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纺粘法成功制备了夜光非织造布,分析比较了含相同比例发光材料的夜光机织布与夜光非织造布的性能差异。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与夜光机织布相比,夜光纺粘非织造布的纤维表面颗粒状物质较少,表面较光滑;同时其耐摩擦性能、发光性能明显高于夜光机织布,但拉伸断裂性能较低。  相似文献   

2.
在夜光纺粘非织造布加工过程中,通过调整牵伸气流的速度,制得不同结构的夜光非织造布,研究了牵伸气流速度对夜光纺粘非织造材料外观形貌、热学性能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牵伸气流速度的增加,夜光纺粘纤维的直径逐渐减小,同时夜光纺粘纤维表面分布的发光材料颗粒增多;余辉初始亮度、发射光强度随着牵伸速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牵伸气流速度对夜光非织造材料的晶型结构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梯度结构对双组份纺粘水刺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透气性能的影响,采用三步法工艺制备了系列梯度结构双组份纺粘水刺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并测试其特征参数;利用Geodict软件建立了梯度结构双组份纺粘水刺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三维纤维分布模型,分析了梯度结构对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流速、流线和流场压力的影响,预测了其透气系数,结果分别为3544.07 mDarcy,2527.90 m Darcy,2320.68 m Darcy,1860.18 mDarcy和1770.46 mDarcy。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有效性,揭示了梯度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且表明梯度结构明显的双组份纺粘水刺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具有较高的透气性能。  相似文献   

4.
纺粘法现在是我国生产无纺布的主要方式之一,现在的无纺布市场竞争激烈,种类繁多,本文对一步法生产线(即在线成网复合成布)生产工艺流程,纺丝原理进行说明.并对纺粘法、熔喷法与纺熔法非织造布的进行比较,简要介绍非织造布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纺粘热轧非织造布加工过程中,纺粘热轧的工艺参数对非织造布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比较和分析了轧辊压力、轧辊温度和轧辊线速度对夜光纺粘热轧非织造布光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轧辊压力的增加,夜光纺粘非织造材料的余辉及力学性能均有所降低;轧辊温度的提高可以增加夜光纺粘非织造布的强力,而轧辊线速度的增加,使得非织造布的强力降低,但其发光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6.
以聚乳酸(PLA)、聚丙烯(PP)为原料,以自制马来酸酐接枝物为助剂,通过综合纺丝机熔融共混制备可生物降解PLA/助剂/PP复合纺粘非织造布,研究纺丝温度、计量泵转速、热辊温度和助剂用量对非织造布物理性能的影响;对牵伸前后的纤维进行了热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纺丝温度170℃、计量泵转速25r/min、热辊温度60℃及助剂用量12%(wt,质量分数)为复合非织造布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复合纤维经过牵伸后,总结晶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纺粘技术制备聚酯-聚酰胺6(PET-PA6)双组份中空桔瓣纤维,并与Lyocell纤维网复合,经高压水刺制备双层复合结构的PET-PA6/Lyocell非织造材料,研究了纤维复合比例及面密度对复合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T-PA6/Lyocell复合非织造材料具有明显的三维立体结构和双层复合结构,PET-PA6纤维裂离后纤维等效直径介于3.60~6.50 μm之间,Lyocell纤维的直径介于9.30~11.50 μm之间,且有部分原纤化的微原纤维。面密度一定时,PET-PA6/Lyocell非织造材料相比于PET-PA6非织造材料,亲水性能有明显的提升,当PET-PA6与Lyocell纤维含量比值为1∶1时(面密度为160 g/m2),透气率为249.47 L/(cm2·s),提升117.83%;透湿率为4 035 g/(m2·24 h),提升36.01%;柔软度为4.39 mm,提升67.56%;同时力学性能有所增加,纵横强力比由1.5降至1.2,相差幅度明显降低;但热稳定性有略微的下降。随着的面密度增加,复合非织造材料的透气透湿性能逐渐降低,柔软度降低,力学性能有所增强。Lyocell纤维的复合使非织造材料的综合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非织造布的三维立体结构和双层复合结构与天然皮革的微观结构相似,有望在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熊晨  张久政  王洪 《复合材料学报》2022,39(5):2398-2404
玻纤滤材具有过滤精度高和纳污量大等优点,但其耐折和耐压性能较差,需要与非织造布复合以提高其加工性和使用寿命,但传统的上胶复合工艺容易造成玻纤复合滤材透气性下降。将热熔胶树脂颗粒通过熔喷技术以超细纤维形式均匀负载到纺粘布上,进一步利用热轧复合技术与玻纤滤材复合,得到了剥离强力高、透气性基本不变的玻纤/纺粘复合滤材。通过对比复合玻纤滤材的剥离强度和透气性变化,发现超细纤维负载量对复合滤材的性能影响最大,当负载量为8 g/m2时,复合滤材剥离强度即可达到要求,对透气性也不会造成明显影响。综合考虑产品性能与生产实际,建立了最佳复合工艺为上胶量8 g/m2、辊间距0.3 mm、热轧温度120℃、热轧速度15 m/min,在此工艺下玻纤滤材和纺粘布间达到了较好的粘合效果,且复合滤材透气性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在粘胶水刺非织造基表面沉积时长分别为9 min、11 min、13 min、17 min、21 min、25 min、29 min,质量分数为13%的醋酸纤维素(CA)载药纳米纤维,药物为没食子酸(GA),再在表层覆盖丙纶纺粘非织造布,作为复合结构防护口罩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对非织造布及载药纳米纤维膜进行形貌表征,测试其孔径大小及分布,并进行了过滤效率、过滤阻力、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纳米纤维连续均匀,负载药物后的纳米纤维比纯CA纳米纤维直径稍粗,但直径更加均匀;随纺丝时间延长,复合结构材料孔径变小、孔径分布更均匀;并且对1μm以下的粒子的过滤效率从24.12%提高到69.76%左右,但对过滤阻力影响不大;复合结构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宽度分别达到1.40 cm和2.30 cm,具有良好抗菌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0.
吴焕岭  申夏夏  朱利民 《材料导报》2015,29(13):112-117
随着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载药系统不断更新。继缓释和控释给药系统、经皮给药系统、黏膜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应答式给药系统之后,载药纤维作为一种新型载药系统,通过调控纤维的材料和工艺,不仅可以实现单一给药系统的给药功能,还能够实现复合给药功能,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湿法纺丝作为一种成熟的化纤制备工艺,适合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蚕丝蛋白等一些生物医用材料的纤维成型,将该技术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已成为研究热点。对湿纺丝纤维作为新型载药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湿法纺丝技术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聚丙烯非织造布表面沉积纳米银膜,制备纺粘聚丙烯/纳米银复合非织造功能材料,对其表面形貌SEM、表面元素能谱、抗紫外性以及电磁屏蔽性等进行表征分析及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以聚丙烯非织造布基材、Ag靶为靶材,经过磁控溅射制成聚丙烯/纳米银复合非织造功能材料;聚丙烯非织造布原样基本不具有抗紫外及电磁屏蔽性;相比之下,随着溅射时间由5min增加到15min,功能材料表面所沉积的纳米Ag颗粒薄膜越致密,表面Ag元素的含量由10.09%增加到32.07%,抗紫外线功能及电磁屏蔽性大幅度增强,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而溅射时间分为10min、15min的功能材料达到了防紫外线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孙焕惟  张恒  李霞  甄琪  崔景强  钱晓明  张一风 《材料导报》2021,35(23):23212-23218
非织造材料作为一种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制成的具有工程结构完整性的纤维集合体,是一种源于纺织技术的功能性纤维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过滤分离和土木建筑等各个领域.随着非织造材料的广泛应用,其结构的优化与性能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形状记忆聚氨酯作为一种典型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具有易加工、形变量大、形状记忆效果突出和多样化刺激方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航空航天和纺织服装等领域.将形状记忆聚氨酯与非织造成型技术结合,不仅可以保持非织造材料原有特性,还可以赋予其形状记忆功能,为非织造技术的创新与升级提供驱动力,同时也为形状记忆材料的高质应用提供研究方向.目前形状记忆聚氨酯非织造材料的成型方法主要包括共混应用法、直接成网法以及后整理应用法.其中共混应用法包括复合纤维成网和共混纺丝,其优势在于纤维或聚合物之间可充分混合,形状记忆效果均匀;直接成网法包括静电纺丝法和熔喷法,静电纺丝法目前研究最广泛,其优势在于所得纳米级非织造材料质量轻、孔径多且成本低,可用于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熔喷法形状记忆聚氨酯非织造材料结构蓬松、纤网孔隙小且孔隙率大,可广泛应用于吸油材料、过滤材料和隔音材料等领域;后整理应用法包括涂敷及形状记忆聚氨酯的溶液形式应用,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成本低,且形状记忆效果优良.目前形状记忆聚氨酯非织造材料的应用依然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要实现产业化、功能化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本文阐述了形状记忆聚氨酯的记忆机理、分类和应用领域等,分析了形状记忆聚氨酯非织造材料成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形状记忆聚氨酯非织造材料今后的研发与高质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卜义华  封严  赵义侠 《功能材料》2012,(Z2):245-248
探讨了PET/PA6中空桔瓣型纺粘复合长丝的裂离机理,研究了PET及PA6结晶度与其表面张力的关系。为研究PET/PA6桔瓣型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成形过程中复合纺丝冷却牵伸工艺条件下纤维的结晶度对复合纤维界面张力的影响,对不同成形条件下PET、PA6薄膜的表面张力变化进行讨论,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二碘甲烷测定了与不同结晶度的PET、PA6薄膜的接触角,计算其表面张力。结果表明,随着PET、PA6结晶度的增加,其表面张力相应增大,两相体系的界面张力也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爆炸焊接复合法、轧制复合法和爆炸-轧制复合法3种加工技术。介绍了爆炸焊接复合的机理研究及布药、起爆方式、炸药配制、参数选择等工艺技术研究;论述了轧制复合法的热轧复合、等辊径等辊速冷轧复合、等辊径等辊速冷轧复合的技术现状;探讨了爆炸-轧制复合技术的关键是爆炸焊接参数的选择、金属层之间均匀的牵引力、轧制工艺参数确定等。指出了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使材料结构复杂化,提高损伤容限,实现复合材料的韧化;功能一体化,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相互渗透、综合集成;高性能化,进一步提高比强度、比模量;智能化,材料、结构和电子相互融合;低成本化,从过去主要关心性能与质量转到降低成本,强调低成本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5.
将马来酸酐封端的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备环境友好型纺粘非织造布切片料,并对上述切片料的拉伸性能、耐热性能、结晶性能以及流变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改性PPC对PLA的增韧效果显著。当改性PPC含量达到20%时,材料的断裂伸长率由纯PLA的2.3%升高至74.9%的最大值。同时,材料的拉伸强度降低幅度较小。上述切片的耐热性能以及熔体流动性能较好,可满足纺粘非织造布纤维成型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Kissroll工艺对聚丙烯(PP)非织造布进行亲水整理,然后经淋膜加工制备了具有亲水/疏水双面异性功能的聚乙烯膜/聚丙烯(PE/PP)复合非织造布。研究了亲水整理对淋膜剥离强度的影响,对比了淋膜前后PP亲水性能的变化,同时分析了PE/PP复合非织造布的柔韧性能。结果表明,亲水整理改变了PP非织造布原有的表面特征,并构筑了"弱边界层",致使淋膜剥离强度下降;相对于后整理的PP非织造布,PE/PP的芯吸高度分别下降了34.3%(纯水)、28.6%(生理盐水),吸水比重分别下降44.8%(纯水)、43.2%(生理盐水);淋膜同时降低了PP的柔软度,但复合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7.
刘亚程博闻  王志彬 《功能材料》2007,38(A09):3513-3516
PP阻燃纺粘布有共混纺丝功能改性和后整理两种加工方式,对这两种阻燃加工方式及其工艺对纺粘布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极限氧指数和力学性能测试,对比了常规PP纺粘布和共混纺丝阻燃改性纺粘布、阻燃后整理纺粘布的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纺丝功能改性和阻燃后整理的阻燃效果都很好,但对PP纺粘布的力学性能等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共混纺丝功能改性的阻燃效果具有持久性,对纺粘布力学性能影响不大;阻燃后整理得到阻燃效果持久性差,且会使PP纺粘布强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将纤维素浆粕溶解于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中,并采用溶喷法,制备了一种全新的溶喷纤维素非织造布。考察了制备工艺对非织造布物理性能的影响,认为制备过程中模头温度和热风风速和温度是影响纤维直径和非织造布拉伸性能的主要因素。对产品的微观形貌、表观密度和拉伸性能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非织造布的纤维网络结构完整,缺陷较少;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3~20μm,表观密度122~180 g/cm3,弹性模量1.25~9.15 MPa,物理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9.
传统过滤器的滤材由细小的纤维或多孔材料构成,通过直接捕获、惯性沉积、重力沉积和扩散效应等几种机理联合作用来捕获粉尘粒子。由于空气中的大多数粉尘是亚微米级粒子,传统的过滤器要滤除这些粉尘粒子,需采用处于夯实状态的纤维,这样将极大地增加流阻。而驻极体过滤器中的滤材,采用的是被极化了的纤维材料,在与气流垂直的方向上存在着高达几百至上千伏电压的静电场,从而形成了无数个无源集尘电极。当气流中的带电微粒尤其是亚微米级粒子(往往是带电的)通过这些孔隙时,就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被捕获。正是由于驻极体过滤材料所具有的低流阻、高效率、除尘灭菌多功能及对具有致癌作用的亚微米级粒子突出的捕获能力,使其在医疗设施洁净、制药工业和生物制品洁净、高新科技产业洁净及旅馆酒店、家庭和公共场所洁净等方面的应用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在介绍驻极体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驻极体过滤材料的主导产品聚丙烯非织造布的化学结构特点和电荷存储的基本特性,综述了聚丙烯非织造布驻极体材料电荷特性和稳定性的最新研究结果,并对在开发聚丙烯非织造布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工艺中常用的制备方法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PP/CHA熔喷非织造布的加工研制过程.通过对所制PP/CHA熔喷非织造布进行纤维细度、力学性能、透气性能、过滤效率和亲水性能测试,分析热空气温度和压力、接收距离等熔喷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直径随热空气温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热空气压力增大而减小.强度随热空气压力增大而增大,随接收距离增大而减小.透气率随热空气温度升高而增大,过滤效率随热空气压力增大而增大,吸液率随接收距离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