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可生物降解海藻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与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土壤掩埋法和微生物降解法对聚丙烯酸盐/海藻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脂能被土壤和微生物降解,海藻酸钠含量为10%的树脂在土壤中埋置60 d后降解率达37.6%,在芽孢杆菌培养液中60d的降解率则超过50%,且降解速度随海藻酸钠含量的提高而加快。TG表明,树脂的热稳定性较好。IR初步表明,树脂为丙烯酸盐与海藻酸钠的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南木林场的土壤养分状况,对其15个不同样点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了取样、调查,并用不同的化学方法测试分析,从而得出了土壤中氮、磷、钾元素以及有机质的平均含量水平。其中全钾和速效磷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中等,但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机质的含量都比较低,处于缺乏状态。本研究为该地区营林植物的选种和土壤的改良培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龄人工杨树林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不同林龄的人工杨树林土壤养分进行定点监测,选取1年、2年、5年、15年,25年的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养分数据,进行了人工杨树林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工杨树林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性氮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到十五年后,开始降低。土壤pH值没有显著变化。土壤有效性磷含量的变化,随林龄的增长而降低。而土壤速效性钾则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长。  相似文献   

4.
作为可再生生物资源,秸秆还田不仅能够实现土壤结构改善,还能增强土壤养分含量,进而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本文通过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产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聚乳酸(PLA)的降解性,将竹纤维(BF)和海藻酸钠(SA)与PLA共混制备复合材料,并进行土壤降解试验以探究其降解性能,检测降解后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率、表面微观结构、官能团变化、热性能和结晶度等指标。结果表明:SA和BF均可提升PLA复合材料降解的质量损失率。降解21天后,BF/PLA和SA-BF/PLA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0.83%和2.54%,相较于纯PLA的0.11%分别提高了7.55和23.09倍。降解后,SA-BF/PLA复合材料的表面出现大量的裂痕与凹陷,这增大了复合材料与土壤中的接触面积,进而加速了复合材料的降解。纯PLA在降解过程中质量损失率很低,但降解后其羰基含量明显上升,表明土壤降解会导致部分PLA长链高分子断裂为小分子。相比于纯PLA,BF/PLA和SA-BF/PLA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大幅度降低,表明SA和BF可降低PLA复合材料的结晶度,提高其降解性。由此可见,SA和BF可提升PLA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此研究结果将为高降解性PLA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浓度盐环境下偏高岭土对提高水泥石抗冻性的使用效能,本工作通过探究偏高岭土掺量对冻融循环后水泥石强度损失率、水化产物含量、盐侵蚀产物含量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水化及侵蚀产物含量与抗压强度损失率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并计算出偏高岭土对提升水泥石抗盐冻性能的最佳掺入范围。结果表明:偏高岭土可有效提高水泥石的抗盐冻性能,且材料的强度损失率随掺量的增加呈线性降低趋势;高浓度盐环境下水泥石表层氢氧化钙会与钙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膨胀型晶体水合氯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水合氯氧化钙的含量随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线性相关;以强度损失率作为评价标准拟合出水泥石免受破坏的氢氧化钙和水合氯氧化钙临界值分别为9.2%和7.1%。  相似文献   

7.
邓中文  郑玉婴  龙海  杜琦峰  张由芳 《功能材料》2013,44(6):874-877,882
以高岭土/甲醇插层复合物为前驱体,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反应制备了管状高岭土,并以此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管状高岭土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分别对高岭土及其插层复合物的微观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紫外光谱分析表明,与纯TiO2相比复合催化剂对光吸收利用率明显提高,并在可见光区有明显吸收。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表明,500W汞灯辐照30min后,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效率较纯TiO2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8.
应用热分析(DSC-TGA)技术研究了丙烯腈含量对丁腈橡胶(NBR)热降解性能的影响,结合TGA-FT-IR分析了丙烯腈含量对热降解过程中NBR分子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NBR首先发生交联环化反应,然后发生断链降解反应。热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320℃-410℃,交联反应放出热量随丙烯腈含量增加而降低。NBR断链降解初期以腈基及其交联产物的断裂为主,后期以丁二烯基团及交联产物的断裂为主。在整个降解过程中,降解活化能随转化率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最大活化能出现在转化率15%-30%之间。低丙烯腈含量NBR中的-C≡N主要转变为-C=N,高丙烯腈含量的-C≡N基团除转化为-C=N外,还转化为烯基苯氮类物质、HCN和NH3。  相似文献   

9.
应用热分析(DSC-TGA)技术研究了丙烯腈含量对丁腈橡胶(NBR)热降解性能的影响,结合TGA-FT-IR分析了丙烯腈含量对热降解过程中NBR分子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NBR首先发生交联环化反应,然后发生断链降解反应。热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320℃-410℃,交联反应放出热量随丙烯腈含量增加而降低。NBR断链降解初期以腈基及其交联产物的断裂为主,后期以丁二烯基团及交联产物的断裂为主。在整个降解过程中,降解活化能随转化率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最大活化能出现在转化率15%-30%之间。低丙烯腈含量NBR中的-C≡N主要转变为-C=N,高丙烯腈含量的-C≡N基团除转化为-C=N外,还转化为烯基苯氮类物质、HCN和NH3。  相似文献   

10.
<正>保水剂又称土壤保水剂、高吸水剂、保湿剂、高吸水性树脂、高分子吸水剂,是利用强吸水性树脂制成的一种超高吸水保水能力高分子聚合物,因其能调节土壤水肥综合功能,保持和提高水分、养分有效性,广泛受到国内外农业专家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生物降解聚酯PLA/PBSA共混体系的制备与结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LA/PBSA共混材料;采用DSC,TG,DMA和拉伸力学试验研究了该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和力学行为;采用土壤悬浊拟环境降解实验法研究了共混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同时对该体系的生物降解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PLA/PBSA为非均相结晶/结晶高分子共混体系;PLA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模量和拉伸强度;增加PBSA的含量,可以提高PLA/PBSA共混体系的环境生物降解性。PLA/PBSA是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互补的生物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12.
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和丙烯酸甲酯(MA)通过自由基共聚形成线型大分子P(NIPA-MA),再用联胺取代MA嵌段上的甲氧基,得到一种多官能团的温敏大分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肼)(PNMH),用它交联氧化的海藻酸钠(OSA),得到可生物降解的温敏凝胶PNMH-OSA。研究了PNMH的取代度(DS)、海藻酸钠的氧化程度(DO)、pH值和离子强度对PNMH-OSA凝胶降解性能的影响,同时以次甲基蓝(MB)和牛血清蛋白(BSA)为模拟药物,采用包埋法将药物载入凝胶中,研究了凝胶的释药行为。结果表明,凝胶降解速率随海藻酸钠的氧化程度、pH值增加而增加,随PNMH的取代度、离子强度增加而减慢;药物释放速率与药物的分子量和凝胶的降解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合成了可生物降解的高吸水树脂,并在淀粉中引入磷酸根离子,然后对制备的树脂进行保水保肥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酯淀粉类高吸水树脂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能,吸水倍率达339.65g/g,对0.9%NaCl溶液的吸液率有71.90g/g。树脂对氮肥的吸附量随氮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硫酸铵浓度为24g/L时达到最大值405.82mg/g;树脂加入土壤后,最大吸氮量达344.99mg/g。磷酸酯淀粉类高吸水树脂加入土壤后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最佳树脂用量为1.5%,当超过这个用量,树脂吸水膨胀后对土壤结构不利。用量为1.5%的树脂与土壤混合5d后,释放量不超过吸附的26%。  相似文献   

14.
金青林  汪洋  曹磊  宋群玲 《材料导报》2018,32(4):579-583
研究了糊状区保温对Cr10Mn9Ni0.7合金凝固过程和氮含量及相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糊状区保温时间的延长,铸锭中的氮含量逐渐升高,同时铸锭中的气孔率逐渐降低。当氮气压力为0.1 MPa时,氮含量由0.17%升高到0.23%,而气孔率则从1.86%降至1.37%;当氮气压力为0.4 MPa时,氮含量由0.29%升高到0.37%,而气孔率从1.41%降至1.06%。糊状区保温的增氮机制可归结为:在糊状区保温会促进包晶反应进程,使更多的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同时糊状区保温能够提高残留液相中的氮含量,进而提高"通道状"奥氏体中的氮含量。糊状区保温能够消除铁素体阱,从而降低气孔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膨润土/聚丙烯酰胺复合保水剂,分析了不同掺量保水剂对石膏基固沙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膏基固沙材料吸水率和孔隙率随保水剂掺量增加而增大,但抗压强度随保水剂掺量增加而降低,当保水剂掺量为10%时,吸水率为46%,空隙率为45.41%,抗压强度仅有1.73MPa;保水剂掺量在短时间内对石膏基固沙材料保水性能无影响,随着时间延长保水剂掺量增加,材料保水性能增强,48h后保水剂掺量为10%的固沙材料水分还剩19%。本技术为进一步优化石膏基固沙材料配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海藻酸钠和天然纤维为改性剂,制备了海藻酸钠天然纤维生物复合材料。利用万能试验机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通过电导仪分析了生物复合材料的热工性能,重点研究了木质纤维和稻杆纤维掺杂比例对生物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评价了生物复合材料用于建筑节能墙体保温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生物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均随木质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当木质纤维的含量为100%时,试样的力学性能最优,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达到0.573和1.410 MPa。样品中木质纤维和海藻酸钠粘结剂结合紧密,相互之间润湿性良好。生物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率在0.078~0.089 W/(m·K)之间,即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可以作为建筑节能墙体的保温材料来使用。研究发现添加较高比例的木质纤维及适量的乙二醛交联剂可提高生物复合材料的传热能力和保温性能。  相似文献   

17.
用酸解法制备了纤维素纳米晶(CNC),然后用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丁酯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对CNC进行包覆改性,制得改性纤维素纳米晶(m-CNC),再将m-CNC和聚乳酸(PLA)通过溶液浇注法制备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广角X射线衍射、力学和降解性能测试研究了m-CNC/PLA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酸解法制备的棒状CNC直径约为5 nm~26 nm,长度约为40 nm~380 nm。随着m-CNC含量的增加,m-CNC/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呈上升趋势,当m-CNC的含量为8%时,m-CNC/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纯PLA的相比增加了43.3%。在PLA中加入适量的CNC或m-CNC,PLA的结晶度提高而晶粒尺寸减小。m-CNC的加入减缓了m-CNC/PLA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降解速率,但加速了其在土壤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18.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环氧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EOVPOSS)与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的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含量的EOVPOSS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的EOVPOSS含量为1%时,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同时其在土壤及脂肪酶中的降解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以控制释放肥料为模型,采用膜失重率法、膜形态分析法和CO2产量测定法考察了不同成膜因素如取代度、铸膜液溶剂及铸膜液浓度对酯化改性淀粉膜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淀粉取代度越高,铸膜液溶剂挥发性越低,铸膜液浓度为16%时,膜土壤降解速率越小。30℃恒温时,初步优化的改性淀粉膜在土壤中30d失重率为20%,21d降解成CO2的比率为1.98%。改性淀粉膜在土壤中能降解且有较小降解速率,能够满足控制释放肥料对膜降解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改性淀粉膜的制备及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控制释放肥料为模型,采用膜失重率法、膜形态分析法和CO2产量测定法考察了不同成膜因素如取代度、铸膜液溶剂及铸膜液浓度对酯化改性淀粉膜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淀粉取代度越高,铸膜液溶剂挥发性越低,铸膜液浓度为16%时,膜土壤降解速率越小。30℃恒温时,初步优化的改性淀粉膜在土壤中30d失重率为20%,21d降解成CO2的比率为1.98%。改性淀粉膜在土壤中能降解且有较小降解速率,能够满足控制释放肥料对膜降解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