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下空间开发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大明 《地下空间》1996,16(3):139-142,148
本文针对“现代城市综合征”及目前“城市园林化”和“山水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与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地上、地下协调发展,以便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特色的思想;并略述了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与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一些主要方面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天平两端的砝码.本文以洛阳为例,重点论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相结合的实践模式,并以三种典型模式分别进行分析阐述,从而找到历史文化名城在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空间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上海建设成国际一流的生态型、园林城市要求加快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而目前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规划、管理、法规、规模等方面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此需采取各种措施推进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其中科学的规划是指导,健全的法规是保障,管理体制建设是关键,而拓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是保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体制方面由上海市建设与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上海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负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与审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应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其功能。地下空间规划方面,必须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重点解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形态(平面与竖向)等方面的问题。规划范围应以内环线以内的上海中心城区为重点,并应兼顾内外环之间的主城区。功能规划的原则为“交通设施为先导;基础设施为重点”。规划形态以道路地下空间为主体进行分层规划,进而形成城市完善的地下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并对城市节点地区的地下空间进行科学规划。法规体系建设目标为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投资市场机制,加强地下工程建设的行政管理,建立健全规划设计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4.
赵红梅  赵家辉 《地下空间》1998,18(5):309-313
通过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研究,使我们看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城市环境每况愈下,这与人们的希望达到的生活环境日趋矛盾。由于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性。在没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情况下所进行的人防工程建设,无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相协调,从而出现了与城市建设脱节和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这使我们对长春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时机的把握、开发利用方向和立法问题进行了进  相似文献   

5.
探索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地下建筑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现代城市建设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相结合的途径,并对地下综合管道建设、地下建筑与物资贮存、地下建筑与产品生产和地下建筑发展展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与地下建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沈志敏 《地下空间》1995,15(2):129-133
探索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地下建筑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现代城市建设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相结合的途径,并对地下综合管道建设、地下建筑与物资贮存、地下建筑与产品生产和地下建筑发展展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分析了现代城市的立体空间,提出现代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问题,并对目前我国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的重点和开发层次进行了探讨.结合我国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国情,详细分析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规划措施与策略,并就数字城市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中的作用和应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析了现代城市的立体空间,提出现代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问题,并对目前我国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的重点和开发层次进行了探讨。结合我国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国情,详细分析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规划措施与策略,并就数字城市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中的作用和应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州建设》2010,(3):73-73
配合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上海今年将在城市的重点地区建设一批骨干性的地下空间工程,逐步形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良性运行的初步框架。在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全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和理念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李传斌  高军 《规划师》2007,23(10):19-21
合理、适度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青岛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开发建设不系统、空间分布不均衡、利用效率偏低、使用功能和开发模式单一等问题,需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编制全市统一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将地下空间建设纳入统一的规划管理轨道,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鼓励机制和投融资机制,完善城市地下空间使用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研究 ,使我们看到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城市用地日趋紧张 ,城市环境每况愈下 ,这与人们所希望达到的生活环境日趋矛盾。由于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性 ,在没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情况下所进行的人防工程建设 ,无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协调 ,从而出现了与城市建设脱节和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这使我们对长春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时机的把握、开发利用方向和立法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地形因素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着重要影响,但相关的研究还不够充分。该文选取大阪、蒙特利尔、香港和重庆分别作为平原城市和山地城市的典型代表,对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和比较。系统总结了平原城市和山地城市在地下空间开发演变、空间形态、开发模式等方面的特征,以及相应的开发规划与节点设计策略。以期通过因地制宜地利用地下空间,促进我国不同地形条件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钱七虎 《地下空间》1998,18(2):69-74
本文从分析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薄弱等问题入手,比较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了解决城市地域规模与土地资源矛盾以及上述“城市综合症”的重要途径-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相似文献   

14.
《江苏建材》2016,(5):22-22
“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以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为总体目标,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保障规划实施的措施。该规划显示,虽然我国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分析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占用大旧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薄弱等问题入手,比较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了解决城市地域规模与土地资源矛盾以及上述“城市综合症”的重要途径──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指出该途径是城市建设与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中解决中心城区高密度疏解、扩充基础容量、达到人车主本分流,解决“交通难”与“行车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的最有效与最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我国不少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的带动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但由于缺乏针对性强和因地制宜的规划方法,导致不同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模式一致、形式单一。基于此,研究结合温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对温州地下空间的特征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该规划的技术手段与创新点,尤其是在山体和围垦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模式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为其他山海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 2.1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模式(以上见上期) 2.2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形态模式 上海的城市建设,已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拾遗补缺性的建设阶段,而正在进行构筑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的新一轮城市建设,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规模化持续建设,以改进城市环境为目标的城市绿化系统的建设等,这些都是现代化城市基础设  相似文献   

18.
信息荟萃     
政策法规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在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经验交流会上,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强调: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效缓解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医治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走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快速发展出现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房价高等“大城市病”问题,破解“大城市病”的最佳选择在于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归纳我国大城市建设存在的“大城市病”特征,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明确了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核心问题及发展方向;基于国内外现状分析,明确进行了我国未来地下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原则;提出未来地下城市规划布局发展的若干理念,从法制构建角度倡导树立第四国土、地下红线理念;从规划、设计、建造角度推崇融合设计、规划留白、智慧建造等理念;从空间角度提议采用节点TOD空间布局理念;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本研究综述及发展理念旨在为未来大城市立体空间联动利用提供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20.
CITY LIVE SPACE     
<正>编者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城市呈立体化的组合,对于地上和地下空间同步开发利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下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开发规模,已完全达到大规模成体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条件与实力。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迈入新阶段,不少城市即将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新时期。面对这一新形势,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逐步缓解城市空间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二是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为创造一个最适宜创业发展和居住生活的现代化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