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新型增力拔管转换机构在夯扩打桩架上的应用江苏省东台市机械厂余有存1概述锤击式夯扩灌注桩(俗称蒜头桩,以下简称夯扩桩),以其承载力高、成桩缺陷少、无泥浆污染、施工工期短、工程造价低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沿海和沿江地区。随着我国建筑物向更高层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振动拔管夯扩桩是一种质量好、施工快、造价省的可靠桩型,本文举例介绍了振动拔管夯扩桩的施工工艺、适用范围、参数的控制和调整,并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3.
钻孔夯扩挤密桩是近年来应用较广的一种地基处理形式,是复合地基中的一种。它通过长螺旋钻成孔,再向孔内填料,以重锤(必要时也可用轻锤)冲击夯砸,使填料自身加密并向孔周围挤压,形成密实度大的桩体,同时挤密了桩间土,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变形的目的。钻孔夯扩挤密桩施工工艺简单,所用设备、材料也较廉价。该文通过“世方豪庭”工程实例,介绍了钻孔夯扩挤密桩的设计和施工概况。  相似文献   

4.
杨印旺 《山西建筑》2002,28(2):30-31
介绍了一咱新型的挤密灰土桩即强力夯扩挤密灰土桩。通过改进夯填工艺和改造夯锤的外形尺寸和重量,达到了大幅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在成孔方面,采用了较大功率的振动沉拔桩机,使得成孔深度有了较大提高。有效解决了拔管困难的问题,且为消除超厚湿隐性黄土的湿陷性找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深圳某拟建加工厂场区原地形高差大,需平整场地。根据场平填土厚度大的特点,对回填土采用强夯处理,夯击能为4000kN·m,试夯累计夯沉量达到1.45~1.88m。在对夯击数与累计夯沉量的同归、夯击能消耗、夯沉量估算的夯锤底接触应力及压强传递进行分析后得出,夯击数与累计夯沉量呈三次方函数关系;前几夯夯沉量大,以冲切密实浅层土为主,土体压缩消耗能量比例大,后几夯,夯沉量小,能量以增加超孔隙压力和振动波的形式加同深层土体和消散;夯锤与土体作用时间仅为0.06~0.01s,接触应力可达4~20MPa,大部分接触应力为超孔隙压力所承担和传递,因而未破坏土体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二)大式大夯灰土作法大式大夯灰土每槽用夯5把,夯底直径12.8厘米(4寸)。1.大硪拍底1~2遍。2.白灰、黄土过筛后,拌匀下槽并纳虚盘踩。灰土配比为3:7。虚铺厚22.4厘米(夯实16厘米)。3.冲海窝,每个海窝之间的距离为19.2厘米(6寸),每个位次夯打8次(图1~4)。4.筑银锭,每个位次也是筑打8夯头。5.余夯充沟剁梗,每个位次仍然筑打8夯头。  相似文献   

7.
魏瑶 《土工基础》2023,(3):463-467
强夯法具有操作简单、施工周期短、工艺简单等特点,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研究强夯法加固地基土效果,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强夯施工过程,考虑夯锤及地基土弹塑性本构关系,分析了在不同的夯击能下,土体的竖向位移、动应力、速度、土体塑性区域变化规律。得出如下结论:(1)在冲击荷载下,土体发生弹塑性变形,土体塑性变形主要从夯锤向下呈一定角度扩散,呈苹果形分布,随着夯击时间增加,塑性变形区域也在逐渐增大;(2)土体竖向位移及动应力随深度逐渐衰减且在空间上呈椭圆形分布;(3)随着夯击能增加,土体加固效果也越好。  相似文献   

8.
《建筑技术》2001,32(2):126
近年来,随着强夯法的发展,逐渐应用于处理饱和细粒土地基,成功的和失败的工程实例均有报道。河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在某县6幢6层住宅中采用强夯法获得成功,加固效果明显,但应精心设计,小心施工。首先是夯点间距要比常用间距大1~2m;在相同夯击能量的条件下,夯锤落距要高,夯击次数应少;采用间隔跳夯,防止相邻夯点夯击时,夯击数量互相影响,使被处理的土层强烈扰动,变成“橡皮泥”;加固效果的质量检验宜在施工一个月后进行,因为饱和细土壤经强夯后,其强度几乎丧失,随时间的推移,强度可逐渐恢复,这种时效就是土壤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失过程;加强孔隙水压力现场观测,从而确定两遍夯击的间隔时间。该工程建成后,对其进行3年的沉降观测,最大沉降值满足建筑物对变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郭见扬 《土工基础》1997,11(3):29-33
讨论了夯坑地面沉降特征,夯击时贯入度大以及在第Ⅱ阶段贯入度衰减缓慢、地面无明显隆起等是夯能充分发挥的反映,强夯地基有双层构造,上层(A层)为强烈夯实层,下层(B层)为弱夯实层,后者受到低周期低幅值动应力作用而收到抗振动稳定性提高的强夯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广运  李志毅黄诚 《地下空间》2004,24(4):427-433,464
基于大变形理论,针对已有强夯数值分析处理边界条件的不足,通过补列夯锤的刚体运动方程,较好地处理了锤土动力藕合相互作用的边界条件。建立了能调整施工参数的强夯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同时,为了保证显示算法的网格稳定性,引入“生死单元法”。在同能级条件下,探讨了夯锤底面积和夯锤动量变化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表明,通过调整夯锤底面积的大小,可以方便地控制夯坑深度,夯锤底面积存在一个优化值,它对应的加固效果最佳;在同能级强夯下,重锤低落距是一种优化设计方案。最后通过工程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王本宇 《建筑技术》1998,29(3):165-166
ARTIFICIALCONSTRUCTIONMETHODOFLIMEPILEFORTREATMENTOFSOFTFOUNDATIONBEDWANGBenyu采用石灰桩处理软弱地基具有造价低、速度快、噪声低、振动干扰小、不受场地限制等特点。本文介绍用石灰桩处理软弱地基的施工工具及方法。1主要施工工具(1)洛阳铲:是成桩的主要工具。(2)探孔器(或套图):直径为275-285mm。太细不易检测和抽水,单桩承载力低,桩数增多造价提高;太粗则夯板重量大,影响夯实的效果,也不利于后期的钙化团结。(3)夯锤:总重量控制在30-35kg,夯板直径比探孔器直径小sonun。我院使…  相似文献   

12.
陈建峰  韩杰 《岩土工程学报》2009,31(9):1366-1370
对一初始直径0.76m、桩长5.05m的夯扩碎石桩单桩建立数值模型,精确模拟其夯扩和载荷试验分级加载过程,并对同一直径和桩长的未夯扩碎石桩进行了数值模拟以作比较分析。计算和实测的夯扩碎石桩桩顶和桩端荷载–沉降曲线吻合很好。未夯扩与夯扩碎石桩桩顶沉降比值在1.8~10.7之间,而两者的桩端沉降量都很小。未夯扩碎石桩桩身侧向膨胀比相同荷载下的夯扩碎石桩大很多。夯扩碎石桩桩身轴力沿深度衰减幅度较大;而未夯扩碎石桩当桩顶荷载较大时,由于桩身侧向膨胀增大,桩身侧摩阻力也随之增大,桩身轴力则表现为沿深度衰减幅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以某工程为例,采用大变形通用有限元程序LS-DYNA,对强夯法在该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夯击数的增加,土体等效应变逐渐从表层土体向地基深层和四周扩散,土体沉降逐渐增大;在经过4次夯击后,土体沉降可达到夯坑深度为2 m的收锤标准;同时,土体的沉降量呈现出非线性增长趋势,沉降增幅逐渐降低;强夯应力波大致呈现圆弧形在土体中迅速向外扩散传播,应力强度衰减极快,与强夯加固的范围相关;最终对强夯设计方案进行一定修正。  相似文献   

14.
复合载体夯扩桩是一种新型的桩基技术。文章简要介绍了复合载体夯扩桩的概况和技术特点,并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说明了采用复合载体夯扩桩比采用人工干作业大直径灌注桩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大厚度黄土地区夯扩桩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夯扩桩具有单桩承载力较高、沉降较小等优点,在经济上也优于普通灌注桩体。为了说明夯扩桩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良好的承载性能,文中以某地区学生公寓楼工程为例,对夯扩桩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桩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而且沉降较为均匀、沉降量小,可以作为承受较大荷载的建筑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夯扩桩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宝 《建筑科学》1997,(1):39-40,30
夯扩桩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王平宝(深圳南油房地产部)夯扩桩是沉管灌注桩的一种改进,《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命此桩型为夯压成型灌注桩。80年代初,浙江、江苏首先采用。由于其技术经济指标优于一般沉管灌注桩,十多年来迅速推广。在湖北、安徽、山东也...  相似文献   

17.
港口堆场地基处理具有作业点多面广、管理困难的特点,为保障强夯法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准确定位夯点位置并记录夯实遍数和夯沉量是最有效的质量管控措施。然而传统强夯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较低,人工测量定位施工效率低,作业风险大,人工成本高。分析强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确定夯点定位、记录夯实遍数、测量夯锤落距和夯沉量的系统功能需求后,集成开发了基于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的地基强夯施工可视化智能管控系统,提高强夯施工自动化进程和施工安全性,节省了施工成本,有效避免施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利用物联网技术的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智慧管控和数字孪生技术助推建筑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全球性小型工程机械的专业制造厂家,三笠一向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弘扬。在了解“5.12”四川地震灾情后,三笠总部日本三笠产业株式会社和三笠机械(上海)有限公司决定,向地震灾区捐赠包括切割机、冲击夯、平板夯等机器设备共30台。该批设备全部由日本制造,能广泛用于道路、市政、建筑等灾后重建领域。  相似文献   

19.
范钦武 《建筑机械》1989,(10):17-19
近几年,振动冲击夯(以下称冲击夯)以它高效、快速、灵活的特点,正逐渐被广大用户所接受,这就为冲击夯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冲击夯与蛙夯比较,寿命较短,关键在于弹簧的设计与制造。我们认为这是冲击夯发展的主要障碍。弹簧的设计是制造的第一步,所以设计是否合理,就成为冲击夯性能优劣的关键。本文将通过对冲击夯的动力学分析,为弹簧设计及其它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振动冲击夯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对振动冲击夯运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冲击夯的起跳高度为目标的优化设计模型;以夯机的质量、振动频率、结构要求、弹簧刚度等为约束条件,通过优化求解,获得了满足性能要求的结构参数。对于改进现有冲击夯的性能及设计新的振动冲击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