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与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lanning》2018,(9)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教育实践及经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从资源、平台、评价、激励四个层面总结不足,从政府、高校、学生三方面归纳影响因素,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信息管理机制,以及学校、企业、政府三方联动评价机制。这样高校才能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2):140-144
本文基于TRIZ理论,针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各类核心问题,提出"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培育大学生导师团队、协同创新机制和分阶段培养方式等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140-144
本文基于TRIZ理论,针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各类核心问题,提出"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培育大学生导师团队、协同创新机制和分阶段培养方式等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传统本科建筑学专业建筑师业务实践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而轻视创新创业、人际交往和管理等综合能力培养。基于该现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从当下建筑学学生能力与行业需求脱节、培养方式和职业规划多元化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出发,提出了双创型工作室建筑实践教育模式。该模式以专业实践教育为核心,以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为模块,以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为保障,以培养“专业实践型+”多元化建筑人才为目标,以期推动高校建筑学科实践培养体系改革,提升建筑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8)
创新创业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体系是新时代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举措。笔者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改革联系起来,构建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第二课堂教育、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当地企业、社区、乡村相结合,打造课内"翻转"、校内"课程思政"和校外"1+N"合作的三种实践模式,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0)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对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如何构建以"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平台、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35)
在国家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下,为实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目标,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创业服务指导能力等更被关注。文章在剖析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界定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青年教师及其实践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4):74-75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结合我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互联网+"思维入手,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效果评价三个方面改进现有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2)
在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下,文章在剖析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现状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三点建议。在创新创业教育受到高度重视的现今,高校青年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服务指导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那么,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高校青年教师具备什么实践能力,高校青年教师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存在着什么问题以及高校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应该如何提升,文章将对以上问题一一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1)
当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设计与专业资格考证、专业技能大赛、勤工俭学创新、学生实习就业,以及创业教育需求这几个环节结合不紧密甚至脱节。基于"五项衔接机制"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可以通过知识衔接、技能衔接、平台衔接、资源衔接和扶持衔接,有效提升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