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研发了一种由多通道陶瓷基体板和黑色陶瓷涂层制成的新型全瓷集热板。全瓷集热板以高强度黏土为主要原料通过真空练泥机挤制成型多通道陶瓷基体板,表面喷涂由黑色纳米粉制备的黑色陶瓷涂层,干燥后经1 100~1 150℃高温烧制而成;阐述了全瓷集热板的物化性能,全瓷集热板具有优良的热吸收性、热稳定性和抗冲击性,太阳吸收比高达0.96,抗折强度约为77 MPa;构建了与建筑集成化的全瓷集热系统,全瓷集热系统的集热效率约为49.2%,比传统太阳能集热系统高约2.5%。  相似文献   

2.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采用翅化表面吸热板,溶液流程分为集热加温段与集热再生段的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集热再生器,采用等温模型与集总参数法对其做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翅化表面吸热板可通过扩大传热传质面积与增进局部紊流强度来实现传热传质过程强化;溶液流程二段式布置可保证传质方向以及实现近似于等温的再生过程;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吸热板的翅化比有利于提高太阳能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下,太阳能烟囱能发挥最大的通风性能,本文提出了旋转集热板式太阳能烟囱模型;用Fluent软件对其通风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两板底部宽度在100~300 mm、太阳辐射强度200~400 W/m2、集热板旋转角度0°~14°时的通风性能;分析了烟囱内部温度场与速度场分布情况.模拟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增大集热板旋转角度、增大两板底部宽度以及提高太阳辐射强度均能有效提高太阳能烟囱的通风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改进集热板结构、优化空气流道,提出了一种V型孔板渗透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采用CFD模拟软件对V型孔板渗透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内部的速度场与温度场进行模拟,并实验测试了V型孔板渗透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结果表明:在风量为0.00513~0.08060 m~3/s条件下,2排孔有隔板的V型孔板渗透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瞬时集热效率比普通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高3.73%~24.89%;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隔板与无隔板的集热器相比,集热效率可提高23.46%;集热板上的孔口排数对集热效率有一定影响,增加孔口排数不一定能提高集热效率。V型孔板渗透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集热效率高,不同组合的开口模式适用不同的场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立式集热板太阳能热气流电站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luent软件对立式集热板太阳能热气流电站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立式集热板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空气流速、压力场分布。结果表明,流道内部中间速度最大,压力从地面到出口逐渐减少,预测在出口处有较小回流现象。速度与系统功率成正比关系,速度大小对功率影响较大,而集热板高宽比对烟囱内主流速度影响显著,当高度、宽度与入口直径比值为10∶2∶1时,主流速度最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系统功率最大。  相似文献   

6.
集中供热热管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原有铜铝复合板的基础上,试制了一种适合多层建筑的集中供热太阳能供热系统,克服了原有的平板式主真空管式集热系统的易炸管,易冻,易结垢,单管损坏后整个系统失效等问题,利用集热板价格低的特点,结合多层建筑,充分利用楼层的集热面积,集体安装,其结构体现了集中供热的特点,其热量可以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7.
大面积集中供热已成为节能降耗的新途径,也是太阳能热利用发展的趁势。在原有铜铝复合板的基础上,试制了一种结合多层建筑的集中供热热管式太阳能供热系统。我们对该集热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该系统结合建筑,利用集热板价格低的特点,充分利用楼层的集热面积,结构上体现了集中供热的特点,热量互为补充,能得到足够的热水。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太阳能集热砖对太阳直射辐射、漫射辐射和反射辐射的吸收性能;然后根据测试数据绘出太阳能集热砖组成的集热墙的温度曲线,通过理论和实测证明太阳能集热砖的高吸热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地区的一幢长10m,宽8m,高10m的三层民用徽派建筑为对象,进行采暖季太阳能贡献率分析.该建筑采用了瓦型太阳能双效集热模块和可翻转百叶型太阳能集热墙等两种新型太阳能集热技术,在采暖季利用太阳能来辅助采暖.其中瓦型太阳能双效集热模块和可翻转百叶型太阳能集热墙的平均集热效率可以达到50%和30%,建筑的太阳能贡献率能达到59%,结果表明新型太阳能集热技术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可节约大量的采暖能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室温固相复合法生产太阳能集热板影响复合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论述,并对复合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电流变液体及其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探讨了电流变液体在减振器上的应用.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阻尼力可以通过电信号快速、连续地调节,因此这种减振器及其变型结构可以应用在车辆以及其它多种机械装置中以实现振动控制.本文描述了电流变减振器的典型结构及其对电流变液体性能的要求,研制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减振器及其控制系统并提供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现有减振器模型多为简化模型,无法有效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减振器阻尼力特性模拟.基于某系列汽车筒式液力减振器的实验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减振器内部结构参数与阻尼力-速度特性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模型.该方法只需将减振器零部件特征参数作为模型输入,就可以得到阻尼力-速度特性,可以直接用于工业生产中减振器性能测试.自主开发的减振器性能仿真软件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具备很好的阻尼力-速度特性模拟和预测能力,可以减少设计过程中的实验重复次数,提高了设计效率,模型精度可以通过增加实验数据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在线性主系统上应用非线性动力吸振器时的某些缺点,作者在主系统的弹簧上增加了非线性性质,从而得到了一个主、副系统都具有非线性弹簧的二自由度系统模型。我们绘制了主系统的幅频响应曲线。该曲线充分说明了在非线性主系统上应用非线性动力吸振器的优点。文中所提供的计算方法是此类吸振器的设计者的有力工具。文中提供的有关吸振器诸参数变化时幅频响应曲线如何变化的规律,对设计者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提高叶片式减振器的热稳定性。方法考虑到叶片式减振器的结构特点,讨论了降低它的力衰减率的方法,设计了一种理论上可行的实用自动温度补偿机构。结果与原型叶片式减振器相比,上述机构可以大大降低力衰减率,这样,叶片式减振器的热稳定性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理论分析、改进机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得到了试验验证,结论通过改变叶片式减振器的结构,很好地改善了它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带有推进轴系的单层锥柱结合壳体为研究对象,用FEM/BEM方法计算轴系纵振激励导致的结构水下振动与声辐射响应.为了降低结构水下辐射噪声,在推进轴系上安装动力吸振器,分析了动力吸振器质量、阻尼和个数对水下结构辐射噪声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效果具有较强的频率选择性,吸振频率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增加动力吸振器的质量、阻尼和吸振器的个数来改善水下结构的辐射噪声.  相似文献   

16.
电流变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电流变液体广泛的工程应用中,应用电流变液体研制的电流变液体减振器是最有前途的应用之一.这种减振器的阻尼力可通过电信号予以无级控制.本文对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理论和结构设计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并建立了预测电流变液体减振器阻尼力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_2是当今温室气体中CO_2污染的主要来源。介绍了CO_2捕集技术中吸附法、吸收法和膜分离法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归纳总结了目前新型吸附/吸收剂中金属有机骨架、相变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剂和纳米流体吸收剂的研究成果。降低能耗和成本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开发新型吸附/吸收剂、优化反应过程和联合使用不同方法是未来CO_2捕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A general analytical formula of large deflection for annular throttle-slices in shock absorbers was deduced.The Chien-perturb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rive the stiffness curve equation of a single throttle-slice in shock absorbers.The analytical formula of large deflection for superposed throttle-slices was deduced directly and generalized.The undetermined coefficients of analytical formula were obtained throug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and curve fitting.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alytical formula has satisfactory accuracy.  相似文献   

19.
电路模拟吸收体的遗传算法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个应用遗传算法的电路模拟多层吸收体的新设计、遗传算法自动综合各层的电磁参数和厚度以及金属电路屏的各参数,并同时提供几个设计方案。当应用遗传算法对特宽带吸收体设计时,其迭代过程出现波动和在带内出现不好的结果。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文中引入了两项技术,使其工作特性明显地改善。设计实例表明在无金属基底的吸收体情形,电路模拟吸收体比普通设计优越得多,在厚度更小和用更少材料下能在特宽带内获得低反射。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一受冲击载荷作用的结构,以减振器的安装位置为优化变量,以结构姿态角为目标函数,应用遗传算法,实现了对该结构的动力响应优化。运用有限元法及Mooney-Rivlin模型,橡胶减振器被简化为非线性弹簧单元。基于该简化模型,运用包含小生境技术和惩罚处理的遗传算法,实现了对减振器的位置优化。通过将优化结果与原设计方案的比较,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方法对其它结构的动力响应优化设计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