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汇涛 《机电技术》2015,(2):70-71,75
作为船舶的"心脏",动力装置是船舶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文章主要研究蒸汽轮机动力装置、柴油机动力装置、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电力推进装置以及氢燃料内燃机等几种船舶动力装置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其优缺点,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简单说明燃气轮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而后对蒸汽轮机与柴油机动力装置、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电力推进装置进行介绍,并将燃气轮机与其比对,明确不同装置的优缺点。最后详细阐述燃气轮机在船舶动力装置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全方位、多层次的促进我国船舶事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涉及船舶柴油机NOx排放的相关国际公约的最新要求,并就废气再循环技术降低船舶柴油机NOx的排放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船用柴油机常见的两种废气再循环方式,即低压EGR系统和高压EGR系统,并就两种系统的元件构成做出了合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船舶柴油机排放的氮氧化物及硫氧化物带来的污染已经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按照国际海事组织(IMO)的相关规定,从2015年1月起,有一些地区(ECA,欧洲的一些排放控制水域)船舶的硫化物NO_x排放限值从1%下降到0.1%;2016年1月1日起,船舶的氮氧化物NO_x排放限值从Tier Ⅱ到Tier Ⅲ;从2020年起,全球范围的船舶的硫化物排放限度将从现在的4.5%下降到0.5%。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氮氧化物及硫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控制现有营运船舶的氮氧化物NO_x及硫氧化物SOx的排放并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如废气再循环法,选择性氧化还原法,废气清洗系统,脱硫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将和采用双燃料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船舶市场上柴油机厂商和船东用户都是一个挑战,寻找实用的经济型的减排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气环境恶化,国际上对船舶柴油机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世界各国主要的船舶柴油机制造公司和研究所都在积极开发降低柴油机排放的新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船舶行业排放法规的变化、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和新的控制排放技术。  相似文献   

6.
废气再循环(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是大幅降低整机排放污染物的有效办法,也是目前较为常用和有效的措施.废气再循环(EGR)就是通过将柴油机排出的废气重新引回到气缸内参与燃烧的装置,可更好地控制和减少其尾气中NOx的排放量.文中介绍了柴油机工作时产生NOx的机理和文曲利管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原理,通过对安装有文曲利管的柴油机进行试验,分析废气再循环率对柴油机动力性能和NOx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境的恶化,对于船舶柴油机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各船舶运营方和研究机构提出来提出来很多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EGR(废气再循环)和EGC(废气清洁)洗涤器,两种系统对排放的影响,组合使用形成的协同效应,以及对硬件投入成本、运营成本及投资回报期的估算。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场合(如地下矿,隧道,船仓等),对于柴油机动力装置,除了技术经济评定外,还需进行技术卫生评定。柴油机技术卫生评定的目的是要解决以下任务:根据废气化学组成分析数据定量评定柴油机废气毒性;以废气对空气的污染最少为条件选择发动机;选择发动机的最佳使用工况;评定柴油机废气净化措施的效果以及按作业环境标准确定稀释柴油机废气所需的通风空气量等。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车用柴油机执行国Ⅲ排放标准,不久将实施国Ⅳ排放标准。对于柴油机来说,从国Ⅲ排放标准升级到国Ⅳ排放标准,仅仅依靠机内净化已无法满足排放要求,必须对排出的废气进行机外净化处理。也就是说国Ⅳ柴油机需要在进一步改进国Ⅲ发动机整机技术,尤其是优化燃烧的基础上加装机外尾气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电力推进船舶的技术特点,重点对用于电力推进船舶的动力装置及其相关特性进行了阐述。考虑到蓄电池及燃料电池自身的动力性能、成熟度、可靠性及成本等因素,采用电力推进系统的船舶未来仍会以柴油机、汽轮机、燃气轮机等传统热力发动机与核动力装置作为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增压直喷柴油机开展全面净化的研究,设计了一套废气再循环(EGR)结合机外废气净化(EGC)系统,该系统能在柴油机较宽转速和负荷范围内有效净化废气排放。根据试验结果得出EGR结合EGC技术在降低柴油机的废气排放方面具有很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谭小磊 《中国机械》2014,(24):199-200
柴油机由于具有效率高、动力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以及工业生产中。作为动力装置,柴油机优越的性能无可挑剔,但其排放的氮氧化合物(NOX)却能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在柴油机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同时,人们对NOX的排放控制也越来越重视。设计人员对动力装置内部进行改装,并通过尾气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NOX被排放到空气中,本文就柴油机尾气NOX的机内净化技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农机导购》2013,(9):70-71
凯特迪尔KAT-1604型拖拉机,是以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的大型农业动力机械。主要特点:采用上柴6缸增压柴油机作发动机,功率强劲、动力性能稳定、储备力达、噪声小、振动小、排放优良;采用整体式机架和单元式结构传动系统,可方便地增加装载、挖掘、推土、打井和提升等工作装置,  相似文献   

14.
SCR反应装置在船舶柴油机上的布置,这个催化反应装置主要由控制箱、吹灰单元控制阀、压缩空气控制阀、存储罐、尿素泵、剂量控制阀等组成;装置中内置多层典型的蜂窝状催化反应单元,各单元有足量的催化介质以实现充分的气体催化还原反应。当废气流过催化器单元时,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会与还原剂发生反应生产无污染的氮气和水。整个控制单元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利用计算机控制的优点是可以根据柴油机的负荷和转速调整喷入废气中尿素的量,以及对气体检测和实现吹灰系统的自动控制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柴油机应用过程有害废气排放控制的效果,提出基于 EGR 耦合米勒循环的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以燃油燃烧各阶段为基础,构建柴油机燃烧模型,分别深入分析 EGR 技术与米勒循环技术对废气排放的影响,衡量指标为 EGR 率与米勒度。以废气排放影响分析结果为依据,以排放控制效果最佳为目标,确定 EGR 技术与米勒循环技术的最佳耦合方案,实现柴油机废气排放的最佳控制。实验数据表明,应用 EGR 耦合米勒循环技术后,废气排放量低于实际废气排放量,并低于 EGR 技术与米勒循环技术对应排放量,充分证实了该技术具备较好的排放控制效果,为大气环境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液压气动与密封》2009,29(5):71-7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是国内最具规模和实力的船用柴油机及动力装置研究所,是国家车船柴油机研发中心的技术依托单位.主导专业有柴油机及动力装置、特种发动机、传动装置、蒸汽动力装置、热能节能装置、舰船机舱和工业自动化、减振降噪装置、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等,由此构成了核心竞争力并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7.
作为船舶机器设备的核心动力装置之一,柴油机如果发生故障将会影响整个船舶的正常运转,因此要求检修人员关注船舶柴油机的故障,在短时间内排除故障,保障船舶正常运转。本文主要对船舶柴油机械故障发生的原因类型以及监测设备进行分析,如主机无法正常启动、运行气缸有异常敲击声、增压器震动、螺旋桨机械故障等等,给出相应的诊断办法,如观察法、测试和化验,并对螺旋桨故障、船舶水密壁功能障碍给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废气再循环(EGR)技术能有效降低NOx有害排放,而EGR冷却器的结构优化是提高冷却器效率,减少NOx排放的有效手段.应用FLUENT软件对柴油机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器的数值模拟,为柴油机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气缸盖是船舶柴油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由于其底部属燃烧室,长期受高温、高压及燃气的影响,使得船舶柴油机气缸盖很容易出现故障,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运行、船舶动力装置受损,影响船舶的日常工作。以气缸盖裂纹为主,分析了气缸盖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判断故障的主要方法,并给出了具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同时简单阐述了气缸盖的日常维护要点。  相似文献   

20.
关于船舶柴油机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中国机械》2013,(13):85-86
船舶柴油机作为主推进动力装置,它具有多变量、多输出、大惯性和运行工况复杂等特点,它的工作状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船舶自身以及人身的安全,并且直接关乎到船舶的经营利润。船舶柴油机冷却水的温度是影响柴油机工作的重要的热工参数,能够精确地控制冷却水的温度.在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减少废气的产生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柴油机冷却水的温度过高,将会加速零件的磨损,润滑油老化的速度也会加快。而如果柴油机冷却水的温度过低时(大约低于三十摄氏度),燃气中的酸根和水结合成酸类物质,会使气缸的磨损程度增加。冷却水温控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柴油机的工作状态但是由于冷却水自身的热传递过程以及系统管路延迟使冷却水的温度变化有了长时滞、大惯性的特点,加上船舶柴油机工作状况较为复杂,这给船舶躺由机温度的调节增加了难度,冷却水温经常性的超调。本文针对船舶柴油机冷却水温度长时滞、大惯性、易超调的特点,在进一步对船舶柴油机冷却水系统热力学模型与温度控制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前馈控制理论利用了Matlab仿真软件设计了两种前馈模糊控制器,且对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引入了前馈模糊控制环节后系统的控制速度与抗扰动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