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充分认识和肯定35项应急水源工程在山西水利建设上做出的突出贡献把水利工作做好,首先要了解山西水问题在哪里。初来乍到,书记、省长告诉我,"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我心里想,为什么山西之短在水呢?如果山西水短,会有山西几千年的文明史吗?  相似文献   

2.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对于山西来说,水更是"比油还贵"的资源。2016年的5月,对于山西水利人来说,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月份。就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水利部部长陈雷和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省长李小鹏、省委副书记楼阳生等领导先后调研山西水利工作,为山西水问题把脉会诊、共商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山西水利工作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第一,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是山西的“水情”,是山西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第二,要解决山西水的问题,必须实施两大对策,一是要开源节流,二是要保水固土。纵观山西水利发展的历史,基本...  相似文献   

4.
<正>11月14日上午,我省与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工作座谈,就加快推进古贤水利枢纽前期工作、黄河山西段小北干流治理等有关事宜进行深入交流。楼阳生省长对此次座谈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黄委会主任岳中明、副省长郭迎光出席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刘星,省水利厅领导潘军峰等人出席会议。山西煤长水短,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利用好黄河水是解决山西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我省高度重视古贤水利枢纽建设、黄河  相似文献   

5.
山西是我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十分贫乏,能源的大规模开发,使山西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更加严重,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山西之长在煤,山西之短在水,这是我们山西最基本的资源特征。山西水资源紧缺,首先是先天不足。山西十年九旱,降雨量少,蒸发量大,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573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亩均占有仅241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乎的13%。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总量的60%在山高、谷深、开发难度大的东、西山地区,全省较大泉水流出量26.8亿立方米,就有10亿立方米出露在省界附近。其次是水资源采补严重失调。  相似文献   

6.
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水,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同的时期,人们治水、用水的思路都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水文化。在云贵高原东侧梯级斜坡地带中部的安顺,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其中有一典型的屯堡村落——鲍屯,并在明代建筑了一水利工程,暂称屯田水利(有专家称小都江堰)。通过对水文化与屯田水利的分析,探讨性地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建立“人水和谐发展”的新型水文化。  相似文献   

7.
水,生命之源,孕育了世间万物;水,生产之要,提供了经济支撑;水,生态之基,保障了社会和谐.众所周知,"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煤长水短"的山西如何实现由"水瓶颈"向"水支撑"的转变,如何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的发挥作用,通过立法促进全社会节约水、珍惜水、保护水,已成为当今形势所需,人心所盼.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属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09 mm,干旱缺水是最主要、发生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8.
正翻开山西地方史志,有很多诗词记录着汾河的美景。唐代诗人李白借汾河抒情"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元代文学家王恽描述汾河美景"云林淡高秋,半岭翻晴露。十里九渡水,清流带寒沙。"更有现代诗人乔羽为山西电影谱写了著名的主题歌"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庄。"可以说,走近汾河,就走进了历史与现实;走进了汾河,就能看到三晋大地繁荣兴衰的点点滴滴。然而,曾有一段时期,汾河水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特别是两岸矿产生产活动的日益频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介     
<正>张荷同志的文集《晋水春秋——山西水利史述略》正式出版了。这是第一部立足山西本土、用历史的方法探索与寻求山西水利水保历史演变进程及其规律的学术论文集。全书有四个特点:一是对山西水利发展的基本特点理解深刻,对山西自然地理特点和规律以及社会因素对水利事业发展的制约性关系把握  相似文献   

10.
《山西水利回顾与展望》出版发行由刘锡田、许四复、姜凯主编、三十多位老水利工作者参与编写的《山西水利回顾与展望》一书,于1996年10月已由“中国水利水由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售)。本节共约116万余字。包括十四章:山西水利史述要、山西水...  相似文献   

11.
<正>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世界才有了生机活力。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她"喷薄一溪,灌注千里",日夜奔腾在三晋大地,滋润和养育着千万儿女。饮水当思源,为了倡导全社会形成"亲水惜水节水"的理念,保护我们宝贵的水源地,6月12日、13日,山西晚报拍客团走近汾河源头,用镜头记录下汾源生态修复后的青山碧水。夏日的宁武管涔山,树木层峦叠翠、郁郁葱葱,山脚下,奔流的河水一路向南,清澈见底。拍客团首先来  相似文献   

12.
山西是水平衡测试工作开展比较早的省份,也是水利部向全国推广的样板。根据作者多年来对水平衡测试工作的探索,系统总结了在工业企业中应用水平衡测试技术的重要作用及成功经验,并结合山西实际,对此项工作的内容、步骤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将为今后省内外继续开展此项工作起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84年9月3日到17日,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会同陕西、山西二省水利学会组织了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减沙效益学术考察。参加考察的还有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清华大学水利系、水电部农水局水保处、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黄河水利委员会及陕西、山西有关地区等16个单位共26人。考察地点是:榆林、延安、山西的忻州、雁北地区的20多个小流域治理点和工矿区。考察的主要内容是:水利水保措施的减泥减沙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新年推介     
《山西水利》2010,26(1):44-44
张荷同志的文集《晋水春秋——山西水利史述略》正式出版了。这是第一部立足山西本土、用历史的方法探索与寻求山西水利水保历史演变进程及其规律的学术论文集。全书有四个特点:一是对山西水利发展的基本特点理解深刻,对山西自然地理特点和规律以及社会因素对水利事业发展的制约性关系把握得准确而有分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的姓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经过东周、西汉、南北朝、唐、元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庞大体系。在姓氏形成发展过程中,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对古今4062个单姓研究,至少有1238个来源于水,70%左右中国人的姓和水有关系。 水演化成为姓的形式大概有七种。 一、用水名作姓。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因生在姜水之畔(在陕西宝鸡)而姓姜,黄帝国生于姬水之滨而姓姬。尧系黄帝祁氏后裔,由于生长在伊水之侧(在山西曲沃),所以用伊为姓(或复姓伊祁)。帝舜降生在妫纳湖岸(在山西永济)故姓妫。源于江河湖泊名字的姓共174个,较常见的有歧、漆、胶、渐、狂、毫、汜、沮、况、茹、修等,涉及的水系遍布全国各地,从北疆的速未(松花江古名)到南国的溜水(即今柳江),由东  相似文献   

16.
《山西水利》2006,22(6):4
进入新时期,山西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以及水资源的特点,流域水资源宏观配置格局的制约,决定了山西必须走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的道路,其根本出路在于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17.
潘军峰 《中国水利》2014,(24):82-82
<正>2014年,山西水利工作紧紧围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安全,着力在攻坚大水网建设上下功夫,在发展民生水利上打基础,在构建水生态文明上有作为,在深化水利改革上寻突破,有力推动了各项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是山西大水网全面进入建设高峰,预计到2014年年底隧洞掘进有望超过350km。二是中央安排的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进展顺利,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和膜下滴灌示范工程全面推广,预计2014  相似文献   

18.
正三月,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但对于水利人来说,却别有一番另外的内涵和深意。每年的三月,全国"两会"如期召开,决定着水利年度工作的重点目标和关键任务;每年的三月,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纪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节水爱水的良好氛围;每年的三月,成为了水利人期盼和想念的日子,因为在这样的日子中等待有想头、有盼头,同样也有压力、有份量。对于"十年九旱"的三晋大地而言,每年的三月,为山西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具体了  相似文献   

19.
水利旅游景观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利旅游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继续迅猛发展,与其景观有许多独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了解并分析这些特点,认真挖掘、总结这些景观特点,并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采用,是我们发展水利旅游的需要。 一、与“水”密切相关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而人,本能地就喜欢水,从孩童一直到老年,总能表现出不同形式的喜水心理。人们在为自己创造休闲、娱乐、游览环境的时候,也总要把水做为其中重要的组成因素。历来,造国家们总是要千方百计地把水融于他们的作品之中,即使在平地上造园也往往要采取挖湖堆山的办法来…  相似文献   

20.
家住甘肃省通渭县马岔村的马锁生,回忆起2006年年底通上自来水那天的情景时说,当时,水流,他的眼泪也在流。多少年来,多少辈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自来水,竟然从他们这个干旱贫穷的山村里流出。自来水给他带来自豪感,没有水的亲戚来到他家,他总要带着看一看自来水。更让马锁生感到踏实的是,有了水,两个儿子都“解放”了,他们放下挑水担子,到外地务工挣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