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旧院水库工程地下汇水面积的勘察研究,查明了该工程岩溶水文地质特性和规律,对该水库地下汇水面积作出准确的分析论证,得出水库地下汇水面积为43.7 km2,为工程论证及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官井灌区地下水资源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梅 《东北水利水电》2012,30(3):45-47,52
西官井灌区地处干旱、半干旱低山丘陵区,由于山丘区降水量小,地下水补给量少,含水层厚度分布不均匀,造成地下水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匀,所以合理计算地下水资源是规划发展井灌区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最佳灌溉面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重要依据.文中 主要介绍了西官井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几种计算方法,用地下水补给量与设计开采量进行均衡计算,从而评价出井灌区地下水补给量对开采量的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3.
1气象水文 1.1气温 牡丹江市区气候受太平洋季风的变动和西伯利亚高气压的控制,冬季干燥严寒漫长,夏季短而酷热,春季风大干旱,秋季降温急剧.牡丹江市区多年平均气温为2.7℃,年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7.6℃,年极端最低气温可达-45.2℃。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振民  武强  付守会 《水利学报》2004,35(9):0063-0067
本文采用响应矩阵法,以地下水水位为约束条件,以水资源最优开采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模型,模拟计算出位于山东省泰山南侧的被研究区地下水优化开采量以及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实现被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对地下水的开采量及开采布局进行调整和控制,进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合理配置,优化供水结构和工业结构,调节各行业的用水类型和用水量。  相似文献   

5.
盘锦地区地下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盘锦地区地下水水质全面监测,采用几何均值综合指数法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加权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现状评价。  相似文献   

6.
严格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总体架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涵义和内容,探讨了地下水资源管理总体架构,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设想,以便加强和全面推进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促进地下水资源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民主化,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资源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辉  齐学斌 《中国水利》2009,(15):30-33
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下水资源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不断涌现.地下水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地下水管理水平,更好地指导我国地下水管理工作,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地下水管理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在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管理模型与软件、地下水勘查物探新技术、地下水监测技术与设备、地下水修复技术、地下水补源等领域出现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资源系统多目标模糊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谢新民  周之豪 《水利学报》1996,21(8):33-38,44
本文着重研究地下水资源系统多目标模糊管理模型的建模和求解等问题.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表明,所研究和讨论的模糊管理模型及求解方法,对于解决实际复杂的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问题,是恰当的和完善的,计算成果是合理的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9.
大连地区地下水水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连市地下水水质样品分析,利用单项组分评价及综合指数的不同评价方法,做出了大连地区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德国的水资源管理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德国水资源管理现状 1水资源分布总体状况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35.7万km^2,总人口8300万人。德国境内年均年降水量789mm,季节分配均匀,区域降雨量变化较大。德国境内湖泊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境内可利用淡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约为1880亿m^2。总体来看,德国的水资源具有人均水资源量较高,时间、空间分布比较均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以2013年在陕北定靖中部地区采集的62组地下水水样的全分析测试结果为数据基础,分别用单指标评价法、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层级阶梯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加权平均,以期得到更加可靠的质量评价结果,旨在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依据。评价结果显示,Ⅰ、Ⅱ、Ⅲ、Ⅳ、Ⅴ类水所占比例分别为3.23%、11.29%、9.68%、24.19%、51.61%,约75%的地下水不适合直接饮用;该区地下水质量较差。水质整体分布规律为:东北部沙漠—平原地区水质较好,西南部黄土丘陵地区水质差;在局部,油气井开采较密集和芦河周围地区水质较差,说明原生环境和人类活动是造成该区地下水质量差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一、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现状福建省泉州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近100亿m3、人均1272m3,属国际上通称的"水资源紧张区",沿海地区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6.0亿m3,年可开采资源量为2.2亿m3。  相似文献   

14.
朝阳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朝阳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用水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且需水量日渐增加.基于地下水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朝阳区从监测、审批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积极完善地下水资源管理,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和持续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继续从监测、严格审批、技术深化以及应急保障等方面加强建设,努力实现朝阳区地下水涵养和水资源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取样测定分析了苏家屯地区20个饮用水水质点相关水质参数,在此基础上运用营养状态指数法(Trophic State Index)对区域水质季候特征进行综合评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水质影响因素,通过自组织神经网络(Self-Orhainzing Map SOM)对各水体质量进行聚类。结果表明该区域水质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其优劣程度综合排序为秋、春、冬、夏,但均符合安全饮用标准。区域水质受pH值、TN、TP等理化性质影响较大,是水质安全的控制因素。SOM聚类分析表明,区域水质点综合质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挠力河流域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黑龙江省挠力河流域工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基于挠力河流域灌区实际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集对分析法,选取耕地灌溉率、地下水开采率、地下水利用率等8个指标,对挠力河流域灌区内现状年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锦西灌区、东泄总灌区、友谊西部灌区、锦南灌区、大兴灌区、八五三灌区地下水资源开采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继续开发的潜力比较小;三环泡灌区、五九七灌区、龙头桥灌区、尖山子灌区、七里沁灌区仍具有一定的开采潜力,可以适当增强地下水的开采力度。并据此进一步提出了提高挠力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研究采用了两种评价方法,以便评价结果能更加合理、可信;同时也证明了集对分析方法应用于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资源多目标管理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地下水资源多目标管理模型的特点、模型建立和求解方法。指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模型是多层次多目标的,模型的建立要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本文也探讨了地下水资源多目标管理数学模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1辽宁省水资源现状1.1水资源基本状况辽宁省是北方7个缺水省份之一,多年人均占有量约860m3,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世界人占有量的1/12,全省水资源利用程度已达4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8年全省水资源总量403.0多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53.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09.5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59.7亿m3。辽宁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衡,年内径流分配相差悬殊,汛期径流占70%左右,且年际变化大,有连续的丰枯交替现象;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于西部,沿海多于内陆。地…  相似文献   

20.
冯志祥 《水资源保护》2017,33(5):117-122
在继承全国地下水超采区现有分类分级体系的基础上,从超采区治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地下水超采区进一步细分,以完善现有地下水超采区分类体系。提出地下水超采区分类治理模式和适用条件:对地下水超采引发严重地质环境问题并具备替代水源条件的地质灾害型地下水超采区,采用以禁止开采为主导的超采区治理模式;对现状超采型及前期超采型中目前水位仍在下降或虽然趋稳,但仍在预警线之下的地下水超采区,采取以压缩开采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对目前水位已回升至预警线之上的前期超采型地下水超采区,可采用以维持现状开采为主导型的超采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