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宁夏积家井矿区月儿湾矿井的内外部建设条件,对矿井的开拓方式进行了技术经济比选,推荐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辅助运输采用轨道系统。鉴于井田内煤1顶板七里镇砂岩含水层富水性较强,直接开采煤1层将存在突水的可能性,根据1#煤层在首采区浅部存在大片剥蚀区,结合矿井疏排水计划,提出了矿井煤层间采用由上到下的开采顺序。  相似文献   

2.
此文通过理论计算对比及鸡西矿务局各矿实际技术经济效果对比,对上下山开采采区的合理开采顺序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特定条件下的上行顺序开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内部分矿井实行局部上行顺序开采的经验,结合何家塔矿井地质条件,提出全矿井上行开采设计的可行性意见,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刘国峰 《煤炭技术》2008,27(3):55-57
根据煤层的合理开采顺序和矿井生产规模,安排好正常的采煤工作面接替和相应的巷道掘进工程,才能保持合理的矿井采掘关系。文章围绕开采顺序与工作面的接替,阐述了开采过程中配采及采煤工作面接替时与之相关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杨海彬  刘玉伟  石志亮  朱向南 《中州煤炭》2020,(5):165-168,174
通过利用煤矿开采学及采场应力分布与控制理论,对巷道、井筒及地表建筑位移变形特征与损害进行观测,对井筒损害程度及位置进行预测,对煤柱开采顺序及采留比进行优化,以保障矿井安全生产。通过实测得出,采场活动距离井筒越近,巷道、井筒位移变形量越大;井筒周边空区范围越多,上覆岩层活动越频繁,容易导致箕斗、罐笼与井壁安全间隙不足,提升系统受阻,通过采取预警、加固等管控措施,矿井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为类似条件的开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胶结充填采矿法是保证矿井达到最大生产能力的有效采矿法。本文用数学的形式从理论上对其矿房开采顺序进行了论述,以便通过合理集中、步骤有序、地压显现最小来高效地完成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湘安钨业有限责任公司湘安钨矿井下多层矿体之间的开采顺序,从安全角度考虑,采用岩石力学分析软件对矿山各矿体之间的开采顺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体开采顺序为下往上开采,Ⅳ矿体采场长度为50~80 m、中段高度为40 m,采空区上盘围岩整体处于稳定区,整体稳定性良好,不会影响Ⅰ矿体和Ⅱ矿体开采,若采场长度大于80 m、中段高度大于40 m,则采空区上盘围岩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双阳煤矿10层煤为反顺序开采近距离后的煤层,根据该煤层地质条件,经过试验,确定了掘进支护和开采方法,经开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坝体是地表的一种重要水工建筑物,为解决保护坝体与采煤这一矛盾,运用绿色开采机理及导水断裂带高度对水库坝体下采煤可行性进行论证。为减轻开采对坝体及地表破坏的影响,对已确定的工作面开采顺序进行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对坝体受到的拉应力进行分析,并利用概率积分法预计坝体处地表的水平变形程度,得到相应的应力云图及变形数据。通过现场实测及回采过程中采取的加固措施,进一步确定坝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露井联采下井工开采顺序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宪权  朱建明  陆游 《中国矿业》2007,16(10):63-65
露井联采模式一般用于开采浅部煤层或矿床,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露天开采下边坡的稳定研究,而对涉及井工开采问题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本文从联采对露天边坡破坏特征分析的角度,分析不同井工开开采部位下边坡的破坏过程,并优化其开采顺序。现场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开采顺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保地表公路的稳定,采用FALC3D有限差分法数值软件对地表公路保安矿柱进行了不同厚度的模拟分析,同时计算分析了地下矿体逐层开挖逐层充填对采场及地表公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因丫他金矿围岩岩性差,地表公路保安矿柱定为40 m较为可靠,具备一定的安全保障性,上部公路处于稳定状态,而且地下矿体逐层开采逐层充填可有效...  相似文献   

13.
房柱法是缓倾斜薄矿体开采的主要方法之一,而房柱法矿柱回采是国内外均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以南温河钨矿为工程背景,先采用理论计算人工假柱尺寸,然后就矿柱回采工艺及预期经济效益预算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人工假柱跨度平均为11m,尺寸不小于4.35m,人工假柱养护龄期不得少于20d;2)试验采场内预计回收矿柱矿石量3 895.417t,矿柱直接经济价值为495.37万元,利润311.92万元。通过试验阶段矿柱回采,能够为南温河钨矿今后矿柱回采大范围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类似矿山矿柱回采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盐矿地下开采设计中矿柱宽度的选取问题开展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得到了基于极限平衡法的矿柱极限宽度理论公式;通过引入安全系数,提供了一种能够服务于矿柱设计的矿柱宽度选取方程;结合具体工程,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工程算例,明确了该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给出的开采矿柱设计的极限平衡法能够满足地下盐矿开采的设计需要,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与常规留煤柱开采应力分布的区别,以国内外首个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工业性试验为工程背景,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大煤柱开采,小煤柱开采Ⅰ(相邻工作面回采巷道未掘),小煤柱开采Ⅱ(相邻工作面回采巷道已掘),无煤柱开采4种不同开采方式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对其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规律:在工作面前方,平行于工作面长度方向,煤柱留设方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存在一定范围,在影响范围内垂直应力大小关系为:小煤柱开采Ⅱ大煤柱开采小煤柱开采Ⅰ无煤柱开采;留大煤柱,小煤柱开采时,靠近本工作面回采巷道附近均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而无煤柱自成巷开采由于取消了超前掘进巷道,从而消除了掘巷引起的应力集中;在工作面侧向,大煤柱开采应力集中位置始终位于大煤柱内部,小煤柱开采Ⅱ位于下区段工作面实体煤内部,小煤柱开采Ⅰ和无煤柱开采则位于巷道煤帮内部,应力峰值位置与巷道距离大小关系为:无煤柱开采小煤柱开采Ⅰ小煤柱开采Ⅱ和大煤柱开采;大煤柱开采时侧向应力峰值最大,小煤柱开采时次之,无煤柱开采最小,其峰值较大煤柱开采降低18.1%~20.3%,较小煤柱开采Ⅱ降低11.8%~17.3%,采空区顶板稳定后,无煤柱开采和小煤柱开采Ⅰ峰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
韩广仁 《煤炭技术》2002,21(4):16-18
用条带开采煤柱回收煤炭资源 ,而不破坏地面房屋、住宅。  相似文献   

17.
乔建永 《煤炭工程》2022,54(1):1-10
为了解决地下开采留设煤柱带来的回采率与离散位移致灾等问题,提出了将井田内工作面之间保护煤柱、末采大巷或上山保护煤柱一并采出的连续开采新思路。在全面分析现有工作面间无煤柱开采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工作面末采实现无煤柱贯通上山或大巷的新技术| 结合最低系统工作面的采煤方法与上一级系统的相关性,形成了“110/ N00工法末采无煤柱贯通上山或大巷”在内的连续开采新技术,应用复动力系统理论揭示了连续开采的动力学原理。最后,通过工程案例证实了连续开采技术思路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从而为井工开采在科研、设计与生产等环节提供新的技术范式。  相似文献   

18.
于洋  邓喀中  范洪冬 《煤炭学报》2017,42(12):3089-3095
煤柱在地下水、风化作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剥离和尺寸缩减,使煤柱发生渐进性失稳破坏。基于煤柱的渐进性剥离行为和剥离体的堆积特性,建立了煤柱的非均匀剥离模型;分析了煤柱剥离的影响因素、煤柱安全系数与煤柱剥离的关系,建立了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评价方法;讨论了采出率、地表沉陷控制和煤柱长期安全系数的协同关系。分析表明:煤柱的剥离与煤的碎胀系数、休止角和采宽采厚比有关,可利用剥离角确定煤柱的极限破坏程度。煤柱的宽高比越大,剥离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越小。该模型适用于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近距残煤综放复采顶煤损伤与冒放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文  赵景礼  王志强 《煤炭学报》2010,35(11):1854-1858
以西山白家庄矿为工程研究对象,分析了近距残煤整层未采、已采上分层及刀柱煤体的损伤力学特性。结合煤层中含有不同硬度夹矸的特点,分别建立了三种残煤状态下的损伤力学方程。结果证明,降低围压可提高顶煤的冒放性和采出率。针对这一特点,在相似材料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错层位巷道布置采煤法为控制措施,具体以增加顶煤自由面为手段,该法具有不增加开采成本,可显著提高煤炭回采率等特点,具有现实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矸石充填置换开采条带煤柱的新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希奎  李学华 《煤炭学报》2008,33(3):259-263
提出了在煤柱中掘进巷道并利用矸石回填以置换开采出部分条带煤柱的新技术.研究了条带开采后煤柱中充填巷的布置位置、数目,并分析了置换开采前后上覆围岩的稳定性.提出在条带煤柱集中布置2条宽4.0 m、高5.0 m的矸石充填巷,巷间煤柱宽4.0 m,并进行了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提出的矸石置换开采技术可有效控制地表变形在I级的前提下,置换开采出条带开采留设煤柱的15%左右的煤量,同时实现矿井矸石井下处理,做到矸石不上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