压力和速度均不相同;涂布白纸板(F)和铜版纸E优化的印刷条件为:油墨量0.20 mL、印刷压力325 N、速度0.4 m/s;涂布白纸板(H)优化的印刷条件为:油墨量0.05 mL、印刷压力525 N、速度0.3 m/s,光谱法与主观判定结果一致性较好.实验结果也表明,两种主观判定结果的一致性较好;3种客观判定方法中,光谱法和PTS法判定结果较稳定,与主观判定的一致性也较好,经进一步完善,可望作为评价纸张印刷墨斑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预涂纸的吸水性能对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变化预涂配方的颜料组合和胶粘剂体系,考察了预涂纸对成纸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超声波动态渗透、AA-GWR保水和表面吸收重量法研究了预涂纸与水及涂料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预涂纸的吸水性对涂布纸性能有重要影响,总的趋势是随着预涂纸吸水性的降低,面涂纸平滑度、光泽度、印刷光泽度增加,印刷表面粗糙度、可压缩性、油墨吸收性降低,但这种影响的差异性在压光后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