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层孔隙分类方案较多,具有代表性的分类是从成因、产状、组合关系、孔径大小、连通性等角度进行的分类。这些分类方案均属“静态”分类,不能满足储层流体渗流“动态”特性的分类要求。为此,在储层不同尺度孔隙渗流能力、渗流特性和渗流状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与储层流体渗流“动态”特性相适应的储层孔隙的“渗流”分类方案。该方案划分出5种具有“包容性”的“渗流”孔隙类型(总孔隙、连通孔隙、有效连通孔隙、流动孔隙和充注孔隙),涵盖了储层流体渗流的5种空间类型(赋存、传质、理论渗流、生产渗流和成藏渗流空间)和3种渗流状态(理论、生产和成藏渗流)。该分类方案可有效解决原有分类方案中“静态”孔隙和“渗流”孔隙度不匹配的问题,从而建立了与“渗流”动态特性相适应的“渗流”孔隙度分类体系,有助于消除不同学者对“渗流”孔隙度、尤其是有效孔隙度认识的分歧,对推动“渗流”孔隙度针对性测试技术的发展和规范化应用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对储层流体渗流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克百断裂带一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类难度大且分类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利用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分析影响该区火山岩储层分类的8个重要参数:岩性、岩相、基质孔隙度、裂缝孔隙度、渗透率、储集空间类型、岩相厚度和火山机构相带,依据研究区储层特征对这些参数赋值并进行相关储层分类数据计算,结合各单井储层分类成果,得到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研究结果表明,依据火山岩储层分类指标值(RCI)可将一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为3类:Ⅰ类(0.6≤RCI<1.0)、Ⅱ类(0.4≤RCI<0.6)、Ⅲ类(0.0≤RCI<0.4),其中Ⅰ类储层最好、Ⅱ类储层较好、Ⅲ类储层最差。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未参与制订标准的16口井的储层分类中,准确率达到93.8%,表明该分类标准适用于研究区。研究成果对该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分类与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温西三块注水开发20多年来,油层物理性质、参数大小及测井响应发生明显而复杂的变化,水淹层中注入水强烈冲刷,岩石孔隙度、渗透率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精细研究了其水淹层孔隙度、渗透率建模。通过油区测井、岩心和试油试采资料,分类建立的水淹层孔隙度、渗透率模型,其数据点均匀程度及其线性关系有明显集中分布趋势。特别是分类模型利用分类声波时差、中子孔隙度参数综合拟合值求取孔隙度;渗透率采用分类的多种测井响应综合评估确定,提高了水淹层孔隙度、渗透率参数计算精度,为准确计算水淹层孔隙度、渗透率提供了有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储层受多期不同类型沉积、成岩作用及构造等因素影响,储层孔隙空间小、孔隙类型结构和测井响应复杂等问题,分析了致密储层岩石物理相分类评价体系,从而提出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确定致密储层孔隙度的技术思路。利用研究区致密储层各类测井、岩心及试气资料,建立了不同类别岩石物理相储层孔隙度参数解释模型;在分类岩心刻度测井解释模型的数据点分布拟合中,分类模型具有相对集中分布趋势及较好的线性关系;特别是分别利用分类的密度、声波时差孔隙度参数模型的综合拟合值来求取有效孔隙度参数,这集中地体现出岩性、物性、孔隙类型结构及测井响应特征与差异,明显改善和提高了致密储层孔隙度参数的计算精度和效果,克服了致密储层低信噪比、低分辨率的评价缺陷。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致密储层分类建模技术实现了将非均质、非线性的问题转化为相对均质、线性的问题来解决,为准确建立致密储层参数模型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三水模型的储层分类方法评价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由于孔隙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往往孔隙度变化范围不大,而渗透率变化范围却很大.测井评价这类储层一直是难点.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将研究区的储层分为4类,依据孔隙半径大小,计算出对应各类储层的自由孔隙度、微孔隙度和黏土孔隙度,把这3种孔隙度按各自占总孔隙的百分比投到孔隙分类三角图上,得到各类储层在三角图上的位置,根据岩心物性分析资料,分别建立孔渗关系.根据三水模型计算出各种孔隙度的大小,投到分类三角图上,得到各井连续的储层分类,选择相应类别的渗透率公式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该方法在研究区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元素俘获测井(ECS)在尕斯库勒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建海  杨雷  杨品  刘知国 《测井技术》2007,31(6):596-599
元素俘获谱测井(ECS)利用定量测得的钙等多种元素的含量,计算岩石的碳酸盐岩含量,进而进行岩性识别和地层对比;利用ECS成果求出孔隙度、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依据该岩石分类方法,做出单井的岩性剖面图,地层岩性的定性分析对比转化为岩性及其量化(碳酸盐岩含量)的对比划分.利用岩性识别的结果在尕斯库勒油藏区域作了岩性的纵向(剖面)和横向的分布图,为沉积相和储层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石油化工应用》2016,(7):82-86
伊拉克B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为厚层礁滩相碳酸盐岩,受成岩作用影响储层非均质性极强,采用常规的储层分类方法难以准确的刻画储层孔隙结构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取心井实测孔隙度和渗透率资料,采用Winland R_(35)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五种类型,每种类型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相关性较好。结合毛管压力和相渗曲线,研究发现不同储层类型对应的毛管压力特征和相渗特征差异较大,充分体现了碳酸盐岩储层受成岩作用影响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储层类型的划分对于构建精细的地质模型和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超低渗储层分类方法探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针对超低渗储层分类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引入近几年在储层研究方面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提出了有用孔隙度、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饱和度、启动压力梯度4 个超低渗储层分类评价参数,建立了“四元分类标准”。同时对9 个区块进行储层实际分类评价, 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地反映超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能力及有效储集空间。对油气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是川东北地区发现的大型高含硫整装气田,但飞仙关组储层相对较高、储集性能差异大、储层分类不明确,制约了气藏的开发。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岩心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气藏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1)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储集性能较好,具有储集性的岩类包括鲕粒溶孔云岩、砂屑溶孔云岩、细粉晶云岩以及部分鲕粒灰岩;(2)储集空间以各类溶蚀孔洞为主,裂缝发育较差;(3)储层平均孔隙度8.8%,平均渗透率59.85×10-3μm2,平均排驱压力0.130 MPa,平均中值压力0.442 MPa,平均束缚水饱和度8.91%,属于高孔隙度、中高渗透率、低排驱压力、低束缚水储层;(4)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储层以Ⅱ+Ⅲ类为主,占比达82.25%。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岩石孔隙结构入手,利用毛管压力曲线定义出岩石孔隙几何因子(G),并与自然伽马曲线建立关系,从而求得地层有效孔隙度(φ_c)。将它与总孔隙度(φ_T)、含水孔隙度(φ_W)重迭,结合算出的含油饱和度,可以对油层进行分类评价,为选择压裂试油层位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