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之声     
上海證券報油价成本和利润的适当性如何界定2006年10月20日连续数月深跌达到20%以上的国际油价,逼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成品油市场定价机制。其核心是“原油成本法”,即在原油及炼油成本基础上加适当利润,从而形成新的成品油价格;辅助性的措施是挂钩纽约、鹿特丹和新加坡三地,以原油价格  相似文献   

2.
媒体之声     
第一财经日报能源改革:要形成合理透明的价格机制2006年11月16日能源价格上涨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社会仍处于一个转型时期,能源行业基本上是垄断行业,改革和提价,尽管有时是必需的,还可能是为了提高能源效率,为了今后能有较低的能源价格。但是,如果每次改革提价都演变为供需的“博弈”、各方力量的对比、公众的质疑,和谐社会的形成必然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媒体之声     
中华工商时报燃油税择机出台还打算说几回2007年3月8日财政部在《关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透露,今年将抓紧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并择机实施。说实话,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早已不对这项事关民生和联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燃油税什么时间真能够开征抱有任何幻想。因为,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权威人士,几乎每年都会发出燃油税要开征的消息,不知道说了多少次“择机”出台实施,但结果总是被搁浅。现在,“择机”二字好像成了燃油税无限期开征的“外交辞令”,公众对其产生了“视觉疲劳”。  相似文献   

4.
5.
媒体之声     
在新一轮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中,有人曾经幻想过成立能源部,实际的结果是:在新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设立了能源局。 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丽坦言:“(能源局)应该是一种都可以接受的折中方案。”  相似文献   

6.
媒体之声     
针对俄罗斯首富的战争《新闻周刊》2003.10.16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抓可以有现成的解释:打击寡头势力,清算私有化历史等等,但更重要的也许是如何将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实际上,从经济纠纷的角度看,“霍案”9年前就已经被法院审理判决。此时翻出旧账,不免引起人们种种猜疑,政府是否要重新“审视历史”?人们担心政府要清算上世纪90年代私有化  相似文献   

7.
媒体之声     
普京为何出尔反尔?《经济观察报》2003.1.13 “中石油退标”的背后是价值30亿美元的资产只卖了18亿。很显然,这场戏是针对来自中国的竞买者——中国石油集团。事前有专业人士估算,斯拉夫石油公司的售价在中石油参与后,将会比俄罗斯公司的出价高一倍;最终价格将高达30亿美元。如果俄罗斯真心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取用于平衡预算的货币,那它根本没有理由拒绝一个志在必得且实力雄厚的中国公司。原因很简单,那就是  相似文献   

8.
媒体之声     
新闻晨报油价调整的考验还在国际市场下跌时2009年7月1日上调油价无一例外会遭到来自社会层面的压力。如果普通民众只是对油价上涨这一结果有些"不满情绪",的确无须过度阐述,也用不着忧心忡忡。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公众所质疑的并不是油价上涨的结果,而是油价上涨的程序不正义。  相似文献   

9.
媒体之声     
第一财经日报发展新能源关键在于决心2009年2月5日新能源的发展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但很多配套的政策还不完善,产业链还不完整,市场规模比较小,造成了新能源电力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障碍。新能源发展缺乏市场竞争力,需要政府支持,因此,实现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的决心和态度。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的基本法律制度体系。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投入和可再生能源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媒体之声     
上海证券报建立能源金融一体化体系迫在眉睫2009年6月10日为防止美元贬值和全球金融泡沫对我国外汇储备收益的影响,我们需要将庞大的外汇储备通过购买能源矿产资源或建立战略储备库的方式,转变成实物资源储备。为此,探索建立新型"能源金融一体化"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媒体之声     
《中国石油石化》2003,(8):16-17
  相似文献   

16.
17.
媒体之声     
垄断之下谁PK气价谁输液化气需要真正市场化 2006年1月18日连日来,液化气价格飞涨,连创新高。液化气涨势如虹,公众忧心忡忡,最早站出来PK的各地物价部门和随后登台PK的老百姓都纷纷败下阵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假如是在一个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市场是决定价格  相似文献   

18.
媒体之声     
中华工商时报“油荒”背后都有谁的影子 2006年5月18日据有关媒体报道,近日河南郑州的90 号汽油、0号柴油出现供应紧张的状况,除了保证公交车以及消防车等特种车辆用油之外,其他车辆加油一律限制在每次15升左右。  相似文献   

19.
媒体之声     
近日,纽约油市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令人瞠目的每桶54美元的水平。“中国祸水论”又借石油问题有了新的表现。一种论调认为,中国是抬高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石油储备导致很多国家不得不接受高油价。 然而,综合国内外多数专家的看法,国际油价上涨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中国不是导致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媒体之声     
中国高油价是由行政权力熬出坚硬稀粥2006年9月18日最近国际市场油价连创新低,欧佩克一揽子油价每桶跌破60美元,到达今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而国内的成品油价不仅并未闻风而降,主管官员反而颇有勇气逆势而上。按照发改委锁定的改革路径,市场人士认为,今年年内我国成品油价格还将大幅上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