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是贝太厨房的一名老读者了,之前是断断续续买几期杂志,从2010年开始我就成为了一名贝太的订户,一期不落地订阅贝太厨房杂志。自从每期订阅之后,我发现我对贝太从之前的随意翻阅,到关心它的每一次的变化,到关注贝太的网站、微博,以至于关注你们的编辑。  相似文献   

2.
《中外食品工业》2006,(8):17-17
夏天一到厨房就成了家里最热气腾腾的地方.炒菜做饭也成了一种负担.作为一名事业与家庭兼顾的全职女性,我每天下班回家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要开始忙着为家人准备晚餐:洗、摘、切煮,一顿三菜一汤.至少要花上一个半小时。  相似文献   

3.
在路上     
《中国烹饪》2010,(12):50-51
一个厨房一个世界,一间餐厅世间百态。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那些生动的奇谋妙计,在这方不大不小的天地中悄然上演。现实总比戏剧还精彩,如果厨房是一个战场,那么你我都是生存的斗士;如果餐厅是一个舞台,那么其实我们都是演员。  相似文献   

4.
《中外食品工业》2006,(5):46-47
贝太: 你好!说起来我算不上是《贝太厨房》最忠实的读者,因为现在我人在国外,所欣赏到的有限的十几本《贝太》这是国内的朋友们帮忙寄来的。如果将来什么时候在国外也可以方便地订阅到《贝太》,那简直是太棒了。  相似文献   

5.
李舍 《饮食科学》2008,(6):52-52
周末,老公去参加同学会,儿子去同学家玩,家里只剩下我一个。难得清闲.我便赖在床上不起来.等我懒洋洋地从床上爬起时,已经是中午了。走进厨房四下看看,只有几棵葱一棵白菜.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我这平时不常操练的笨妇可怎么经营午饭啊!  相似文献   

6.
林霞 《饮食科学》2008,(6):53-53
从女儿到妻子.再到现在的母亲.这一系列的身份转换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我对于我妈妈来说是个奇迹.妈妈说:“真不敢相信.我闺女能做出一桌子菜。”这对于我老公来说.是捡了个大便宜.我老公说:“原以为捡回来一个小‘饭桶’.谁想到你也能下得厨房。”是呀.别说他们.就连我自己对这些变化也感到惊讶.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身不由己地脱胎换骨.成了他们眼中的“贤妻良母”?想来是爱吧。  相似文献   

7.
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是在喝咖啡,就是在去喝咖啡的路上。这句话放在我身上,可以这么说:我不是在厨房,就是准备在厨房做点什么的路上。毫无疑问,厨房是我的游乐场,是我最爱待的地方,如果宅是一种状态,我愿一直宅在厨房里。其实厨房之于女人,全在心境不同,当觉得下厨是负担时,厨房是让人想逃离的;而当你爱上下厨时,厨房便是游乐场。我爱做美食,早期我只关注那种看起来很美貌的造型菜,大概每个新手的通病都如此,只关  相似文献   

8.
党科 《四川烹饪》2008,(4):55-56
每天我都会赶在开餐前深入到各经营点巡视、检查各部门的准备情况,这已经成了我工作中的一个习惯。我每天的工作总是从巡视厨房开始,这还不只是因为厨房是餐饮部经营成败的关键,更重要的还在于,厨师出身的我对每一间厨房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贝太信箱     
《中外食品工业》2007,(4):16-16
如果您对本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或遇有烹饪、生活方面的问题,或参加“贝太美食我来做”征文活动,欢迎您给我们来信、来电,发E-mail或登陆《贝太厨房》论坛(www.bettyskitchen.com.cn/bbs)发帖。每月我们都会选出独具风格的来信刊登在杂志上并送出一份礼品!  相似文献   

10.
薛章斌 《美食》2006,(5):12-13
名影视演员蒋雯丽在为一个厨柜做的广告中有一句台词是:“某某厨柜,让厨房快乐起来”,这句“让厨房快乐起来”的台词让我感到非常亲切、‘自然和惬意。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刘仪伟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主持的《我爱厨房》栏目广受观众欢迎,使许多远离厨房的人深深地爱上了烹饪。为什么?因为在他主持的这个节目中,人们原本感觉枯燥烦琐的厨房变得生动起来,他让人们感受到下厨房原来也有这么多乐趣,做菜也是一个如此快乐的事情。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厨房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地方,快乐的厨房是家里美味佳肴的生产供应所,同时也是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幸福的基础和纽带。而对于一个从事厨师职业的人而言,厨房就是自己的阵地,如何将自己工作的阵地变成一个令人快乐的处所呢?如何在厨房里享受工作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11.
《中外食品工业》2007,(10):16-16
如果您对本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或遇有烹饪.生活方面的问题.或参加《贝太美食我来做》的征文活动,欢迎您给我们来信、来电、发E-mail或登陆《贝太厨房》网站发贴每月我们都会选出独具风格的来信刊登在杂志上并送出一份礼品。  相似文献   

12.
李福军 《四川烹饪》2011,(11):60-61
做厨师难,做一名食品雕刻师更难。十年前,像我这样专门从事食雕工作的厨师还很风光,然而近几年,食雕在餐饮业的市场运用却变得路子越来越窄,从事这个职业让人好不尴尬。外人不理解倒也无妨,但如果连自己的妻子也不理解,不体谅我们在外面漂泊时的艰难和辛苦,那我们心中的苦闷又该向谁倾诉呢?由于近年来竞争激烈,加上厨师的工作极不稳定,所以我们多数都只能是不断地下岗找工作,或者是从一个城市漂泊到另一个城市,这当  相似文献   

13.
陈陈 《上海调味品》2011,(5):96-101
如果你相信You are what you eat,那厨房就是生活的源头。有人甘心将厨房交托给快餐速食,过着食不知味的人生……相反,有人爱躲在厨房,悠然过起“我煮·故我在”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镜缘·人缘     
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是班里品行顶呱呱的好学生.比起各种版本的好孩子概毫不逊色。如果有谁说我小时候在经过人家西瓜地时心中曾萌生过歹意的话.那是对我天大的冤枉。如果您看到我这张举世公认的憨厚的脸.您就会立刻了解事情的真相.并且对我蒙受的冤屈给予强烈的同情。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从不干坏事的人.居然会以退学作别自己的学生生涯,就像齐达内因一张红牌而告别世界杯赛场一样,令人悲哀。这看起来不可思议,却又仿佛是宿命。  相似文献   

15.
侧耳根炒鸡蛋 2001年的一天,我应朋友之邀去他开的酒楼做厨艺交流,晚上快下班时,有客人点了一道以往菜谱上没有见过的菜——苦瓜炒蛋。可这时厨房已没有苦瓜了,我和朋友走进厨房,看见还有几个番茄.我想客人既然点苦瓜,即有吃异的想法,肯定不会要番茄炒蛋。我再到冷菜间一看,还有一盘侧耳根没有淋调料,于是便让服务员出去问客人.可否把苦瓜换成侧耳根?客人回话说可以,我才临时当起了这家酒楼的厨师,三下五除二地做出了侧耳根炒鸡蛋这道菜。  相似文献   

16.
傅勤峰 《中国酒》2014,(9):58-58
我很喜欢关注商品及商品的品牌名.这或许与我的职业特点有关。如果你稍作留心.马上就会发现中国商品的品牌名不外乎几大类:一是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二是深具商品特性的:三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四是舶来品。如果再将这四大类作一个不太恰当的归类.那就只有两类.一类是洋名.另一类则是本土名.俗称土名。  相似文献   

17.
我妈的身体越来越不成了。小半桶水.从水井提到厨房.15步,她要歇3次。 我哥我嫂都劝她安生纳福,她倔得很:我还没老.还捡得动麦子呢。  相似文献   

18.
《现代家电》2011,(14):46-48
微波炉是世界公认的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被西方国家誉为厨房革命的标志。微波炉从90年代末到2005年.开始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期.销量由几十万台迅速上升至几百万台,微波炉从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贝太信箱     
《中外食品工业》2007,(5):18-19
如果您对本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或遇有烹饪、生活方面的问题,或参加“贝太美食我来做”征文活动。欢迎您给我们来信、来电、发E-mail或登陆《贝太厨房》论坛(www.bettyskitchen.com.cn/bbs)发帖。每月我们都会选出独具风格的来信刊登在杂志上并送出一份礼品!  相似文献   

20.
《中外食品工业》2007,(6):45-45
从刚搬进新家只有一口普通炒锅.到现在.无油烟炒锅、汤锅.奶锅、蒸锅.压力锅.摆满了厨房.因为我要“做什么菜用什么锅”.炒菜用炒锅.煮汤用汤锅.煮奶用奶锅.蒸菜用蒸锅.锅具更专业了.做起饭来自然顺手。不过问题同样出现了.无油烟锅好使.价钱也不便宜.保养起来可是大有学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