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圩区的治理对当地农业的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区域防洪排涝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因此,相关的单位在进行圩区治理的时候要保证圩区治理的效果和质量,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圩区的作用。通过圈圩筑堤的方法来实现圩区的治理是最常见的方法,但是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还是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大影响了圩区治理的效果和质量。只有保证圩区治理的质量,才能保证人们正常的生产,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圩区治理对区域防洪排涝影响的相关问题,希望可以给圩区治理带来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阳澄淀泖区属于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河湖密布,地势低洼。为了抵御洪水,区域内建成大小联圩366个,约占总面积的50%。圩区建设是平原河网低洼地区的重要防洪排涝措施,但随着圩区规模的扩大、防洪排涝标准的不断提高,使得骨干河道洪水位上升,对区域防洪产生重要影响。以实测资料和圩区现状调查为基础,构建了能反映现状河网、圩区分布、圩区调度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圩区排涝对区域防洪影响。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及对圩区排涝对区域防洪的影响分析可为阳澄淀泖区的洪水计算、防洪规划、圩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滁河下游圩区防洪减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婷  冯大蔚 《江西水利科技》2008,34(2):95-97,107
通过对滁河流域下游圩区防洪排涝现状的分析,结合现有防洪体系,具体提出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化的合理防洪排涝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杭嘉湖地区长序列水文数据频率分析,选择典型设计暴雨,建立联圩区概化的河网非恒定流水动力学模型,计算外围洪水、潮水位胁迫下的极端设计洪水过程。考虑现有排涝安全格局条件,以及极端水文过程对河网防洪安全高度的潜在影响,以极端设计暴雨过程为例,对洛塘河小流域河网现状及校核条件下河堤约束进行计算,分析联圩区河网的防洪安全标准修正方法,建议进一步提升洛塘河星火、长春和斜西各圩区段的河道堤防防洪标准,以保证极端条件下洛塘河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排涝泵站的防洪除涝效率,通过构建圩区排涝泵站的优化调度模型,制定对应的正交试验方案,运用遗传算法对试验方案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圩区排涝泵站在“等功耗下排水量最大”的优化调度方案。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法可缩短优化调度方案的制定周期,其优选出的泵站调度方案可有效提高排涝泵站的防洪除涝效率。  相似文献   

6.
圩区排涝模数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确定圩区排涝模数对于降低涝灾损失有重要意义。圩区内土地利用性质的不同,会导致产汇流机制和排涝标准的不同,但排涝模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一致。本文根据圩区下垫面条件进行产汇流计算,入河流量扣除滞蓄量得到排涝模数,充分考虑到圩内河道的调蓄作用。以常熟市为例,对城镇圩区、农业圩区排涝模数进行计算,并分析了两种圩区不同的排涝要求对排涝模数计算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俊 《治淮》2023,(6):32-33
全椒县西官圩排涝站工程为全椒县西官圩除涝系统主要工程之一,该工程的建设将是全椒县圩区防洪除涝薄弱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椒县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建设的延续,同时也是加快防洪除涝薄弱环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全椒县洪涝灾害情况以及西官圩排涝工程现状,分析了该涝区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涝区排涝工程总体布局,进行涝区治涝水文分析和排涝泵站的规模分析。  相似文献   

8.
城镇圩区排涝模数与合理水面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镇圩区下垫面条件和排涝特点,以浙江省杭嘉湖平原地区为例,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城镇圩区的排涝模数,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圩区排涝模数与关键因子(水面率、地面硬化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建立费用现值最小模型并采用外罚函数法优选确定城镇圩区适宜的水面率。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省江阴市月城镇马甲圩圩区为对象,构建集河道、池塘、排涝泵站于一体的圩区河网模型,通过分析降雨、河道初始水位、泵站规模等关键要素组合条件下圩区汛情,对圩区进行排涝能力评估、预降时间评估以及圩区遭受风险的最不利评估,形成多种形式的调度组合方案,供防汛决策者参考查看,以科学制定防汛部署、风险规避和调度决策,避免或缓解圩区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0.
陈族湾大港口圩区的兴建提高了当地的防洪除涝标准,解决了群众的防洪安全问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防洪效益、除涝灌溉效益、移民安置效果显著,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近年来随着太湖流域圩区排涝能力建设,流域洪涝风险逐渐由圩区向圩外河道转移,圩区排涝与区域、流域防洪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缓解这一矛盾,【方法】研究提出了圩区排涝泵站的分级调度方案,并以武澄锡虞区为典型区域,采用水动力模拟的手段,对不同降雨条件下调度方案改变对洪水演进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分级调度方案与现状调度、减小动力及抬高起排三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减小动力方案在遭遇高强度暴雨时无法及时排涝,导致圩区发生内涝灾害;抬高起排方案在利用圩区蓄水时未能有效利用圩外河道的行洪能力,无法有效降低圩外河道洪峰水位;分析提出的分级调度方案充分利用了圩内调蓄与圩外行洪能力,同时保障了圩内、外涝风险可控。【结论】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分级方案下,分级调查可以在确保圩内洪涝灾害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圩外河道行洪压力,实现圩内-圩外洪涝风险的动态共担。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圩区涉及范围广、闸站泵组多、管理难度大以及传统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大,导致很多圩区仍处于人工管理阶段,管理效率低、资源利用率低、防洪排涝能力差、安全隐患大.设计圩区一体化监控预警系统,不仅实现视频监控、水雨情监测、设备监测、异常预警和统一调度等功能,而且安装维护方便、成本低,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安徽省沿江、沿淮湖泊周边地区排洪能力不足导致的“关门淹”问题,为解决低洼地区洪水出路,以安徽省西河流域大型排涝泵站神塘河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低洼地区排涝泵站结合排洪功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神塘河泵站可兼顾西河排洪;同时,根据项目区水系条件、干流洪水与圩区涝水遭遇情况,确定了神塘河站排涝、排洪调度运行方式,为安徽省沿湖地区排涝站统筹圩区排涝与湖区排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宣城市圩区普遍地势较低,汛期基本依靠泵站强排。为降低城镇圩区受涝危害,需建设排涝泵站群协调调度,以保障圩区内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钱浒排涝泵站水文情势及地质特性在圩区较典型,基于此,对钱浒排涝泵站从泵站选址、总体布置以及水泵选型等方面进行方案设计。此方案可实现该区域安全、高效排涝。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城市排涝常见问题与排涝计算存在的不足,考虑城市雨水管网和内河及泵站排涝系统,探讨利用Mike11软件构建排涝融合模型,进行水动力计算,模拟城市圩区完整排涝过程,解决了雨水管网、排涝河道、排涝泵站的衔接问题,使排涝计算更加精细和准确,为城市圩区竖向标高、河道涝水位、泵站规模及排水防涝调度等方案优化提供支撑,为排涝规划提供较好的基础,并可对海绵城市建设对防涝安全的影响效应进行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肥西县“三达标一美丽”圩口达标工程为例,通过分析2022年3月下旬持续性降雨时内防汛排涝,以及6月下旬以后的高温干旱天气时提水抗旱保苗,讨论了沟渠连通在农田水利工程防汛抗旱中的应用效果。经实践检验表明,沟渠连通工程贯通圩区内各防洪排涝沟渠,能够形成有效的水流系统,修复被淤积的沟渠,增强圩区内排涝和灌溉能力,优化农田水利设施的水旱灾害抵御能力,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鄱阳湖区成朱联圩为例,分析了影响该圩区排涝模数的主要因素,并在常规经验系数的基础上采用水量平衡法得出设计排涝模数和水面率、地面硬化率等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函数关系,并进行了圩区排涝流量和排涝模数的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联圩圩区设计排涝模数的影响因素多且复杂,若只计算洪峰流量,并通过经验系数推求排涝模数设计值,则因未考虑圩区水体调蓄,结果缺乏合理性。文章所提出的充分考虑影响圩区排涝模数因素的水量平衡法可作为类似工程排涝设计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福鼎市硖门畲族乡集镇地势较低,易受到硖门溪和庙后溪山洪的影响,造成洪涝灾害。为了解决防洪排涝问题,在规划设计中结合工程区的水文条件和乡镇总体规划,进行多种防洪排涝方案比选,经水文水利计算、经济及运行调度等方面分析,提出防洪排涝工程措施,确保硖门畲族乡集镇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9.
合理确定圩区排涝模数对于降低涝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圩区内土地利用性质不同,产汇流机制和排涝标准也不同,但排涝模数计算方法基本一致。本文依据《江苏省暴雨洪水图集》材料,采用20年一遇最大24h暴雨设计,充分考虑圩内河道调蓄作用。以东港镇为例,对勤新联区排涝模数进行计算,同时对其他圩区的排涝模数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淮安市清浦区杨庙南排涝站,拆建改造设计流量50.0m~3/s,特征扬程介于0.65~5.68m之间。杨庙南排涝站作为一座区域性的主要排涝泵站,必须确保运行安全,同时兼顾效率,因此所选水泵必须满足结构简单可靠、运行维护方便、工程投资较小等条件。本文从技术、经济及运行管理更合理的角度出发,分析比较了立式、卧式和斜轴式泵型的优缺点,确定选用立式轴流泵。结合水力模型的比选,从七个方面综合比较分析,最终确定了水泵参数,即5台1800ZLB立式轴流泵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