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纯低温双压余热发电系统性能分析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双压余热发电系统,进一步完善了性能评价方法,以 5 000t/d水泥生产过程为实例分析了窑头AQC、窑尾SP余热锅炉废气参数、高压段、低压段蒸汽参数、公共省煤器出口水温对余热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各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在确定的水泥窑废气参数下,通过对纯低温双压余热发电系统热力参数的优化,能够进一步提高余热发电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水泥工业余热与生物质能互补发电系统,该系统采用水泥窑低温余热和生物质补燃有机结合的方式大幅提高水泥窑余热发电蒸汽参数与系统效率。来自水泥生产线窑头和窑尾的低温余热烟气全部用来加热工质水产生饱和蒸汽,饱和蒸汽进入生物质补燃系统中进行过热后送入汽轮发电机组中做功发电,补燃燃料为生物质气化燃气。本研究建立了单压和双压2种互补发电系统,分析了其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单压互补发电系统与传统单压纯低温发电系统相比,系统循环热效率和系统发电效率分别提高了1.63和1.92个百分点。双压互补发电系统与传统双压纯低温发电系统相比,系统循环热效率和系统发电效率分别提高了1.05和1.5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王江峰  戴义平  陈江 《节能》2007,26(2):32-34
介绍常用的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其特点,并给出了水泥窑中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实例,对不同的余热利用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混合工质循环具有比双压朗肯循环更高的余热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介绍纯低温余热锅炉和热水闪蒸技术应用于水泥窑余热发电项目的成功案例,该技术具有节能、环保和显著的经济效益.项目技术对采用窑外分解生产水泥熟料的同类企业进行余热发电技改或新建项目配套余热发电工程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有机工质循环技术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福滨 《节能技术》2003,21(4):23-25
针对目前水泥工艺的余热情况及我国水泥窑余热发电的技术现状,提出了采用以有机烷类和有机热载体为循环工质的纯低温发电系统进行纯低温余热回收的方案,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政府已将“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列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节能减排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任务。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包括在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改造和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压差发电、副产可燃气体和低热值气体回收利用等余热余压余能利用装置和设备。  相似文献   

7.
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热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过热蒸汽压力、进口烟气温度和节点温差等因素对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发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时,存在一优化过热蒸汽压力,使得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单位烟气发电功率最大;随着进口烟气温度的升高,系统单位烟气发电功率增大,对应的优化过热蒸汽压力升高;而随着节点温差的增大,系统单位烟气发电功率减小,对应的优化过热蒸汽压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5 000 t/d新型干法水泥窑系统设计了纯低温余热双压发电系统,对系统各个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得到了双压系统中主蒸汽温度和压力、给水温度、高压节点温差和接近点温差、低压蒸汽温度和压力、低压节点温差和接近点温差、系统给水温度对系统发电功率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影响水泥窑余热系统发电功率的因素较多,在进行余热发电系统设计时,应对系统发电功率和经济性进行综合考虑,以选取优化参数.在计算的各工况中,当窑尾余热锅炉主蒸汽温度为300 ℃、主蒸汽绝对压力为1.6 MPa、给水温度为170 ℃、高压低压节点温差为15 ℃、高压低压接近点温差为11 ℃;窑头余热锅炉低压蒸汽温度为180 ℃、低压蒸汽绝对压力为0.25 MPa、系统给水温度为50 ℃,汽轮机背压为8 kPa时,系统发电功率是最大的,达到13 791.878 kW.  相似文献   

9.
唐金泉 《节能》1989,(7):8-11
<正> 一、概述余热回收利用是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节能技术的发展,使回收低温余热成为可能,如果可以用低温余热发电,则在目前国家严重缺电的情况下意义更大。水泥工业是耗能大户,其耗能(指热能)的30%~60%通过废气以余热的方式被浪费。在回转窑生产系统中可以通过常规的发电系统(以水为工质)来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能量平衡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并将余热发电系统分为AQC锅炉、SP锅炉和汽轮机发电系统3个单元,分别建立了热平衡分析和(火用)平衡分析模型,推导了一套余热发电系统热力学分析的计算方法.根据某水泥厂2 500 t/d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建设的5MW纯低温单压余热发电系统的现场运数据,计算了余热回收热效率和(火...  相似文献   

11.
《节能》2015,(12)
针对目前加热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2种热源,提出了3种余热回收发电系统,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基于能量梯级利用方式的组合式余热回收双压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最高,是非常理想的一种利用加热炉低温余热的方法,并分析该系统的高压段压力和低压段压力变化对于发电效率的影响,得出最佳的高压和低压参数。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用分析的方法,分析计算了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入口余热的粗(火用)流分布,指出减少出口余热(火用)损和内部换热损是提高余热锅炉(火用)回收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蒸汽压力参数与余热锅炉最大回收炯及发电系统最大做功的关系,分析论证其进行优化的原因和必要性,为进一步研究提高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炯回收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回收某钢厂烧结机的废气余热资源,根据其余热利用量,通过计算及优化,设计出适合此钢厂的双通道双压自然循环元补燃型余热锅炉。该系统具有双通道进气、自带除氧器和产生双压蒸汽等特点,充分实现中低温余热的分级和梯级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提高发电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该系统对于不同废气出口温度的系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燃煤电厂烟气低温余热资源,采用ORC(有机朗肯循环)设计发电系统,选择3种有机工质(R245fa、R600a和R601a),分析了该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及技术经济性,并计算了该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结果表明:工质的临界温度越低,系统的净输出功率越大;在计算排烟温度范围内(60~110℃),系统净输出功率先增大后减小,而发电效率随排烟温度升高而增大;采用ORC发电技术回收低温余热,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对ORC发电技术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火用]分析的方法,分析计算了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入口余热的[火用]流分布,指出减少出口余热[火用]损和内部换热炯损是提高余热锅炉[火用]回收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蒸汽压力参数与余热锅炉最大回收[火用]及发电系统最大做功的关系,分析论证其进行优化的原因和必要性,为进一步研究提高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火用]回收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郑鑫  邱泽晶  彭旭东 《节能技术》2014,(2):144-146,177
本文利用全过程分析方法,分析了水泥生产各工序的节能潜力及目前常用的节能技术。在磨粉工序,电耗节约潜力较大,可根据地域、气候等条件选择立磨或辊压机系统;在熟料工序,煤耗节约潜力较大,可推广以悬浮预热和预分解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技术,单位热耗与其他主要技术相比,降低28%以上;在能量回收利用方面,基于双压有机朗肯循环的中低温余热发电在目前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卡林纳循环余热利用技术可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迪 《锅炉制造》2014,(1):28-30
目前国家对中、低温余热资源利用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很多企业都使用烧结双压余热锅炉来提高整个热力循环的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本文首先对双压余热锅炉原理进行研究后,对卧式余热锅炉和立式余热锅炉布置方式的,两种利弊和应用的场合进行研究,最后从双压余热锅炉的本体结构出发对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中窑尾余热锅炉的几种常见形式,简述了各种形式布置余热锅炉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综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连红奎  李艳  束光阳子  顾春伟 《节能技术》2011,29(2):123-128,133
节能减排主要依靠工业领域,工业余热利用是重要内容.本文从余热利用过程能量转换情况角度,概述了国内用于余热利用的热交换技术、热功转换余热发电技术及余热制冷制热技术及其设备的技术特点及应用概况,分析了工业余热利用中的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进一步推广余热锅妒及低温汽轮机余热发电技术,提高中高温余热的利用率,需要强化研究并掌握有机...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河北某钢铁厂烧结环冷机余热现状,建设1座9MW余热电站,通过锅炉回收余热产生蒸汽进行发电,实现节能减排.对该钢厂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烧结余热利用方案、主要设备参数、烧结余热利用系统、主厂房布置等.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