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水旱灾害频繁,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据1951~1990年资料统计分析,40年中旱成灾面积13072万亩,平均每年约330万亩,共减产粮食336亿斤,直接经济损失70.6亿元。其中旱灾最严重的1989年,受灾面积1876万亩,占当年播种面积的36.4%,粮食减产96.7亿斤,占当年粮食实收总产量的31.2%;水灾成灾面积12097万亩,平均每年约302万亩,共减产粮食334.6亿斤,直接经济损失116.5亿元,灾害最严重的1986年,成灾面积2380万亩,占当年播种面积的41%,直接经济损失达46.2亿元,其中粮食  相似文献   

2.
张翠艳 《水利天地》2009,(11):18-18
水灾和旱灾是当今世界发生最频繁、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资料表明,在过去的2200多年间,我国共发生1600多次大水灾和1300多次大旱灾,其中以区域性的水旱灾害为多。为了抗御水旱灾害,减少灾害损失,需要我们迅速而准确地对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做出评估,以此作为组织实施抗灾救灾的决策依据。水旱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迅速而准确地评估一次水旱灾害经济损失,除了需要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外,还需要科学的评估方法。目前,评估水旱灾害经济损失的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干旱的警示     
山东省水旱灾害频繁、资源性缺水严重是基本省情。据统计,仅在1949~1998年间,全省因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554多亿元,因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628多亿元,因干旱造成的损失要比水灾大的多。自去年9月至今年6月中旬的连续干旱少雨,使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度高达  相似文献   

4.
水灾和旱灾是当今世界发生最频繁、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有关资料表明,在过去的2200多年间,我国共发生1600多次大水灾、1300多次大旱灾,其中以区域性的水旱灾害为多。为了抗御水旱灾害,减少灾害损失,需要我们迅速而准确地对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做出评估,作为组织实施抗灾救灾的决策依据。水旱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迅速而准确地评估一次水旱灾害经济损失,除了需要艰苦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外,还需要科学的评估方法。目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长江流域近500年水旱灾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境内长江流域近500年水旱灾害史料的统计,并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阐述了历史,阐述了历史水旱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在500年中发生各级水、旱灾合计223年,平均约2年即有1年灾。另外,大水灾和大旱灾的连续发展生具有交替规律。水、旱灾发生的季节分布统计表明,大多数的水、旱灾发生在夏季节,均占统计年数的90%以上。从地区分布看,境内和茳以南地区水灾较多,以北地区旱灾较多。对今后研究水旱灾害和  相似文献   

6.
水灾和旱灾是当今世界发生最频繁、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其中以区域性的水旱灾害为多。为了抗御水旱灾害,减少灾害损失,需要我们迅速而准确地对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做出评估,作为组织实施抗灾救灾的决策依据。迅速而准确地评估一次水旱灾害的经济损失,需要科学的评估方法。 在评估时通常将灾情分等评估。灾情等级一般分成特大水灾、大水灾和一般水灾三个等级,水灾等级根据受灾范围、灾害程度和洪峰流量大小综合评定,同时以灾害的频率加以控制,一般是特大水灾频率5%以下;大水灾5%-10%;一般水灾  相似文献   

7.
湖南水旱灾害频繁加剧原因剖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水旱灾害概况湖南水旱灾害频繁,造成损失为各种自然灾害之首,约占总损失的%左右。据1950~1996年统计:全省水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年均受灾面积达37.5万hm2,成灾面积达16.1万hm2。同期全省旱灾年均受灾面积达63.5万hm2,成灾面积达28.4万hm2。可见旱灾重于水灾。尤其是1980~1996年,全省水灾受灾面积年均达65.9万hm2,成灾面积年均达28.1万hm2。同期全省旱灾受灾面积年均达82.0万hm2,成灾面积年均达35.9万hm2。很明显,年代愈近,灾害发生频率增高,周期缩短,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日益加剧。2典型年水旱灾害分析2·l典型水…  相似文献   

8.
刘娟 《山东水利》2006,(6):9-12
农业水旱灾害占农业自然灾害比重高达70%~80%,是对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灾害类型。多年来,我国采取加强水利投资,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防范策略,实现对农业水旱灾害的灾前管理。本文通过农业水灾、旱灾受灾率和成灾率,受灾率和成灾率标准方差,水利投资年均增长率等指标,分析1978年以来各省区农业水旱灾害发生状况及其基本特征,1990年以来各省区水利投资额变动趋势,最后将两者结合分析各省区水旱灾害成灾率,受灾率与水利投资的相关程度。研究得出结论,近年来水利投资额不断增加,但投资地区分布与各地水旱灾害发生的实际状况吻合不高,水利投资重点用于水灾的防御,忽视了对旱灾的治理。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全国旱灾及抗旱减灾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以重庆、四川东部最为严重。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3.11亿亩,其中成灾2.01亿亩,绝收3443万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416.5亿kg、经济作物损失316.2亿元。旱灾造成林业、牧业、水产养殖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47.0亿元、25.2亿元、13.9亿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上是一个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但由于所处的自然气候因素和生产低下的原因,水旱灾害一直频繁发生。据历史资料记载,在1949年解放前的2665年间,发生过较大的水灾1092次,较大的旱灾1056次,几乎平均每年有一次较大的水灾和旱灾。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有管理水利、治理江河、与水旱灾害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历代王朝也都把水利建设作为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信息扩散模型评估研究了盘锦市农业水旱灾害风险及其时空特征,全面分析水旱灾害的时空特点及发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盘锦市各区县发生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较高,并且水灾高于旱灾的成灾面积、风险等级及概率;从空间分布上,农业水灾风险概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旱灾则表现出相反的分布特征。研究成果可为盘锦市科学制定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防灾减灾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干旱历史根据《辽宁省水旱灾害》统计,新中国成立前,从1470年至1949年的480年间,有历史记载的旱灾发生91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49年至2009年的61年间,朝阳市有42年发生中度以上干旱。特别是2000年和2009年,朝阳市遭受特大旱灾,2000年,朝阳市作物受灾面积40万hm2,占当年播种面积的94.13%,经济作物损失3.03亿元。  相似文献   

13.
汪绪武 《治淮》1991,(5):21-22
安徽省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属季风盛行区。由于南北冷暖气团交绥频繁,多气旋活动,又受台风登陆影响,造成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加之长江、淮河横贯省境,洪、涝、渍、旱等自然灾害频繁。据统计,建国前500年间,安徽省淮北发生水灾211次,旱灾109次;江淮之间发生水灾185次,旱灾190次,平均不到两年即发生一次水旱灾害。因此,安徽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高频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牛玉忠  周泉  程小平 《山东水利》2008,(9):57-57,60
1 旱灾及干旱成因分析 东昌府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区),现有农业人口69万人,耕地7.33万hm2.统计显示,自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建国(1949年)581年间,出现不同程度旱灾111次,建国后至今发生中大旱灾9次,5年一次中小旱,十年一大旱,频繁的旱灾成为全区自然灾害第一大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如1999~2002年连年干旱,造成大面积西部高亢区群众吃水困难、农田减产绝产,大量企业停工停产.分析1999年以来9年的旱灾情况,平均每年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1.67万hm2,约占播种面积的25%左右,粮食减产约1.5万t,因旱造成3多万人、1多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300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中国防汛抗旱》2007,(1):I0002
中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水旱灾害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位居首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左右。洪涝灾害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干旱缺水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以防治与减轻水旱灾害为目的的防汛抗旱工作,是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事,是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历史水旱灾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江流域有丰富和长期的水旱灾害史料,最早的水灾和旱灾记载有2 000余年的历史,经过系统整理和分析的历史水旱灾害资料有1 000余年的旱涝型年表和500余年的旱涝分布图集.在以上资料基础上,对长江流域历史水旱灾害的地域分布特性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500余年历史水旱灾害的地域分布显示,流域水旱灾害总体特征是水灾重于旱灾,各级水旱灾害频率的地域分布极不均匀,存在着显著的灾害多发和少发地带,它们与自然地理环境、水系特征、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有关;1 000余年旱涝型年表分析表明,长江流域洪涝和干旱频次在时间上的非均匀分布并非完全随机,表现出多种时间尺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其中主要表现为约100年上下的大干湿气候期变化及40年左右的小旱涝期振动.  相似文献   

17.
1建立系统的必要性我国水旱灾害频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90年代我国洪灾损失占国民总产值的5%,旱灾年均减产粮食211亿kg,1996年洪涝灾害直接损失2200亿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花较少的钱就能建立起先进的防汛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18.
新疆干旱灾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了1950—2000年新疆地区干旱灾害资料,分析了区内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形成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近50 a间共发生干旱灾害47次,平均1.06 a发生一次,其中轻度旱灾14次,占旱灾发生总数的29.8%;中度旱灾14次,占旱灾总数的29.8%;重大旱灾10次,占旱灾总数的21.2%;特大旱灾9次,占旱灾总数的19.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大与特大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明显提高,同时新疆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各种经济损失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新疆干旱灾害成因主要为干旱缺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以及水利工程水毁等。  相似文献   

19.
浙江怀山傍海,既有开发经济的优势,也是多种自然灾害的聚集地,洪、涝、旱、台风频繁,东西南北中都有灾害。一些年份甚至西部正在抗旱,东部却要抗洪、抗台风。1988年以来的7年中,水旱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480亿元,平均每年近70亿元;特别是台风灾害多,危害大。1988年以来有17个台风危害我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5O亿元,占全部灾害损失的75%以上。  相似文献   

20.
1 概况水、旱灾害都是自然界的一种异常现象,是在自然界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和 发展的。水、旱灾害对于人类所构成的威胁,在资源、人口、环境等三大危机之上,水旱灾 害是吉林省受灾面积最大、经济损失最重的自然灾害,也是制约吉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据统计:吉林省水、旱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约4.665亿元/a。水、旱受灾面积分别为5 3.33万hm~2/a和53.67万hm~2/a,其中成灾率分别达35.2%和33.6%,因受灾而减产粮食约8 .4亿斤。水旱灾害成因既有地球物理作用,诸如:大气环流与季风平均位置的变化、高山冰川的融化 、海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