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2)
反观当下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很多教师都只是为了教学生识字而教,机械地告诉学生生字的读音及写法,却忽略了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汉文化。从小学识字教学与汉文化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出发,从汉字故事、字形演变和归类识字三个方面谈如何在汉文化的潜移默化中进行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0)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以丰富的汉字"文化内涵"为根基,将"传统文化"的理念植入识字教学中,使学生在触摸中华文明的脉搏中认识隐藏在汉字的音、形、义之中的无穷奥妙,从而使学生轻松掌握汉字,提高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4)
<正>一、训练眼力,激发写字识字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眼力,需要改进观察引导方式。在进行具体的识字、写字教学时,教师要对所学汉字进行拆分、组合、比对,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找到书写汉字的基本格式。低年级学生对汉字缺少必要的了解,教师不妨开展多种示范活动,给学生以思路启迪,激发学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1)
汉字和古诗,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中。寻找识字教学中的汉字文化,将汉字特有的文化知识融入古诗教学中,对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传承汉字文化有重要意义。强调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是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文章结合课例论述汉字文化在据形猜义、溯本求源、系统识字、书写汉字等方面的教学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6)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生们学习的基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汉字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识字教学的规律,寓识字于图画中,将抽象的汉字转换成生动的图画;寓识字于动作中,让静态的汉字变得动感十足;寓识字于语言中,让骨感的汉字变得丰满;寓识字于情感体验中,让枯燥的汉字变得有情有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6)
<正>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识字的对象是汉字,而我们的汉字是一种历史的文字,谱写着中华民族在蹉跌进程中丰富的心智成长史。汉字是一个故事,汉字是一首诗,汉字是一幅画,汉字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从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其总目标的第二条中说: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我们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9)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教学基准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为学生搭建开放的识字平台,让其尝试开放的学习方法。入,能感受汉字之美,高效广泛识字;出,能形成提笔有字、规范用字、传承汉字的大格局。在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文章探索推进识字开放性进程,以实现汉字学习过程有活力、汉字使用有活力并使汉字获得自然传承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正>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识字1.教给学生一些趣味识字的方法。小学低年级一定要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为了提高识字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识字方法,如字理识字教学法。就是根据汉字的构形理论,从汉字的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的识字教学方法。它注重通过对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构形理据的分析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7)
<正>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是一个机械枯燥的过程,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该如何让这枯燥无味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识字活动,使其在乐中学、学中乐,并提高识字质量?将识字趣味化,就是赋予了识字教学以生命的活力,学生学起来会倍感轻松。"科学识字"要点有三层意思:第一,从汉字的字形、字义、字音的固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8)
<正>低段的语文教材由"识字"和"课文"两种类型组成。识字写字也是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重点,课标中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必要前提,怎样带领孩子们走进汉字的王国,喜欢学习汉字,使他们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一直是摆在低年级语文老师面前的课题。下面,笔者从识字说起,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识字的教学策略。一、趣味识字,激发识字情趣1.在情境中识字在新课伊始,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