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12月14日,第9期清华建筑思想论坛以"传播与介入:建筑媒体的当代角色"为主题,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泽生厅举行。建筑媒体在记录、呈现、传播和推动建筑学科的历史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中国正处在建筑文化百家争鸣的新时期,建筑媒体的取向和判断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本期论坛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路教授和青锋老师主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庄惟敏院长致辞,  相似文献   

2.
《时代建筑》杂志自创刊30年以来,始终记录并参与中国建筑的当代叙事。《时代建筑》聚焦当代中国,以批判性的媒体内核、多层次多角度的选题策略、高水准的学术品质、多元的传媒平台与当代中国建筑形成了良性互动,推动了当代中国建筑学科的繁荣与发展。文章对《时代建筑》30年历程进行总结和剖析,并勾画未来发展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周榕  周南 《时代建筑》2014,(6):22-27
文章指出《建筑学报》和《时代建筑》的封面项目可被视为不同建筑专业媒体所推崇的建筑样板,数据统计显示这两份刊物的封面样板取向呈现出"京派"与"海派"之间的巨大差异,并通过对两刊封面"缺席者"和"撞图"现象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中国当代"媒体—建筑"生态共同体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以及媒体对于当代中国建筑生产的组织协调与范式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篇首语     
张利 《世界建筑》2014,(9):20-20
<正>《世界建筑》的读者朋友,本期的《世界建筑》再次聚焦于文革以后的中国当代建筑师个体。30余年的改革开放在中国的当代建筑界造就了一种有趣的双群体结构,按照曾经的称呼方法,一个群体被称为"体制内建筑师",一个群体被称为"体制外建筑师"。过去一般认为,"体制内建筑师"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承担了更重大的责任,"体制外建筑师"为我国的当代建筑吸引了更多的西方关注。显然,这种二分法的结构与观点在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进程中都正变得越  相似文献   

5.
《世界建筑》2010,(11):16-17
<正>《世界建筑》30年了!《世界建筑》30年庆典暨"WA中国建筑奖颁奖典礼"10月30日在清华科技园文津国际艺术中心举行。200多位国内外著名建筑师、建筑院校领导及教授、媒体朋友出席了这一盛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二十年来的超常规发展让世界瞩目。近年来西方对于中国格外关注,以中国当代建筑为主题的展览在威尼斯双年展、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荷兰建筑协会(NAI)等最重要的展览机构登台亮相,也使中国诞生了一批活跃于国际建筑舞台的"明星"建筑师。但是西方媒体和学术界对于中国建筑的关注,似乎仍然集中在为数不多的一些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上,对于中国大批量建造的建筑产品,更多听到的则是一种负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思想图景里,观念的话语被不断地"叙述"和"重构"。反思80年代中国建筑学的学术环境、思想状况和观念演变,对今天观察和评介当代实践和历史理论研究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文章以建筑专业期刊文献的话语生产为线索,围绕80年代建筑学科内部讨论较多、论争活跃、话语生产密集的事件主题,聚焦建筑媒体对重要学术会议的主题、决议与论争和建筑理论与创作思想的热点议题两个方面的报道.归纳和分析建筑专业期刊的文本话语,以此呈现当时的热点议题及其论争下学科内外的学术景观和中国80年代建筑观念演变的趋向。  相似文献   

8.
孔宇航 《城市建筑》2010,(12):15-17
以近十年当代中国建筑教育为背景,从学科与专业建设的视角叙述全国各高校建筑学发展概况,重点对"老八校"与"新四军"发展路径进行了论述。此外,依据评估经历,论述总体印象,并对专业数量增长速度表示担忧。  相似文献   

9.
史建 《城市建筑》2010,(12):11-14
本文将2003年看作实验建筑的终结和当代建筑的起始,提出的"当代建筑"概念,不仅仅基于当代艺术理论界对现代性的反思,以及对"当代"、"当代性"等理论议题的既有探究,也是面对中国建筑近十年剧变,应对与阐释的迫切需求。文中分别从本土、都市、场所、未来和景观语境,概括了中国当代建筑的几种趋向。  相似文献   

10.
UED:作为"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的参展建筑师,您怎样看这次展览?陈屹峰:本次展览除了介绍中国当代建筑作品外,还附设了一个文献展,对中国从1978年至今的当代建筑的发展演变情况作了介绍。尽管笔墨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