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总结了近年来催化裂化装置对提升管内油剂两相流动特征的研究成果。说明改善进料喷嘴的雾化效果,可完善裂化反应,减少焦炭等副产品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自制CO2和H2S混合气模拟焦炉煤气,以碳酸钠溶液作为脱硫碱液,用超重力设备作为脱硫实验的主体吸收设备,考察了超重力因子,液气比,原料气中CO2浓度等对脱硫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利用碱液对CO2和H2S的吸收速率的差异,通过旋转填料床强化传质能明显的提高H2S的选择性。实验表明:利用碱液对CO2和H2S的吸收速率的差异,通过旋转填料床强化传质能明显的提高H2S的选择性。实验考察各因素及其范围:原料气中H2S浓度为3g/m3;CO2的浓度为7g/m3~14g/m3;进气速度为1m3/h~6m3/h;超重力因子为25.82~75.91;进液速度为60 L/h~180 L/h。实验中脱硫率基本可以达到95%以上,选择性(H2S和CO2脱除率之比)可以达到30左右。最佳的超重力因子为63.79,最佳液气比为50L/m3。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原油降凝剂的降凝机理及其分子设计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吸附理论、成核理论、共晶理论和蜡增溶理论等降凝机理,总结了近年来利用计算化学方法、分子模拟技术以及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等开展降凝机理研究的工作,重点评述了降凝剂分子设计和降凝剂种类,最后对降凝剂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子模拟技术构建了丙烯单体以不同方式与茂金属催化剂活性中心配位、插入形成的π配合物和四元环过渡态的模型;计算了四元环过渡态和π配合物构象能的差。发现催化剂中取代基的大小及其所处位置会明显影响构象能的差,从而显著地影响茂金属催化剂的立体选择性。关于取代基影响茂金属催化剂立体选择性结果的阐述,将有助于人们理性地设计和开发立体选择性更加理想的茂金属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以碳酸盐岩油层的高温深井酸化增产为切入点,从提高胶凝酸液体系抗温抗盐性、溶解性以及减少地层伤害等实际应用性能出发,研究出了由DMC和AM共聚合成的胶凝剂PDA并由其配制出了新型低固相胶凝酸PDA.对PDA低固相胶凝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胶凝剂PDA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在酸液中具有较好的抗温耐水解性能,与常规胶凝酸相比,PDA低固相胶凝酸能明显延缓酸岩反应速度,而且将体系中聚合物含量从3%降到1.0%,减少了聚合物的用量,从而减小了酸化过程中聚合物残渣对储层造成的潜在伤害.PDA低固相胶凝酸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国内外原油降凝剂的降凝机理及其分子设计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吸附理论、成核理论、共晶理论和蜡增溶理论等降凝机理,总结了近年来利用计算化学方法、分子模拟技术以及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等开展降凝机理研究的工作,重点评述了降凝剂分子设计和降凝剂种类,最后对降凝剂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由于常规清洁压裂液中表面活性剂加量大、成本高且耐温性能差,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根据超分子化学原理,利用疏水聚合物与新型表面活性剂研发了一种新型超分子结构的清洁压裂液,该压裂液中粘弹性表面活性剂用量少、成本低、耐温性能提高。对新型超分子压裂液配方进行优化,确定新型超分子压裂液由质量分数为0.2%的疏水聚合物PX-A和0.5%粘弹性表面活性剂J201构成。对超分子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发现,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疏水基团形成混合胶束,随着胶束的增多,胶束结构更加密集,强度增加,相互之间发生缠结、架桥等形成密集三维网状结构,宏观上表现为溶液粘度快速上升。新型超分子压裂液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其耐温、耐剪切性能良好,可以耐130℃高温,储能模量整体高于耗能模量,粘弹性好,携砂性能良好,摩阻低,无残渣,伤害小,且组成简单,配液方便。矿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超分子压裂液压裂施工后,苏东38-64C4井测试产气量为10×104m3/d,是采用胍胶压裂液邻井产量的2倍,可节约成本25%,并在长庆油区应用4口井,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现有交联压裂液抗剪切稀释性差、仅靠高黏度携砂,且残渣含量高易造成储层损害等问题,利用超分子聚合物化学原理,设计和制备出了一种超分子聚合物稠化剂,并研制出了配方简单、无需交联的超分子聚合物压裂液,并对其流变性、静态悬砂性、破胶性、静态滤失性和岩心基质伤害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压裂液体系在130℃、170 s-1剪切2 h后黏度可保持在140 m Pa·s;支撑剂的24 h和48 h沉降速率分别为3.7×10-4 mm/s和5.6×10-4mm/s;在80℃时加入0.05%的破胶剂过硫酸钾,2 h破胶后,破胶液黏度为1.32 m Pa·s,破胶液表面张力为25.23 m N/m,破胶液透明、基本无残渣;初滤失量为2.32×10-3 m3/m2,滤失系数为1.86×10-4 m3/min0.5,滤失速率为3.23×10-5 m/min,压裂液滤液对岩心基质的伤害率为10.8%。室内评价结果证明,该超分子聚合物压裂液体系满足致密气藏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分子紫外阻隔材料制备了路用耐老化沥青和屋面防水用耐老化沥青,研究了超分子紫外阻隔材料对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物理性能和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分子紫外阻隔材料可显著改善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耐紫外光老化性能,并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目前国际上近年发展起来的超分子化学理论,研发了一种超分子堵漏新材料,其能够适应不同深度地层,在不同温度下形成不同强度和弹性的凝胶,具有广泛适应性。经过实验研究,分别研发出针对不同漏失情况的堵漏技术,解决了以前堵漏剂在漏层中停不住、易被水混合冲稀、难以滞留堆集在漏层入口附近、难以堵死漏失通道等技术难题。使用该超分子堵漏剂配制的堵漏浆在可控时间内在漏失层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颗粒(粒径为100~2 000 μm),凝胶颗粒有弹性、易变形,可以进入地层孔隙或裂缝,封堵孔隙尺寸为0.15~1.5 mm的孔隙,承压达到7.5 MPa以上。采用该超分子堵漏材料,在准东区块克205井等3口井进行了应用。现场应用表明,该超分子堵漏材料结合常规堵漏材料,能够很好地解决钻进过程中存在的各类漏失,堵漏成功率高,对不同的漏失情况能够起到较好的堵漏效果,在后期作业过程中没有发生重复漏失的现象,有利于降低综合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井口原油取样含水分析采用传统手工测定方法,存在化验时间长,人力物力消耗大,取样口原油容易外溅,造成井口环境污染等问题,研发了井口原油数字化含水分析装置,介绍了该含水分析装置的工作原理、装置构成和工作程序。通过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该装置分析时间比传统化验方法约快100倍,大幅降低了人力资源和化验耗材,可以实时监测井口原油含水率,方便快速管理采油生产,预防环境污染,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了一种稠化原油技术以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确定了稠化原油体系最佳配方:原油选择辽河油田欢2联外输原油(粘度306.2mPa·s),乳化剂选用自制表面活性剂XYJ,加量为1.O%-3.0%。性能评价表明,该体系吸水增粘能力强,适用温度为40-100℃;并且选择性封堵效果好,堵水率大于90%,堵油率小于15%,平均提高油层中、低渗透层总采收率25.34%。该技术在辽河油田实施3井次,增油降水效果较好,均达到预期目标。该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单、不伤害油层、环保、低成本、原料易得等特点,且采出液不需特殊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地面集输系统不配套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油田勘探开发取全、取准生产资料的要求,研制了油井多功能储油罐,它具有油井产出介质的油气分离、直读计量、自身加热、油井热洗、自动卸油、天然气回收利用等多项功能,从而较好地解决边远井的油气存储及计量问题。在胜利油田10多口井的应用表明,该多功能储油罐满足了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和资料录取的要求,为新油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了稠油的组分分离及其基本性质,为稠油组分在水包油乳状液中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首次建立了将稠油分为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和中性分四组分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技术.采用该分离技术对辽河杜-84稠油和胜利孤岛垦西稠油进行了组分分离,同时用极性分离法将稠油分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四组分.之后对这些纽分进行了元素、酸碱值、相对分子质量及红外光谱等组成结构测定.结果表明,杜-84稠油中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含量达36.92%;孤岛垦西稠油中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含量达20.65%.元素分析、酸碱值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效果较好,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法收率可达95%以上.极性四组分以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最高(2000-3000),且辽河沥青质比孤岛沥青质要大许多,反映出辽河稠油的超稠油特性;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顺序为沥青质>胶质>芳香分>饱和分;官能团四组分中,碱性分相对分子质量最大(1150-1222),其它由大到小依次为两性分、酸性分、中性分.  相似文献   

15.
对油井水淹动态进行分析,准确确定油井出水原因,是提高堵水工艺措施效果的关键。常规的油井出水原因分析方法,因本身的局限性,或是费用高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所提出的含水特征曲线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机械采油井、自喷井及停产井的含水动态,并能够简捷地确定油井的出水原因。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规油井堵水增产幅度低、有效期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油井深部堵水技术,该技术是将强度由’弱到强的油井堵剂依次注入欲封堵的高渗透条带的远井地带、过渡地带和近井地带,从而达到深部堵水、延长堵水有效期、增油降水的目的。室内研究表明,油井深部堵水可以更高提高水驱波及系数,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并且堵剂放置的位置存在一个最佳深度,此时单位体积堵剂的采收率增值最大。矿场试验也证明了油井深部堵水技术是一项经济效益可观的,控水稳油、提高采收率的可靠、可行的技术,值得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用特征曲线法确定油井水侵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井水淹动态进行分析,准确确定油井出水原因,是提高堵水工艺措施效果的关键。常规的油井出水原因分析方法,因本身的局限性,或是费用高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所提出的含水特征曲线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机械采油井、自喷井及停产井的含水动态,并能够简捷地确定油井的出水原因。  相似文献   

18.
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及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含油污水处理设备的现状作了介绍、分析,并展望了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
渤海埕北海上油田A、B平台所产高含水(平均87%)舍气(气油比66和45)重质原油,从各该综合汇管进入三相分离器,在温度70~75℃、压力0.23~0.26MPa下含水原油、自由水、天然气分离。为了抑制天然气从原油中逸出时产生泡沫,挟带原油进入高压洗涤器,需在三相分离器内加入原油消泡剞。合成了有机氟接枝聚硅氧烷,再加入螯合剂、助溶剞、分散荆,制成了有效成分质量分数≤10%的原油消泡剂BHX-06。从现场取含气含水原油样,加入体积分数20%的各种消泡剂煤油溶液,加量为50mL几,在封闭、70℃条件下测原油样体积变化,求得12分钟时BHX-06的消泡率为86%,略小于日本帝国石油公司的EX-906(88%),在不同程度上高于8种国内商品或自制消泡刑。在埕北B平台进行了为时5天的现场应用试验.将体积分数3%的BHX-06煤油溶液连续注入三相分离器.加量按油气水混合物产量计为8.3~14、5mL亿,三相分离器和高压洗涤器运行顺利,高压洗涤器内基本上无积液。图2表3参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