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墒情是旱情监测的重要指标,墒情监测水平是一个地区旱情监测自动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在东营建设自动测墒系统的总结,为下一步自动测墒系统在全省的推广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干旱灾害防御工作中,土壤墒情的高低是判断干旱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各类抗旱行动的判别依据。当前黑龙江省采取多种方式获取土壤墒情数据,全方位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旱情发展变化,既坚持传统的人工抗旱报表方法和气象部门的人工取土测墒外,还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以及固定移动土壤墒情监测仪器获取墒情数据。文章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与自动土壤墒情测报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及其在黑龙江省土壤墒情监测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提出了4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沧州区域土壤墒情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庆玉 《中国水利》2013,(Z2):33-35
结合河北省沧州市实际情况,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为典型作物分析沧州市土壤墒情变化特点,揭示沧州区域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和演变趋势,并对捷地旱情试验站土壤墒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利用Pρ0ρ0Δρ增墒相关法建立增墒预报方案,利用退墒系数法以及ρtΔρ增墒相关法建立增墒预报方案,利用退墒系数法以及ρtTTρ0相关法建立退墒预报方案,探讨适合沧州区域的土壤墒情预报方法,对类似地区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北京简易土壤墒情预报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量循环平衡原理,引用北京市旱情监测资料,建立了增、退墒经验模型,以此编制了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和不同季节的墒情预报.  相似文献   

5.
以营口地区为例,结合旬测人工墒情监测数据和日报自动墒情监测数据,在分析退墒和增墒模型的基础上,对土壤墒情自动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使其预测精确满足生产要求,确保在干旱期间采用人工监测墒情的频率,以实现日报数据基本可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的时效性,吉林省建立了固定自动墒情站和旱情应急监测站,但是采用土壤水分采集仪进行旱情监测尚处于初级阶段,文中根据多年墒情监测工作经验、有关文献成果,结合抗旱工作实际需求,对自动土壤水分采集仪监测与标定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以后的土壤墒情监测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结合旬测人工墒情监测数据和日报自动墒情监测数据,实现日报数据基本可用。预报结果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报方案的精度,而预报方案的精度高低又建立在充足可靠的墒情监测资料之上,因此,编制墒情预报方案时一定要搜集尽可能多的墒情资料。文中主要是对辽宁东部本溪市的墒情站进行分析研究,建立退墒、增墒模型,预报当地的土壤墒情。  相似文献   

8.
曹建业 《海河水利》2005,(4):43-44,49
对全国旱情监测预测系统——旱情地面验证的山西太谷小灌区2003年度旱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旱情监测既需监测气象要素、土壤墒情,更需监测作物生长情况。作物生长情况是旱情和田间管理信息的综合反映。只有在监测气象要素、土壤墒情的同时密切监测作物生长情况,才能准确预测预报旱情、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使干旱对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度。  相似文献   

9.
土壤墒情是指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及被作物利用的程度,对其监测十分重要。通过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完善,对开封市各县区土壤墒情情况进行长期持续的监测,并在得到大量详实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建立可靠的数学分析预测模型,就可以使抗旱向防旱转变,在旱情未来临之前,根据系统做出的预测,进行有目的的灌溉。如此,不仅能确保"三农"工作平稳可持续发展,推动开封经济建设的腾飞,而且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和落实国策的得力举措。  相似文献   

10.
探针式移动测墒仪可根据旱情发展增加监测频次和监测站点,可直接在大田使用,避免固定埋设式自动仪器监测环境与大田环境变化不同步带来的误差。探针式移动测墒仪应与大田土壤建立率定公式才能正常使用,通过对探针式移动测墒仪监测原理和使用方法的研究,提出实验室快速率定公式方案,建立准确可靠的率定公式。在探针式移动测墒仪使用过程中与人工烘干法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率定公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土壤墒情是旱情监测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反映旱情的一个重要的直接指标。根据陕西省墒情监测站规划建设情况调查及调整方案,通过分析评价全省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现状,分别从站网布设和监测管理应用两个方面,提出水文局墒情站升级改造、发墒情监测部门内部工作管理及信息对外发布软件功能的建议。确保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衡水市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及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衡水水文实验站2010-2012年土壤含水率观测资料,分析衡水地区土壤墒情特点,研究代表区域的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利用实际观测资料,分析计算土壤消退系数K值,并拟合增墒计算经验公式,建立了退墒及增墒预报方案,并利用2013年资料进行了验证,经评定,两方案的预报精度均达100%,达到甲级预报标准。对合理指导农作物实施灌溉,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文部门开展了墒情监测工作,对指导抗旱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墒情的变化规律与降水量的关系,探讨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情况,土壤失墒和增墒的时间和机理进行研究,为抗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土壤墒情预报方案分析研究工作经验简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单介绍了河北省沧州市捷地旱情试验站土壤墒情预报方案分析研究工作经验,提出了土壤墒情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是全国易旱省份之一,中西部地区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多年来,吉林省的墒情监测一直以人工监测方式为主,严重影响着抗旱工作的顺利进行。2016年,吉林省中西部旱情应急监测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为土壤墒情监测自动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对该工程的建设与运行进行了技术总结,提出了实现墒情监测自动化必须具备的11个条件,以期对全国土壤墒情监测自动化的早日实现起到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16.
赵红 《陕西水利》2012,(5):9-12
土壤墒情是反映农作物受旱状况的一项直接的基础指标,也是分析旱情演变规律和开展抗旱灌溉的重要依据。陕西省地处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抗旱工作责任重大,而水利系统多年来缺乏全面系统的旱情监测站网。为了向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提供全面详实的全省土壤墒情监测信息,省水文局在2009年5月设立20处墒情监测站,2010年1月根据全省抗旱工作需要又增加了21处墒情监测站。截至目前,已初步建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损失加重,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通过对GPS卫星空间大地控制网技术的应用、土壤田间持水量和频域反射法测量土壤含水率的率定方法研究及旱情综合分析系统的开发等先进技术的利用,构建了集降水量、土壤墒情、地下水位信息三位一体的信息自动采集系统。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土壤墒情和地下水变化情况,逐步提高土壤墒情、地下水自动监测能力和旱情预测预报水平,为抗旱决策提供墒情旱情和地下水信息,预防和减少旱灾损失,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区,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有必要建立健全一套及时准确的旱情监测系统。黑龙江省旱情监测系统包括旱情遥感监测系统和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两部分内容。本文对黑龙江省旱情监测系统的2020年实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全省监测的最大干旱面积发生在四月中旬,其总受旱面积为51.58万hm2,旱情主要集中在黑河市、齐齐哈尔市和绥化市,监测旱情与实测土壤数据基本相符。实践表明,黑龙江省旱情监测系统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旱情监测系统是应用遥测技术自动监测土壤墒情,并通过信息管理技术对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存储及分析处理,改变了传统旱情监测方式的诸多弊端,具有时效性强、准确性高的特点.结合西安市实际,分析了信息管理技术在旱情测报中的应用,供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黑龙江省旱情分中心试点项目的设计目标、系统构成、设备配置、系统功能、系统特点等情况,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与土壤墒情监测、旱情预报等技术,对旱情进行实时监测、分析、预警,为抗旱决策提供较为准确的旱情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