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2.
一般喜欢做莱的人,都喜欢看各类烹饪书,因为一些看似家常的莱,要做好也不容易,尤其是那种用料简单的莱,更能突出选材的质量和烹饪时火候的掌握程度。下面这八个小窍门就是厨师们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3.
4.
5.
6.
说起陈进长,履历并不复杂,1944年出生于河南尉氏县,1960年入开封市饮食工人技术学校学习厨艺。一年后,分配到开封百年老字号又一新饭店当学徒,曾先后宗师于一代豫菜大师苏永秀、黄润生、陈景和,尤其跟陈景和时间最长。他说,他当学徒时条件十分艰苦,大夏天别说空调,就连电扇都没有见过,一年四季不管春夏秋冬,每天在厨房一干就是十五六个钟头。 相似文献
7.
一、五味调和我国历史上可考的最早的厨师可能是夏朝的第六代君主少康,他曾当过有虞氏的庖正,即掌握庖厨的头头。而最著名的厨师可能是商周时的伊尹。他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因擅长烹饪而闻名最后入主朝廷的人。他提出的三材五味论,奠定了我国烹饪理论的基础。因而他可称得上是烹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之风和中外交往不断深入。特别是2008奥运餐饮的制作需求。现代的中国厨师迫切需要学习和吸收外国烹饪技艺。21世纪的中国大厨.更需要用“国际餐饮观”来武装和丰富自己.以使自己能够适应现代餐饮的接待需求。这就要求当代厨师具有一定的吸收与包容能力。去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技术空间,吸收外来的烹饪资讯,把本不是本土的莱品制作方法能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头脑中,表现在创制的作品中,而不是固步自封,死守着祖上流传下来的传统东西不放。烹饪生产制作是一项吸收性很强、更新变化较快、顾客求新欲望强烈的工作.不学习不交流就难以适应和进步,也难以胜任现在的餐饮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9.
享誉国际的中国美食家、烹饪家常静女士,今年已是87岁高龄,但她研究美食仍然孜孜不倦,不断发表文章,结集出版。偷师煮出一手好菜有志者事竞成,乃常静的座右铭。常静是满族旗人,家贫失学,12岁那年,到北京鸿宾楼饭店当小工,做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一般喜欢做菜的人,都喜欢看各类烹饪书,因为一些看似家常的菜,要做好也不容易,尤其是那种用料简单的菜,更能突出选材的质量和烹饪时火候的掌握程度。下面这八个小窍门就是巧主妇们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3.
14.
熏,是中国古老的烹调技法之一.熏制品是人们极为欢迎的食品之一.对“熏”的烹饪学意义,我认为可以以下几方面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5.
炒菜时油温应控制在多少?是不是真的“油多不坏菜”?“烟熏火燎”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影响?看似简单的家常厨房问题,其实却关乎家人的饮食安全、健康和营养。
1、烧肉不宜过早放盐: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易使肉中的蛋白质发生凝固,使肉块缩小,肉质变硬,且不易烧烂。 相似文献
16.
17.
古住今来,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尚书大传·周传·鸿范》上说:“食者,万物之始,人事之所本者也。”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也说过:“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可见,饮食既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也是统治者治国安民的要件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个让全国人民拍手称快的反腐政策,却使饮食业陷入了尴尬境地,其中的原委确实值得人们品味。“去腐败化”之后将做何种选择,成为饮食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其实,从饮食行业成为腐败行为良好温床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它今天的被动局面。虽然呈现出凋零现象的许多餐饮店为自己叫屈,很有些“受害者”的可怜样子,但仔细想想, 相似文献
19.
20.
"东酸西辣,南甜北咸"。吃,不仅仅是吃。吃,界定了我们的群体身份。一个群体的饮食行为必然有其精神内涵。茹毛饮血通常被认为是野蛮人的行径;坐在西餐厅里,听着舒缓的音乐,文质彬彬地切开一块带血丝的牛排,却被看作是绅士风度。食物品种、产量多寡、获取方法、烹调程序、人口地域——以上这些条件及许多其他的条件,一起构成了食物的意义,一直是饮食人类学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