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尾矿库安全检查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尾矿库事故的频发主要是安全检查方面失效的原因,因此需要对尾矿库安全检查状况进行评价。本文通过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了用于安全检查评价的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随后,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应用加权平均原则进行结果分析。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其评价过程有助于尾矿库的分级监督检查管理,达到防止尾矿库事故发生的目的。因此对尾矿库安全检查评价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煤矿建设的特殊环境和复杂条件,通过运用模糊方法对清水营煤矿矿建工程施工阶段进行监理效果评价,并得出相应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研究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海外矿业投资金融风险评价中的运用,对企业进行相关项目的风险识别、规避与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首先分析了海外矿业投资金融风险的特征并分析了风险成因,然后构建了两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判隶属矩阵,进行模糊运算后得到一级评价向量,进而借助归一化处理和二级模糊运算得到最终风险向量。以神华集团在澳大利亚的某矿业投资项目为例子进行分析计算,发现该项目总的金融风险指数为3.01,处于"较高风险"和"一般风险"之间。本文研究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于海外矿业投资金融风险评价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安全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金属矿山通风系统的特点,从安全的角度出发,选取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中的13个指标构成金属矿山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造了各个指标的隶属函数,将矿山通风系统中存在模糊性评价语,转化为数值的形式。将矿山通风系统的实测数据代入可以得到各个指标的隶属度。给出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值的计算方法。构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结果进行整理得出百分制评价分值,并将评价得分分级给出各级的评价结论。判断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程度,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到湿法冶金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研究中,建立了湿法冶金建设项目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某镍、钴湿法冶炼建设项目安全评价为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评价对象安全风险等级和影响因素权重值分布,实现了对评价对象整体性量化评估,也为评价湿法冶金建设项目安全状况和风险程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并建立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它包括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社会发展及循环系统4个准则层和22个指标。充分考虑了各种循环经济评价方法和煤炭企业的特点,构建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模糊关联评价模型,并以实际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露天矿系统安全性受到多种复杂且难以衡量的危险因素影响的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多级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进而计算得到各因素的相对权重,再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A)对18个子因素进行检查,以此确定各因素的隶属度集合,最后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该系统安全性的量化值,评价出某露天采场的安全性等级为“较...  相似文献   

8.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煤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旭  霍德利 《中国矿业》2008,17(5):75-78
本文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引入煤矿安全评价。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多层次煤矿安全评价体系,并且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最后结合安全等级表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得出煤矿的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法,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可在一般煤矿的安全评价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煤炭工业生产力水平的现状和安全管理机能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和安全管理与之不适应的结论,并提出基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评价山西省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促进山西省煤炭产业的良性发展,本文构建了山西省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指标分析,对推进山西省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保证供给质量与总量;减少债务风险,实现扭亏为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市场活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数学的煤的工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的工业分析,可真实反映煤质特性,正确评价煤质。本文根据工业分析各项测定结果,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某煤矿的煤质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良好的分析结果,对煤矿的发展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理论的安全意识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隐患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伤亡事故都是由“三违”引起的。而人的行为安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安全意识。因此,对安全意识进行分析、研究、评价对于有效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水平,进而减少和预防各类安全事故、降低和减少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文中从安全意识的内涵及结构出发,提出了安全意识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构建了安全意识的量化评价模型,提出了安全意识水平量化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隶属度转换新算法的煤气站安全性模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熵的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定义指标区分权,清除指标隶属度中对目标分类的冗余值,提取有效值计算目标隶属度,由此构建隶属度转换新算法用于煤气站安全性模糊评价中。通过与现有隶属度转换方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新算法具有更高的精度,从而能更准确地对煤气站安全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4.
矿井安全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煤矿安全状况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矿井安全性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矿井安全性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 ,建立了矿井安全性综合评价的Fuzzy数学模型。利用本模型进行矿井安全性综合评价 ,不仅可以确定矿井安全性的等级 ,而且还能得到具体的安全性等级分数 ,直观易懂 ,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5.
刘小新 《陕西煤炭》2015,(2):91-93,106
根据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海则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再进行分析评价,最后得出评价结果,进一步验证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煤矿安全管理评价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模糊综合评价在预防瓦斯爆炸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孝国 《煤炭技术》2004,23(10):57-58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预防瓦斯爆炸的模糊综合评价系统 ,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确定了指标权重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的多极模型 ,并在二级综合评判时引入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从而使模糊综合评价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李林 《陕西煤炭》2004,23(3):9-11
阐述煤矿开展安全程度评估的意义和目的,对当前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煤矿安全评估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露天爆破工程中爆破方案优选难以决策的问题,以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为理论基础,建立组合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爆破质量、爆破安全和爆破效益三方面选取了大块率、振动速度、炸药单耗等12个因素作为露天爆破效果的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工程爆破效果的评分。以贵安新区ME-13-01-1爆破工程为例,应用该模型对4个待实施爆破方案进行优选,通过模型计算得出各方案爆破效果评价得分依次为:75.131、83.777、80.095和88.026,从而确定方案4为最优爆破方案。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煤炭行业内部实施整体营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煤炭行业推进整体营销的运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The new type of risk management is process management. First, the hazard sources are identified before coal mine accidents occur, and then the pre-control measure and information monitoring method based on classifying the hidden hazard sources are given. Lastly, the risk pre-alarm and risk control method are confirmed, the management standard and management measure are used to eliminate the hidden hazard sources. In this study, an evaluation system is built to evaluate the result of risk managemen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70533050); the Eleventh Five-year Science & Technology Support Plan of China(2006BAK03B0703);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08JA6300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