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枫  罗哲文 《城乡建设》2008,(10):49-51
福建土楼产生于11世纪(宋代),延续至今;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明代)渐趋普遍,17世纪中叶(清代)进入成熟期。在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世界民居建筑中,福建土楼以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而著称于世;以丰富的闽西客家文化、闽南福佬民系文化的内涵和独特的聚居方式,在中国民居建筑乃至世界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福建客家居住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土楼,这种用最古老的夯土技术建造的大型集团式群体住宅,在中国绝无仅有。本文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客家人及其客家文化,福建客家土楼的分类、分布及特点,并用较多的篇幅,例举了鲜为人知的特殊形状的土楼(椭圆楼、八卦楼、半月楼、多边形楼)。  相似文献   

3.
随着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和旅游业的发展,土楼的用电、用燃气比例增高、人员混杂,着火因素增多,福建土楼的消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根据土楼的建筑材料、结构及消防特点,阐述土楼防火保护的意义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福建土楼作为福建省乃至中国的标志性民居建筑,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和传统民居的典范。福建土楼建筑美观,结构合理,工艺高超,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民间智慧。如今福建土楼已经申遗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福建土楼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根据国内外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定的规章制度及其保护模式,结合福建土楼的申遗保护历程,总结并提出了土楼后续保护的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4)
福建土楼是我国福建地区的一种传统聚居性民居,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本文从空间布局、修建原料、建筑色彩和建筑功能四个方面对福建土楼的建筑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福建土楼当前的保护措施对其未来发展传承方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焙烧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砂质黏土和黏质砂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福建土楼含福建省永定区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云水谣的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其中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  相似文献   

7.
福建土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福建土楼类型、特点、形式和功能 ;福建土楼作为生态型建筑的意义 ,以及它的构造特色  相似文献   

8.
薛圣言    陈晶  薛圣言 《安徽建筑》2012,19(4):9-11
福建土楼建筑的形成根源于客家文化的孕育,也正因如此,人们更愿意从客家人文背景出发去研究福建土楼建筑是怎样受其影响而发展的。文章从福建土楼的类型及建筑特色入手,分析客家人文背景的成因及内容,进而分别从客家文化所呈现出的融合自然的传统观念、御敌自保的防御心态、向心有序的聚居方式、服从封建的礼教仪规、崇尚简朴的生活态度五个方面来重点阐述客家人文背景对福建土楼建筑的影响,最后总结客家人文背景对福建土楼建筑影响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入手,从结构制约、防御需求和传统风俗习惯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土楼采光性能的因素,并尝试以现代化手法针对土楼采光进行改进设计,为福建土楼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雄飞 《华中建筑》2008,26(2):157-169
该文对福建华安土楼的分布现状、主要特色、土楼现状问题、保护等级与范围以及华安土楼与大地土楼群的历史发展作了介绍,对了解华安土楼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许初鸣 《建筑》2006,(8):77-78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据说,那时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卫星照片中发现中国福建西南部崇山峻岭中,有多群类似于核反应堆的东西,这个发现使白宫一阵惊慌。但经过反复探测研究后,确定这些被疑为“隐匿核力量”的圆环状巨大建筑没有金属反应。其实,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漳州圆土楼。圆土楼是独具特色的福建漳州古民居。目前,漳州市现存的圆土楼大约有1000座,几乎每一个县都有,主要分布在南靖、平和、诏安等县。土楼是一种生土建筑,用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砂、石灰、竹片、木条、红糖水、糯米浆,反复揉、压后夯筑而成的。土楼的…  相似文献   

12.
张煦 《福建建筑》2012,(4):13-15
当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关注对历史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本文基于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从实地调研出发,分析了土楼的价值,提出对土楼进行保护的模式和措施。同时根据土楼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提出土楼"固本"和"外拓"的发展方式。为福建土楼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福建土楼的空间表现形式,从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两方面对福建土楼的空间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福建客家土楼的平面形式以及空间布局特色,从外观、屋顶、构件的细部三方面探析了土楼的装饰艺术,从而使得大家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有一个全面地了解。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建土楼绿化环境景观建设的思考,探讨保护土楼传统景观资源,进一步提高土楼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清影 《福建建筑》2007,(12):25-26
福建客家土楼,日前正接受国际遗址理事会专家的最后检查、评估、验收,2008年7月,将提交世界遗产大会表决。世界遗产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谈开发。如何进一步挖掘丰富土楼文化内涵,保护、开发、利用土楼文化资源,推动申报评估验收工作,已迫在眉睫。作为土生土长的土楼人,笔者在本文着重论述福建土楼开发中的一些保护措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17.
钱程  尹培如 《福建建筑》2014,(1):25-27,20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客家土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以圆楼为例,从选址环境和土楼自身、土楼外部与内部、土楼内部之间三个层面对土楼所体现出的对比美学法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徐倩 《华中建筑》2007,25(7):169-176
"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福建土楼早已为人所知,并以其数千座的巨大数量蜚声中外.华安县的土楼却以其设计构思新颖、建造精巧科学、内涵丰富、年代久远,被人们赞誉为是土楼群中的一颗明珠.此刻,我就引领大家走进华安土楼(以二宜楼为主),体验别样的古建风情.  相似文献   

19.
福建土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被誉为客家文化的象征、“神话般的山区建筑”、东方古代文明的瑰宝。它是凝固的艺术与文化,更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滋养下,福建土楼既有丰富的当地物质文明,又承载着深厚的精神文化,关于土楼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直是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热点。在文化振兴和乡村振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地域文化的有效传承,离不开建筑功能与文化维度的深度探讨。该文聚焦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福建土楼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从建筑形态与文化功能方面入手探析土楼的保护难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对策,以期能够对当地的乡村振兴及福建土楼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福建土楼是闽西南山区以生土为主要材料并辅以石木材料建造的传统民居建筑和独特文化遗产,本文从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5A级旅游景区等四个维度,展现福建土楼遗产资源,并整合性分析遗产价值,以期为福建土楼建筑遗产保护提供更加开阔系统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