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简称灵谷公司)总部原有2套合成氨系统,1套为φ1000mm老合成系统(简称老系统),规模为年产80kt合成氨;另1套为φ1200mm新合成系统(简称新系统),规模为年产120kt合成氨。老系统设备陈旧、管路复杂、系统阻力大,尤其是催化剂已严重老化(设计寿命为3年,实际已使用了5年半),严重影响了生产,也不利于安全与节能。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中冀正元化工有限公司氨醇生产能力为100kt/a(其中甲醇60kt/a,液氨40kt/a),其中的中压甲醇2套φ800mm系统与φ1200mm系统并联运行,甲醇产量为40kt/a;技改时增设了1套φ800mm高压甲醇系统,高压甲醇合成塔外筒为旧氨合成塔外筒(两进两出)改造而成,因该外筒净空间较高,若采用常规内件会导致合成塔阻力大,粗甲醇生产电耗高,催化剂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3.
我公司是一家年产总氨250 kt、尿素350 kt的中型氮肥企业,现有φ610 mm造气炉9台、φ12 600 mm/φ2 800 mm锥形造气炉4台、φ2 800mm直筒式全夹套复合造气炉5台.5台φ2 800mm全夹套复合炉自2007年4月投入运行已2 a多,现结合其运行情况对φ2 800 mm全夹套复合造气炉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小氮肥》2016,(3)
正0前言安徽三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星化工公司)现年生产能力为氨醇300 kt、尿素330 kt、甲醇100 kt及BB肥50 kt。三星化工公司脱硫装置为Φ6 000 mm系统1套与Φ3 800 mm系统2套,再生和熔硫系统是Φ6 000 mm与Φ3 800 mm系统各1套,共有4台熔硫釜,采用湿法栲胶脱硫工艺,熔硫采用连续熔硫工艺。利  相似文献   

5.
罗文刚 《小氮肥》2007,35(7):21-21
山东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在平衡250kt/a氨醇和300kt/a尿素的扩建工程中,对半水煤气脱硫系统进行了重点改造,并提前投人了系统运行。其中把再生槽的改造当作重中之重进行,除增加1台Ф8000mm再生槽,对原Ф6200mm再生槽也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6.
牛志军 《小氮肥》2013,(6):20-21
2011年11月,山西金象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象公司)年产180kt合成氨、300kt尿素装置投入正常生产,脱硫装置设1台Φ6000mm×26000mm预脱硫塔(无填料空塔)和1台Φ7000mm×35750mm脱硫塔(内装1层6000mm海尔环),两塔串联运行。2012年8月,脱硫塔阻力不断上升,影响正常生产。为此,从2012年9月起,对脱硫塔内件、循环量及硫  相似文献   

7.
裴常政 《小氮肥》2007,35(8):4-7
公司目前生产能力为250kt/a氨醇、200kt/a尿素、100kt/a甲醇。造气车间有φ2610mm造气炉7台,φ2800mm造气炉6台,φ3200mm吹风气回收装置两套。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大,蒸汽供应紧张问题越来越突出,原φ3200mm吹风气回收装置无法满足生产要求。两套老吹风气装置只能开1套,回收2~3台炉吹风气,其余炉吹风气被迫放空。为此经多方考察论证,  相似文献   

8.
孟庆顺 《中氮肥》2007,(4):20-22
我公司原有2套氨合成系统,一套规格为φ1400mm,一套规格为φ1000mm。φ1000mm系统阻力大、能力小,设备老化;φ1400mm系统生产能力不能满足扩产后的要求。为此,新上了φ1800mm合成及φ1400mm醇烃化系统。新上的φ1800mm合成系统采用湖南安淳高新技术开发公司设计的ⅢJ—D型氨合成塔内件及相应的工艺流程,合成氨生产能力为180kt/a。  相似文献   

9.
陈广栋 《小氮肥》2009,37(5):8-10
1 造气系统现状 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造气系统共有16台造气炉,其中Ф2 610mm炉11台、Ф2 650mm炉3台、Ф2 610mm/2800mm锥形炉2台,每炉都是单炉、单废热锅炉、单洗气塔流程,此流程缺点是单炉系统阻力偏大,单炉产气量偏低;有D400-11型鼓风机4台,D500-13型鼓风机3台;有2座容量5000m^3(标态)的气柜并联使用;有吹风气回收装置2套(蒸发量分别为25t/h和15t/h),  相似文献   

10.
<正>0前言江苏和友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友公司)现有年生产能力为碳酸氢铵80 kt、复混肥30 kt、商品液氨60 kt及甲醇20 kt,其中合成氨装置配有1套Φ3 400 mm×31 050 mm脱硫系统,但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分布器易堵塞等原因,脱硫效果差、脱硫系统压差大,故于2013年10月22日停车,对脱硫系统进行了改造。生产实践证明,本次改造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徐文伟 《小氮肥》2006,34(1):10-13
昆明神农汇丰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原昆明氮肥厂),经过多次技术改造,现己发展成为具有合成氨110kt/a、尿素100kt/a、碳铵120kt/a、商品氨80kt/a的生产能力的中型化肥企业。公司现有02400mm造气炉3台和φ2650mm造气炉8台,100kt/a“中-低-低”变换装置1套,80kt/a碳丙脱碳和20kt/a变压吸附脱碳装置,  相似文献   

12.
我公司化肥分厂年产合成氨140kt,尿素240kt,甲醇20kt,现有造气炉12台(其中φ2650型10台,φ2260型2台),配脱硫罗茨鼓风机8台,其中D60型5台,流量160m3/min,L94WD型3台,流量346m3/min。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多起罗茨风机反转,风叶打碎,引起整机报废的事故,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仅1997年一年直接损失达46万元。1故障原因分析1·1工艺原因我公司合成氨是以白煤为原料制气的合成氨工艺,脱硫系统的工艺流程是:气柜→冷却塔→罗茨风机→脱硫塔→静电除焦。由于罗汉风机进口半水煤气没经脱硫和静电除焦器,气体…  相似文献   

13.
李良  李连豹 《小氮肥》2009,37(10):14-15
1煤气系统整体布置 (1)根据现煤气炉操作情况,共安装18台煤气炉(φ2650mm,夹套高度2345mm),现场分两排厂房布置,每排厂房9台煤气炉(含1台备用炉)。  相似文献   

14.
我公司始建于1978年,现生产规模为年产合成氨300kt、尿素460kt、甲醇40kt。原料气净化系统有1^#、2^#、3^#3套变脱系统,并联使用,其变脱塔均为填料塔,分别为Ф2400mm×32086mm、Ф2800mm×35532mm、Ф3800mm×29960mm塔。  相似文献   

15.
崔健锋  沈香珍  冯士中 《小氮肥》2005,33(10):17-18
石家庄联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总氨能力为80 kt/a,主导产品为纯碱200kt/a、农业氯化铵200kt/a、精甲醇15 kt/a及10余种有机化工产品.1995年建成1套联醇装置,2台φ800mm甲醇合成塔串联,使用均温型内件.1997年10月在60 kt/a合成氨的技改过程中,采用了甲烷化法去除原料气中少量的CO、CO2.由此,在公司合成氨系统中有2套气体精制工艺同时运行:1套为原有的生产能力为45 kt/a传统的高压铜洗工艺,另1套为新增加的60 kt/a甲烷化工艺.  相似文献   

16.
于景臣  吕芳 《小氮肥》2007,35(9):13-15
0前言 吉林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80kt/a合成氨的氮肥企业,总共有造气炉10台(tφ32610mm3台,φ2400mm7台)。1997年投产1套上燃蓄热式吹风气回收装置,回收3台t32610mm造气炉和1台φ2400mm造气炉的吹风气,设计能力产1.57MPa饱和蒸汽15t/h。近两年吹风气回收装置故障频繁,产汽量减少到7~8t/h,  相似文献   

17.
李小玲 《小氮肥》2015,(3):17-19
<正>0前言兖矿鲁南化肥厂年产240 kt合成氨装置采用德士古气化装置制取水煤气,其压力为3.8 MPa,净化装置采用中变串低变全变换、聚乙二醇二甲醚(NHD)脱硫、脱碳、甲烷化精制的工艺流程。脱硫塔出口气中φ(H2S)控制在≤5×10-6,脱碳塔出口气中φ(CO_2)控制在≤0.3%,入合成氨系统气体中φ(CO+CO_2)控制在≤10×10-6,配入中压氮气,达到工艺指标要求后送往合成氨系统。脱碳系统采用NHD物理吸收法,利用NHD溶液在-10℃左右时对CO_2的选择性吸收,使脱硫气中φ(CO_2)由35.7%降到0.3%以下,满足甲烷化前对CO_2含量的要求。吸收CO_2的NHD溶  相似文献   

18.
张世飞 《小氮肥》2009,37(10):8-9
1存在的问题 安徽临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有2套吹风气回收装置,1套φ3200mm系统建于2001年,另1套φ3800mm系统建于2002年,2套系统仅能回收5台φ2600toni造气炉的造气吹风气。  相似文献   

19.
煤气炉技术改造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隆 《中氮肥》2006,(2):50-51
1 概述 我公司合成氨装置有新、老两套系统,年产合成氨200kt、尿素300kt、甲醇10kt。两套系统共15台煤气炉,其中新系统的7台煤气炉为(2)3.0m J-28V型,2002年5月投运。J-28V型煤气炉在实际生产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0.
0前言 山东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共有2套尿素装置,A套40kt/a尿素装置(以下简称A套)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一版通用设计,B套60kt/a尿素装置(以下简称B套)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二版通用设计。经过多年不断挖潜和技术改造,2套装置合计生产能力已达到300k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