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鞠哗 《网友世界》2014,(7):18-18
"人肉搜索"诞生于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信息时代。在为网民获取信息、对网络环境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不适当的人肉搜索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他人人格权,如隐私权、名誉权等。在侵权责任方面应当追究网络服务商及信息发布者的法律责任,并应从立法角度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中公开的个人信息,属于隐私权的范畴,但不必采“网络隐私权”和“非法隐私”的概念。受害人要求保护其隐私权,可以主张人格权请求权,此时应类推适用物权请求权制度,而不是禁令制度。此外,受害人主张人格权请求权时,其违法性的判断应当采结果不法说,并进行利益衡量。  相似文献   

3.
金鑫 《网友世界》2013,(18):32-32
为了提高侦察效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得债查工作被更有效的完成,特此对“人内搜索”展开研究。通过对“人肉搜索”机制的了解,探讨“人肉搜索”用于侦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肉搜索这一现象入手,阐释网络言论自由的现状与特点,通过人肉搜索第一案解析公民隐私权面对人肉搜索时的危机,在最后试图给出平衡网络言论自由与公民隐私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网络上前阵子流行一句话:“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相似文献   

6.
阮娟 《福建电脑》2010,26(1):59-59,47
随着人肉搜索这些有可能深切影响社会认知的搜索领域不断衍生,越来越多的网络暴力不断产生。如何正确对待人肉搜索,如何认识网络道德的重要性,成了当今网络社会中刻不容缓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共享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涉及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等多种社会因素。“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具有维护社会正义良知和异化为“网络暴政”的双重社会功能。从法治、德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以及实现网络与传统媒体互动等途径对“人肉搜索”进行监管和引导,对于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下的互联网世界,“人肉搜索”正成为一大热门术语。人肉搜索现象目前正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于人肉搜索所产生的法律问题,人们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9.
理性认识“人肉搜索”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刑法的手不应该伸得太长,而现有的民法的很多条款,实际上能够解决大部分网络暴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调整方法与社会结构具有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结构要求道德舆论监督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线。“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道德舆论监督作用,但是对于私人空间的舆论监督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侵权行为,要对"人肉搜索"进行规制就必须将其纳入法律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人肉搜索"成为一个流行词,人工+搜索的模式能够八卦出当事人的几乎所有真实信息。大部分的网民仅将人肉搜索当作猎奇的手段,并没有意识到网络的传播性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影响。网络上五花八门的评论直接与当事人连接,给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英特尔技术的广泛应用,高度发达的网络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已成为社会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之而来的是,正在网络虚拟世界发生的事情,真真切切关联到真实世界中真实的法律问题,当人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时候,却面临着法律调整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从“王菲案”谈“人肉搜索”所涉及的侵权法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人肉搜索”在我国的日益盛行,将来极有可能会出现“人肉搜索第二案”甚至更多类似案件。因此,对“人肉搜索”所涉及的侵权法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和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一种新型的搜索引擎,它在利用人工提纯机器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给社会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对个人的私人信息擅自公开,无疑构成了对隐私权的侵害。隐私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格权,体现了人格尊严,是不可侵犯的。我们在使用“人肉搜索”时,要注意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才能使该搜索工具更好地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5.
应该立法追究“人肉搜索”者的刑事责任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地让法律总是被技术和应用牵着鼻子走,更何况这种不论后果将人肉搜索“一棒子打死”的想法本身就是很荒唐的。  相似文献   

16.
当一件又一件恶性事件频现,人们开始怀疑、恐惧进而斥责人肉搜索对隐私权的践踏。然而把一切的罪过都归咎于人肉搜索,无疑是极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7.
事件近期,广州团市委、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将在广州市范围内开展"志愿红绿灯"系列活动,动员全体市民和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参与文明交通宣传整治,支持广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不乏积极的社会意义,它可以揭露丑恶,维护道德秩序,然而从人肉搜索诞生之日起,它就一直游走在道德和法律之间。围绕在其周围的总是不停地争论,褒扬,贬斥,莫衷一是。支持者称,“只有成功获得了足够多人的强烈反感的事件,才可能召集足够多的社会资源而被人肉出来,它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9.
“5.12地震中抛弃学生,自己逃生的老师是谁?”、“90后非主流骂80后视频女孩的联系方式(辽宁女事件)?”、“虐猫事件的起源?”……这一系列问题都是2008年网络中的热点讨论话题。大家都想在第一时间找到答案,这就不得不使用“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20.
《大众软件》2008,(17):45-50
以“追寻真相与正义”为旗号的人肉搜索从2006年开始吸引众多网民的眼光,经过两年来大大小小的搜索案例,俨然已成为一种独特的互联网文化。人肉搜索在促进公共事件透明化(我们见证了“周老虎”的倒下)、个人信用重视化(很多人开始注意当前的一言一行对未来产生的责任),起到了无可争议的正面作用。然而大潮之下的另一股暗流,开始以无所不在的网络暴力对当事人产生巨大伤害,道德与法律的边界层层被突破,“贞节牌坊”“公审游街”“私刑”等古老野蛮的道德审判,在新时代身着另一袭华服优雅复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