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7)
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对纸笔测试进行了解可知,存在题型设置不合理、难易程度不合理、立意不准确等情况。为了提升学科教学效果,应严格根据学科的属性,设置纸笔测试习题,试题的选择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多样化的题型,确保题型立意的精准化,促进纸笔测试更具科学性、全面性及有效性。对品德与社会纸笔测试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结构与重建措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6)
课堂评价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活动的导引、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学过程的调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作者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生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31)
自古以来,构建良好的家教家风,重视子女品德教育,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承。家庭是学生的重要课堂,而父母就是课堂中的教师,学生从小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校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没有意义,因为父母的道德标准、行为素养都无时无刻地熏陶着学生一生的对错观念、是非准则、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因此,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渗透优秀的家教家风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完善教学方法,改善教育环境,拓展教育新路径。简要论述优秀家教家风渗透到小学品德教学活动中的策略,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0)
农村基层学校在新课程道德与法治的评价方面,仍以纸笔测试为主,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加强过程性的评价,教师可引入表现性评价,主要分为四种方式:如口头表述、模拟表现任务、调查、创作作品等,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品德状况。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6)
<正>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目标是一个灯塔,它引领着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师生互动、课堂评价等许多教学行为的方向。目标达成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品德课程的核心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它是隐性的、不可用纸笔量化的情感行为,它需要教学过程的不断推进,需要教学、评价与之形成相应的高度的默契。本文以"通信连万家"课堂教学为例,尝试在课堂观察视野下,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28)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联系小学生生活的相关活动或游戏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所以,将小学品德与社会和生活相结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一、精选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枯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想方设法创新教学方式,改变原有的停留在教学课本内容的方式,通过自主地精选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把学生生活引入品德与社会课堂,将教材、学生生活与教学三者有机结合,最终通过教学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9)
小学品德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生活课堂在小学生教育中也发展成为重要的环节,二者的结合,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小学品德和生活课堂的结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和生活情趣的提高。通过对这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本文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的内涵,提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0)
在小学教学中设立品德与生活学科,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的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课堂回归生活。本文就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进行思考论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6)
小学品德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教育性学科,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小学品德新课改的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法被摆在突出的位置,要求教师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增加学生的课堂体验能力,从而使品德课程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0)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总结高效的教学模式。而体验式教学,就是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出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阐述了体验式教法的意义,对小学品德课堂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