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言情作为金庸小说的一种话语形式,其意义也是为了实现小说的叙事功能。既讲述完整的情爱故事,又使男女情爱成为小说因果之链上的重要环节,延宕或者推动武侠小说总体叙事的发展。在金庸小说中,言情叙事和武侠叙事的融合在两种不同叙事情调之间形成了张力叙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比手法的运用角度论述了契河夫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指出其手法首先是人物形象本身蕴含的对立因素之间的对比,其次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性格反差的对比,再次是人物与外部环境的对比。通过契柯夫小说中的典型分析,论证了对比手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刻划人物形象和深化作品主题起到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现代小说家菲茨杰拉德实践"英语小说批判之父"亨利·詹姆斯的创作理论,以一系列的戏剧场景来构建小说.由人物及其行为在有意叉的场景中的发展来"显示"故事.<夜色温柔>中的场景充满诗意,而且它们还含而不露地传达出主题的寓意,推动叙事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将贾平凹小说<高老庄>与大江健三郎的<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怀念狼>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进行比较,从叙事框架、人物塑造、魔幻化手法以及叙事策略等方面评述了贾平凹小说的创造特色.  相似文献   

5.
小说继承了阿拉伯口述故事的传统,将悬念与情节结合吸引读者。在叙事时间上,作者运用倒叙、预叙、拉长时距的手法,营造悬念。在叙事视角上,他利用人物内视角的有限性,造成读者认知空缺,形成谜、凶兆、秘密三种悬念形式。悬念是《罪孽》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叙事技巧与内在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的创作具有"冰山风格",《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就是海明威笔下一篇浓缩了的长篇小说,是体现其冰山理论的代表作。小说中雪、豹子、秃鹫和鬣狗等意象各具意蕴,象征意义深刻,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渲染了气氛,达到了深化主题的目的。作者通过对意识流叙事手法的运用,巧妙安排了主人公的意识在时间和空间里的自然流动,省去了大量的笔墨,有利于海明威"冰山风格"创作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詹妮特·温特森是当代英国文坛实力派女作家,其作品《守望灯塔》荣获我国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讲故事"的叙事艺术和寓意丰富的质感语言是这部作品的魅力之所在。本文着力分析作品嵌套的叙事层和多重聚焦的叙事视角,探求温特森高超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元对立的手法分析了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对立的叙事技巧,从理想与现实的对照、生前与死后的对照、空间位置的对照及色彩的对照等各方面分析该小说中叙事技巧的成功运用,指出它们不仅深化了悲剧主题,而且赋予了文本全新的意义和深邃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试析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叙事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真实地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社会动乱与精神危机,作者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在小说中运用了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他将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成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之中,在运用时空跳跃和表现混乱意识方面,福克纳自成一家,同时,福克纳还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自、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10.
曼斯菲尔德和伍尔夫是现代小说的大师,同时又是女性作家的代表,她们对现代主义叙事技巧的娴熟驾驭及个性化创新在短篇小说中彰显无遗。从曼斯菲尔德的《布里尔小姐》与伍尔夫的《邱园》的比较和分析中可以看出两位女性作家对主题、人物和叙事结构的处理和对意识流技巧“顿悟”的处理上的异曲同工之处;两作家在短篇小说中以“存在瞬间”为其叙事中心:曼斯菲尔德围绕“闪耀的时刻”,伍尔夫聚焦“重要瞬间”,各自尽显叙事风采和魅力。两者又都以自己的方式凸现现代小说的艺术特征、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在艺术手法上两作家相互照应、相互承托。  相似文献   

11.
谭小芳 《商品与质量》2010,(19):114-116
余华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小说作家,1987年发表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后崛起于文坛成为了中国新文学别辟异境的新锐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前期的小说因写“暴力”“凶杀”而其主题称为“死亡”。他用超然冷静的叙事手法揭露血腥人生和残酷的现实社会,随着作者创作的深入及思想认识的变化,作者的创作主题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是他创作的转折点。而《现实一种》和《活着》便恰如其分的体现余华“死亡”和“活着”的两个主题端点,作者的创作主题由“死亡”转向“活着”。本文就是从“死亡”和“活着”两个不同的主题来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12.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坚持了全知叙述的传统。作者一方面通过借用人物的"内视角"展现其直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全知叙述者的"外视角"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小说叙述者在进行"内省"以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同时,通过"外察"表现人物的外在行动,从而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内""外"结合扩大了叙事范围,增强了叙事功能,重组了叙事结构,深化了叙事主题。  相似文献   

13.
中篇小说《黑暗的心》是康拉德的杰作,其主题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与小说的三大艺术特色是分不开的。其一,独特的复型叙事结构的采用,开拓了读者积极阅读的空间。其二,倒叙的叙述方式,突显并且深化了主旨。其三,寓意深刻的象征,赋予了小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叙事视角是现代小说经常使用的写作技巧,是叙事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在传统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托马斯.哈代不仅采用了传统小说惯用的全知视角,还灵活恰当地使用了人物有限视角和多重式人物视角来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和道德风尚,突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笔者将就此做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各种叙事视角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作者主题思想的阐述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押沙龙,押沙龙!》是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现代小说艺术独一无二的一种艺术实验,这突出地表现在福克纳在小说叙事中尝试了一系列立体主义艺术手法,如多视角叙事、主观并置和拼贴等。主要探讨这部小说叙事中的立体主义拼贴艺术手法及其文本意义,这样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这部小说的丰富内涵以及在叙事艺术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安妮·泰勒的小说向来以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和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主题而闻名。在《思家饭店的晚餐》中,泰勒灵活采用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变化式人物有限视角和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展示塔尔一家家庭成员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内在的心理诉求,表现他们之间的冲突、隔阂和疏离,突显作者的创作主题。多种视角模式的运用既体现了作者卓越的叙事技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艺术感染力,又为读者提供了多维的阅读空间,使读者积极参与到文本的阐释中去。  相似文献   

17.
德莱塞在《嘉莉妹妹》中的现实主义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主义作为美国文学中的主旋律,它以无法变更的主导地位引领着美国文学思潮。现实主义作家都主张"写实",关注中下层人民的劳苦生活,揭露现代社会不为人知的角落和阴暗面。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嘉莉妹妹》以现实主义为其主旋律,同时与自然主义相融合。在该部小说中,无论是从主题还是叙事手法,作者都运用了明显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8.
《长恨歌》是王安忆最负盛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对《长恨歌》的女性主义解读则是从小说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情节结构方面的特点和空间意象方面的特点来对作品加以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解读焦点释放下《雾都孤儿》的友情追寻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采用了以奥立弗为聚焦的第三人称叙述模式,揭露当时社会中的犯罪现象,以便达到改善世道人心的目的。《雾都孤儿》可以划分为8个主要叙事模块,把奥立弗从小说的中心位置释放出来,以次要人物为纲,将符号化的“奥立弗”置于不同叙事模块之中进行分析,得出小说中“寻友”的这个隐含主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小说的“友人”标准判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是一部遗稿,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中篇.作者以心为眼,运用熟练精微的心理叙事艺术,通过平淡、自然的白描手法及以物象折射心象的写法,深入人物隐秘的心灵世界,从而揭示两个女性之间牵扯不清的心路历程和沉重的生存现实,作品因而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心理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