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象是诗歌语言的灵魂,也是赏析和翻译诗歌的关键因素。为了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达到一致的、至少是类似的审美效果,原诗的意象应该尽量予以保留。关于如何处理文化色彩浓烈的意象,可以有三种解决方式:省略、注解及替代。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歌形成意境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求对诗歌意象进行艺术的组合.从意象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古典诗歌意象的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衬托式等四种组合方式,这对于继承和发展诗学理论、把握诗歌审美意境是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和美国当代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为具体语料,从诗学传统的核心范畴“意 象”中的“自然意象”出发,论述中西方文学思维在诗歌这一体裁中融合之可能。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易学思维如何影响谢灵运诗歌创作,以谢灵运诗歌为研究对象进行文本挖掘,运用数据统计、演绎、归纳和文史互证等方法探究其中的易学思维。研究结果表明:谢灵运诗歌创作借鉴了《周易》取象、整体和变易三种思维方式。在取象思维方面,表现为频繁选取自然之象、《易》象和典象;在整体思维方面,表现为完整叙写空间“三才”、时间因果和对立景物;在变易思维方面,表现为敏锐捕捉天象四时之变、世俗人事之变和主观情感之变。易学思维影响谢诗的构思逻辑与创作机制,使谢诗呈现独特的艺术特色。后世评价谢诗“富艳”“巧绮”“妥帖周密”“变之善”“才之高”,正是易学思维影响其诗歌创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前人对李贺诗歌的章法结构颇有微词,殊不如此乃贺诗歌独特的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的结构方式,这即与其先有意象,诗句,再组织成篇的写作方法有关,也与其在结构上的着意变革,创新相联系,其主要表现为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意象叠加等。  相似文献   

6.
乌鸦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奇特的美学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乌鸦意象从类型上可分为世俗意象、历史意象和神话意象;从审美情趣上,可分为“兆悲“和“兆喜“两大类,这主要是由于乌鸦其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推崇知觉的识别与组织作用。该学派提出的“同构论”、“整体性”、“直觉现”原则,从文学接受的角度为诠释文本的意象构成、发掘独特的审美意蕴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至今对诗歌鉴赏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文论对于意象的理解各有不同。中国古典意象论把意和象分开,意可谓是一种内在,是一种心意的抽象表达;象则是一种外在,是一种物象的具体呈现。中国传统诗学提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情。这种思想影响了英美诗人。他们从中国的意象论中提炼意象派诗歌创作的基本思想,使意象派诗歌创作思想的形成深受中国古典意象论的影响。在意象派诗歌发展过程中,意象派的诗歌创作融汇了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使意象派诗人认为意象是诗歌创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正> 有效的领导方法和艺术,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把完成任务的手段和方法比作是:“过河之舟”。他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25页)那么,寻求一条好的“过河之舟”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过河之舟”离不开实践。一方面它必须在“实践”中设计和建造,另一方面它又必须通过实践得到完备和提高,使之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文学审美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作家理性思维与情感活动的综合体现,作家在创作中可以用各种方式建构意象。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中,作者用隐喻构建了一组审美意象,传达出对同性恋现象的“道德反思”与同性恋者的“心灵独白”。对其中隐喻性审美意象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文本深层次寓意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分析本世纪最负盛名的诗歌《荒原》的结构方式。作认为,有关繁殖神崇拜的神话是《荒原》的“骨架”,诗歌中丰富而意蕴深远的意象是《荒原》的“血肉、,诗歌中的中心人物泰瑞西士是《荒原》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中的“松”、“竹”意象是魏晋名士人格的象征.“松”作为常见的品藻象喻,由儒家比德观念发展而来,又同时具有了超功利的审美性,突出了悲情的生命意识.“竹”因“竹林七贤”的出现,由实用功能转向审美功能;因王子猷的痴速,“竹”意象中高逸而自我的人格象征意味更加突出.由“松”、“竹”意象出发,探讨《世说新语》的物态世界和心物关系.  相似文献   

13.
艾米莉&#183;狄金森是美国的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构思新颖别致、意象丰富著称。在她的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主要有“死亡”、“家园”、“自然”,剖析这三种意象就能够理解狄金森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绘画和戏曲,虽属不同门类的艺术,但所体现的“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写意”“摹情”的艺术观,“传神”的审美追求“意象”的形象思维,“虚实相生”的手法等民族美学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色彩学的角度分析艾青诗歌的审美特征,认为:色彩是艾青诗歌形象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追求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充分发挥色彩的情感、心理功能,赋予意象、主题以相应的色调等,把色彩──这一视觉艺术要素成功地运用到诗歌艺术表现中,使艾青的诗歌产生了丰富而独特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电影《死亡诗社》的开始,就有这么一幕:"如何来简化诗歌的审美呢?只要以’完美’为横轴,以’重要程度’为纵轴,在这样一个座标系中,你可以把任一首诗歌放入其中,并得到它的面积。面积越大,这首诗的成就也就越高。"幸亏基廷老师让学生们把这一页撕掉,避免了我们真的认为审美规律就是如此简单,只需画一个座标轴就可以轻易区别出经典与非经典、后现代与涂鸦之间的区别了。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诗歌中的风意象首先按语法构成可分为主谓、动宾、形容词等+风的形式;其次,按主题意义可分为田园乐、田家苦、归隐观、生命观等类型.分析了陶诗中风意象的艺术手法、审美意义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8.
契诃夫的小说具有独特的审美追求: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上,他追求喜剧效应;在情节处理上,他追求“象外之意”;在语言使用上,他追求朴素之美。  相似文献   

19.
周邦彦被誉为是集北宋词之大成者,为北宋词的殿军,亦是南宋词的开先。其词缜密典丽,浑厚和雅,形成独具一格的"清真范式"。文章从周邦彦词的意象出发,探讨其组合方式以及意象组合的审美观照,以期更细致、深入地了解清真词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唐代晚望诗艺术特色表现在虚实交错的布局、丰繁意象的选取和真性情的表达这三个方面。同时,虚实交错的布局构成了晚望诗远近互文、动静交相的美感;丰繁意象的选取导致了晚望诗内容的充实和情感的饱满;诗人真性情的表达构成了诗歌具有沉郁、清丽、雄壮、感人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