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隶属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现有分析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等专业人才13人,其中博士3名、硕士8名,拥有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配备气相色谱-质谱等离子等大型精密仪器50余台。多年来,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承担海河流域省界水体水质监测、跨流域调水水质监测、突发水污染应急监测、流域水生态监测、水质监测规划编制、水质监测站  相似文献   

2.
《海河水利》2013,(6):F0002-F0002
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隶属于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现有分析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等专业的博士、硕士15人。拥有国家计最认证实验室,配备气相色谱一质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50余台,具有较强的水质监测实力。多年来,承担了海河流域省界水体水质监测、跨流域调水水质监测、突发水污染应急监测、水利工程施工期环境监测以及水质监测规划编制、  相似文献   

3.
《海河水利》2013,(1):71
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隶属于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现有分析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等专业的博士、硕士15人,拥有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配备气相色谱一质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50余台,具有较强的水质监测实力。多年来.承担了海河流域省界水体水质监测、跨流域调水水质监测、突发水污染应急监测、水利工程施工期环境监测以及水质监测规划编制、水质监测站网建设等方面工作任务。参与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水利部公益性项目、中美合作交流项目、水利部"948"项目、引智项目等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5—2020年汕头市4个主要入海河流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选取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5个水质指标,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和污染指数法分析入海河流水质演变趋势及其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汕头市入海河流关键污染因子为TN,练江流域以重度和...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水污染指数法对2021年海河干流上7个点位进行取样分析,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中的24项评价指标。对海河干流各断面的年均值进行评价,并进行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比。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水质2021年比2016年得到了显著改善,2021年海河干流上游水质平均值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完成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要求;下游全年水质劣于Ⅴ类标准。丰水期受雨后排污影响,上游水质劣于枯水期,下游水质优于枯水期。海河干流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  相似文献   

6.
《海河水利》2013,(1):2
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为海河水利委员会的单列机构。是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海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的行政职责由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承担。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处)、监督管理处、计划财务处、规划保护处4个处室。局下设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和科研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年水质监测数据,对内蒙古海河流域水质测站水质类别、重点河流、湖泊、水库水质状况进行研究分析、评价,提出内蒙古海河流域地表水水质状况监测重点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海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工作思路及初步成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影响着整个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研究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的海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工作已全面展开。目前,对流域的水资源量、水质状况、供用水现状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天然水水质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地表水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与评价,掌握地表水化学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从而为水资源保护提供更好的依据.新乡市按流域划分属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地表天然水化学分析选择8个水质站点,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北部、海河流域的西部和东部.结果表明:新乡市辖区内海河流域的矿化度偏大,平均值为131...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海河流域污染防治优先控制单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河北省污染物排放现状,结合全省海河流域7大水系污染状况、行政区划和地形地貌,对河北省海河流域进行控制区、控制单元的划分。对各个控制区污染物排放量和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中主要污染物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浓度进行变化趋势分析和综合筛选排序,确定子牙河平原控制区为优先控制区,区内的石家庄、邯郸、邢台和衡水等4个控制单元为优先控制单元。对各个优先控制单元内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信息技术更有效地服务于黄河流域水质监测工作,根据目前流域水质信息化现状,从信息采集、数据传输、水质信息应用几个方面提出了信息化建设方案。信息采集能力可通过调整和完善监测站网,加强自动监测、移动监测站网建设来提高;水质数据传输可通过组建流域水质专用网络来实现;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加强水质监测信息管理、基层实验室信息管理、黄河水质遥感监测、自动站及移动实验室管理系统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是水利系统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此,在长江流域片开展了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共建工作,这也是实现流域片省(国)界及重要水功能区监测和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从长江流域片共建实验室的遴选、建设、运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潜在问题及其解决思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的环境下开展实验室共建工作,能够实现社会、流域和地方的多赢结果,是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机制创新上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水质资料整编是水质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详细介绍了海河流域水质资料整编概况、流程及相关经验与启示。结合流域实际和整编工作实践形成的《海河流域水质资料整编技术规定》,从统一基础表格的项目及其次序、基础表格添加水功能区信息、细化基础表格填表说明、明确监测项目分析方法与取用位数等方面统一和规范了海河流域水质资料整编工作的技术细节和标准。同时,针对流域水系划分名称统一、八大离子是否参与整编、超出检测上限如何进行年均值计算等问题进行了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4.
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知识管理系统是GEF海河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信息的存储、管理和共享交换中心;利用先进的3S(GIS/RS/GPS)和IT技术,建设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知识共享平台,实现海河流域水利与环保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以遥感监测ET为管理措施、水功能区为管理单元、水权为管理核心、模型为支撑工具、取水许可与排污许可为控制手段,构建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设为加强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促进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改善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知识管理系统是GEF海河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信息的存储、管理和共享交换中心;利用先进的3S(GIS/RS/GPS)和IT技术,建设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知识共享平台,实现海河流域水利与环保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以遥感监测ET为管理措施、水功能区为管理单元、水权为管理核心、模型为支撑工具、取水许可与排污许可为控制手段,构建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设为加强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促进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改善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海河流域地下水监测水平低、手段落后,已不能满足地下水管理及水资源优化整体配置需要,因此建立海河流域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势在必行。介绍了海河流域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的初步建设技术路线,为进一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河水利委员会从2000年开始连续实施了7次引智项目,先后完成了中美合作区域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海河流域重点水源地富营养化防治对策研究、气候变化条件下海河流域水质水量变化研究等专题合作项目,并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海委引智工作情况,总结了引智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引智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海河流域地表水质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水质监测数据,对内蒙古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特点进行研究分析、评价,提出内蒙古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监测重点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认真贯彻水利部党组关于强化流域治理管理等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观念,将推进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作为落实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六条实施路径”和系统解决海河流域新老水问题的重要抓手,奋力开创海河流域治理管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水质资料整编是水质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整编和保存准确可靠的水质资料对于分析区域水质特点及其演变规律、落实水资源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海河水质资料整编工作量加大的现状和日益提高的整编时效要求,开发了一套高效的、适用于海河流域水质资料整编的系统软件,大大提高了海河流域水质资料整编的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整编技术和成果已广泛地应用到水质资料整编工作及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等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