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采用热敏变色材料与储能材料复合,以制备热敏变色储能织物。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涂层织物K/S值、变色性能以及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热敏变色材料的含量在1.5%~2%即可达到较好的变色效果;在应用方面,热敏变色材料与储能材料均匀混合后涂层较为适宜。当相变材料的添加量为10%、涂层浆料涂覆量为60 g/m2时,制备的热敏变色储能织物性能较好。扫描电镜图片和织物水洗测试显示,热敏变色材料和储能材料与织物的粘连很牢固,水洗对织物的储能性能和变色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传统的涂层工艺,将水性聚氨酯和溶剂型聚氨酯涂层剂整理到自制的热敏变色储能材料织物中;分析与比较了涂层织物的外观形貌、变色效果、储能效果等性能。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两种聚氨酯涂层剂在织物表面都能形成均匀平滑的涂层,溶剂型聚氨酯涂层更加致密,而水性聚氨酯涂层表面存在微小孔隙,更加透气。涂层整理织物的DSC测试结果显示,水性涂层织物的储能性能更加良好,其起始相变温度为33.9 ℃,终止相变温度为37.9 ℃,潜热值达到38.84 J/g,调热值达到4 466.6 J/m2。各项指标显示,水性聚氨酯涂层织物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乔文静  裴广玲 《印染》2012,38(4):10-13
将含有固-固相变材料的水性聚氨酯涂层液涂覆在涤棉织物上,制备具有相变调温功能的织物。考察了涂层厚度、羧甲基纤维素(CMC)用量及相变材料用量等对涂层织物透气透湿性能、冷暖感、导热性能及相变性能的影响,并对织物涂层整理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涂层厚度为50μm,CMC用量为1.2%,焙烘温度为120℃的条件下,织物涂覆量为15 g/m2,透湿量为6 751.65 g/(m2.24 h)。当相变材料含量为50%时,织物的相变温度为39.71℃,相变焓达到51.745 J/g。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统的涂层工艺,选取水性聚氨酯涂层剂与溶剂型聚氨酯涂层剂将自制的热敏变色储能材料整理到织物上,并对涂层整理后织物进行变色效果、储能效果、拉伸断裂性能以及防水透湿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涂层整理后织物变色效果显著;水性涂层织物的储能性能比溶剂型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储能性能好;涂层整理可以增加织物的强力,从而增加了织物的耐久性;溶剂型聚氨酯涂层织物和水性聚氨酯涂层织物的透湿性不是很好;涂层织物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  相似文献   

5.
王志佳  陈英  李想 《印染》2011,37(24)
在水性聚氨酯涂层胶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CMC),能显著提高芳砜纶/棉混纺涂层织物的透湿性能.研究CMC添加量、涂层厚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涂层织物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表明,涂层厚度与CMC添加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经正交试验,优化的涂层工艺条件为:CMC 0.35%,涂层厚度0.10mm,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3min.涂层后织物的透湿量达到3 421.7 g/(m2·24 h),防水性达到5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涂层整理对面料性能的影响,选取几种聚丙烯酸酯涂层胶,对某款汽车内饰用机织面料进行涂层整理。通过大量试验,分析了不同涂层树脂涂层整理后对面料性能的提高和影响,对比了涂层过程中上胶量和焙烘温度对涂层后面料性能的影响,选择出涂层效果较好的涂层树脂,得出了较优的涂层整理工艺。结果表明:选择FR-DTN涂层树脂,当上胶量为30 g/m2,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1 min时,涂层整理后的面料各项性能均能达到通用汽车内饰面料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Stefan-Boltzmann定律,研究相变材料的红外遮蔽性能。以微胶囊作为相变材料的载体,有效提高了相变材料的稳定性。通过涂层技术将相变微胶囊整理到织物上,使其获得红外遮蔽性能。测试了微胶囊的粒径、热稳定性和涂层织物的红外遮蔽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的微胶囊为光滑球形,粒径分布均匀为2.9μm,具有良好的储能效果,潜热为98.0 J/g。以聚丙烯酸酯为黏合剂,相变微胶囊作为填料,通过涂层技术整理到涤棉织物上。在相同热源下整理后的织物较原织物延长了与热源同温的时间,因此相变微胶囊整理后的织物对红外线有较好的遮蔽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涂层整理对面料性能的影响,选取几种聚丙烯酸酯涂层胶,对某款汽车内饰用机织面料进行涂层整理。通过大量试验,分析了不同涂层树脂涂层整理后对面料性能的提高和影响,对比了涂层过程中上胶量和焙烘温度对涂层后面料性能的影响,选择出涂层效果较好的涂层树脂,得出了较优的涂层整理工艺。结果表明:选择FR-DTN涂层树脂,当上胶量为30 g/m2,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1 min时,涂层整理后的面料各项性能均能达到通用汽车内饰面料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将水滑石与各类水性涂胶复合配制成新型环保阻燃涂层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涂层整理,以获得综合应用性能良好的阻燃织物。研究了水滑石质量分数、涂浆量、焙烘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织物阻燃、透湿、耐水压的影响,优化了涂层工艺,测试了涂层织物的白度、织物风格及耐水洗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下,水滑石-PU组合较优于水滑石-PUA组合和水滑石-PA组合;水滑石与PU的最佳配比为11︰100;最优涂层工艺为:涂浆量9 g/m2,165℃下焙烘55 s;涂层后织物垂直燃烧指标达到国家B1级标准,静水压8.04 kPa,透湿量4 577 g/(m2·24 h),且耐水洗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泡沫技术,将水性聚氨酯整理到棉织物上,得到具有抗皱性能的棉织物。研究了泡沫涂覆厚度、水性聚氨酯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因素对整理织物折皱回复角、透气性及断裂强力的影响,并经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整理工艺条件。在发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质量浓度4 g/L,稳泡剂(海藻酸钠)质量浓度3 g/L,发泡比控制在4.9的前提下,较佳的棉织物泡沫抗皱整理工艺为:水性聚氨酯质量浓度150 g/L,涂覆厚度1 mm,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4 min。经该工艺整理的棉织物折皱回复角为189°,透气性为37.6 mm/s,拉伸强力785 N。  相似文献   

11.
相变材料的复合及其调温纺织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拓宽相变材料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开发具有调温性能的新型智能纺织品,研究了2种相变材料的复合及其热性能,将理论计算与实际测试相比较,筛选出复合物的最佳配比。采用涂层法将复合相变材料用于调温纺织品的研发。详细探讨了涂层量、焙烘温度以及水洗过程等因素对织物调温性能的影响;对处理后织物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处理后织物具有较理想的相变温度和较高的相变焓,调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阻燃整理剂DM3070对真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对阻燃工艺参数包括阻燃剂质量浓度、交联剂及其质量浓度、催化剂、柔软剂、焙烘温度与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整理后织物的强力、白度及游离甲醛浓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DM3070整理后真丝织物阻燃效果良好,游离甲醛浓度为35 mg/kg(ppm)。真丝织物阻燃整理适宜的工艺为:DM3070阻燃整理剂300 g/L,交联剂MF90 g/L,催化剂C18 g/L,柔软剂M20 g/L,焙烘温度为170℃、时间1 min。  相似文献   

13.
以自制的改性聚硅氧烷柔软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探讨了柔软剂质量浓度、温度、时间、pH等参数对涤纶织物的手感、硬挺度、白度、悬垂系数和折皱回复角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整理工艺参数为:有机硅柔软剂质量浓度40 g/L焙烘温度150℃整理液pH 5.5~6.0焙烘时间60 s;经过有机硅柔软剂整理后,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性折皱回复角减小。  相似文献   

14.
针对聚四氟乙烯(PTFE)膜材料烧结成型温度高,能量消耗大,安全生产要求高等难题,研发了可兼顾PTFE 膜各方面性能的低温成型氟乙烯乙烯基醚树脂(FEVE)膜。研究了以涤纶织物为基材,FEVE 树脂为基体的实验室手工刮涂和200 ℃以内的低温固化成型工艺,并将研制的FEVE/ 涤纶膜材料与广泛使用的PTFE/ 玻璃纤维膜材料在力学性能和自洁性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FEVE 膜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到PTFE 建筑膜材料的99.6%,撕裂强度可通过浸渍涂层法达到PTFE 膜材料的1.3 倍,表征抗沾污性的接触角为100.4°,满足了膜材料疏水接触角大于或等于90°的要求,从而印证了FEVE 膜材料低温成型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分别研究了泡沫涂层工艺、轧光工艺、焙烘工艺等对针织面料耐久光泽和强力的影响。优化的耐久光泽整理工艺为:PCLN树脂50~60 g/L,平幅烘干温度130℃;轧光温度140℃,轧光压力10MPa;焙烘温度150-160℃,焙烘时间60s。整理后的成品织物具有优异的镜面光泽效果,且耐洗性持久,顶破强力、甲醛含量、缩水率等物理指标满足客户要求。采用泡沫涂层工艺进行整理,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一种有效的温变色功能纺织品,采用溶胶微球法制备温变色染料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探讨染料浓度、染色pH值及时间对织物K/S值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染色织物温变色机制,考察了温变色涤纶织物的温变色可逆性、温变色响应速度及时间。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6g/L,pH为6,染色90min条件下,染色织物的K/S值为11,干、湿摩擦牢度均在4级以上,水洗变色牢度为4级,沾色牢度为5级,染色性能较好。温变色染料在热作用下由于电子转移导致共轭体系减小使染色织物在30~55℃由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温度降低,织物颜色恢复深蓝色,温变色差为30,变色响应速度为17s-1 ,响应时间为1s,因此,溶胶微球法温度响应变色涤纶织物具备灵敏且可逆的温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轧-烘-焙的方法将自制的纳米负离子整理剂整理到织物上,探讨了整理剂浓度、浸渍时间、焙烘温度和时间对织物释放负离子浓度的影响,获得了较佳的整理工艺:负离子整理剂浓度为30g/L,浸渍时间为10 min,焙烘温度为 160 ℃,焙烘时间为1 min。经纳米负离子整理剂整理的织物能产生较高浓度的空气负离子,且拒水、拒油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对汽车内装饰面料的实际应用是有积极意义的。经过反复振动后,产生的负离子浓度还有所增加,当织物平面反复振动达到90万次时,所释放的负离子浓度的平均值为5610个/cm3,为纳米负离子汽车内装饰材料能在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负离子浓度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1,3-二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和四甲基己二胺(TMHDA)为原料,制备叔氨基封端的长链多铵季铵盐改性剂中间体,再与端环氧聚醚硅油反应,合成一种可自乳化、外观呈红棕色透明状的多铵季铵盐结构的有机硅柔软剂.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分别对自制柔软剂结构以及在纤维上的成膜形态进行表征.考察乳液用...  相似文献   

19.
为制备导电涂层织物,采用研磨分散法制备导电炭黑,研究了导电炭黑的用量、导电炭黑的粒径、涂层次数、黏合剂用量、焙烘时间以及温度对导电涤纶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对涤纶涂层织物的表面电阻、耐水洗牢度、耐摩擦牢度、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涂层胶中导电炭黑含量为 15%,导电炭黑粒径为 200nm,涂覆次数为 4 次,黏合剂相对导电炭黑分散体质量分数为40%,焙烘温度为150℃,焙烘时间为 3 min时制备的导电涤纶涂层织物的表面电阻最小, 导电涤纶涂层织物的干摩擦、水洗牢度均可达到 5 级,水洗后涤纶涂层织物的表面电阻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