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碱解预处理对污泥固体的破解及减量化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洁  季民  韩育宏  张绪强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23):93-96,100
采用向污泥中加碱的预处理方式,考察了碱解预处理对污泥固体的破解及减量化效果。结果表明,污泥SCOD浓度随投碱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投碱量为1gNaOH/gTS的情况下,挥发性悬浮固体的分解率可达62.05%。碱解作用下,污泥的水解分为快速水解和慢速水解两个阶段,对两阶段水解过程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碱解预处理仅对第一阶段(快速水解过程)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第二阶段(慢速水解过程)的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超声/碱预处理剩余污泥的中温厌氧消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超声/碱联合预处理对剩余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并与原污泥直接进行厌氧消化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投配率(10%)下原污泥直接进行厌氧消化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不高,经过超声/碱预处理后,消化过程中对TCOD的去除率提高了29.6%,单位污泥的日均产气量提高了67.9%,对VS和VSS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8.9%和28.6%.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存留在污泥中的抗生素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带来严峻的挑战,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介绍了国内外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抗生素的污染水平,综述了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厌氧消化、污泥堆肥、高级氧化等不同处理技术对污泥中抗生素去除的效果和进展,其中高级氧化法凭借较快的反应速率和较好的处理效果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根据目前各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污泥中抗生素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开发更经济适用的组合工艺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城市污泥pH测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不同测定污泥pH值的方法,分析不同预处理的区别及对实验数据的影响,最后确定适合本课题的污泥pH试验方法:取5g污泥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无二氧化碳水50ml,玻璃棒搅拌15min,混合液静置30min后,用酸度计对混合液上清液测量pH值。  相似文献   

5.
污泥脱水是实现污泥减量化的重要技术之一,提高脱水效率不仅能有效减少污泥体积,而且能满足后续污泥处理处置对含水率的要求。基于预处理的强化污泥脱水技术研发已成为当前污泥脱水的一个热点领域,其中预处理包括化学、物理和组合技术。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分析了现有污泥脱水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难点,并对基于预处理的强化污泥脱水研究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我国今后污泥脱水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波预处理对厌氧颗粒污泥发酵产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浓度有机废水为发酵底物,接种颗粒污泥进行厌氧发酵制氢,研究不同的微波预处理时间对颗粒污泥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微波预处理时间为6 min,此时的比产氢速率高达8.03 mmolH2/(gCOD.d);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增加,对COD的去除率逐步提高,但也不宜过长,否则将会杀灭产酸菌芽孢,导致去除率降低;系统启动完成后,出水pH值稳定在4.5左右,对COD的去除率约为40%,颗粒污泥的VSS/SS值为83.0%,沉降速率为23.5 m/h。  相似文献   

7.
利用剩余污泥作为接种体,在不添加任何营养元素的情况下,成功启动了两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对剩余污泥进行碱解预处理,考察将其作为MFC底物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剩余污泥经不同时间的碱处理,MFC产电性能的变化及其对污泥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碱预处理污泥作为底物时,MFC的稳定输出电压、最大产电功率密度和对TCOD的去除率均提高,同时周期运行时间延长。并且,随着碱处理时间的延长,MFC的稳定输出电压、产电功率密度和对TCOD的去除率均增大。当碱处理时间为24 h时,稳定输出电压达到630 mV(外阻R=500Ω),最大产电功率密度为11.73 W/m3,对TCOD的去除率为25.3%。这与碱处理使得固体有机物被水解有关。  相似文献   

8.
热碱预处理改善低有机质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含固率(10%)、低有机质含量(VS/TS值<0.5)的污泥为对象,研究在控制pH值为11时不同加热温度的热碱预处理对其溶胞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厌氧消化产甲烷潜力(BMP)试验评价其对厌氧消化性能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SS的减量化程度以及COD、TOC、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效果随着热碱处理时加热温度的上升而不断提高,且在100℃以上变化更趋明显。在经pH值为11、120℃加热处理30 min后,COD溶出率和对SS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54.1%和11.6%。在热碱联合预处理过程中,伴随着有机物的溶出,各种元素也不断由固相释放至液相。C、N和P三种元素的溶出率在加热温度为120℃时达到最大,分别为69.1%、76.2%和86.1%。BMP试验显示,经pH值为11、加热温度分别为100℃和120℃的热碱预处理后,低有机质污泥厌氧消化25 d的沼气产率比空白分别提高了37.7%和41.5%,其对应的VS去除率分别为34.8%和37.9%。  相似文献   

9.
超声及碱处理促进剩余污泥水解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剩余污泥水解是解决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除磷的碳源不足和实现污泥资源化的重要途径。采用3个平行反应器,在35℃、厌氧条件下研究了剩余污泥以及经过超声预处理和碱处理(pH=10±0.1)的剩余污泥的水解过程。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以及碱处理均能促进剩余污泥的水解,它们对污泥的平均比降解速率较原污泥可分别提高39.4%和93.9%,SCOD的平均溶出速率可分别提高92.9%和150.4%。另外,碱处理后水解对剩余污泥的降解比超声预处理的更快、更彻底。根据污泥比降解速率、SCOD溶出速率以及营养物释放速率大小,可认为水解过程分多阶段进行,其中污泥比降解和SCOD溶出速率在第Ⅰ阶段(0~2d)最大,磷释放速率在第Ⅱ阶段(4~6d)最大。透射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剩余污泥水解的次序为EPS、胞内物质、细胞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加碱将超声预处理污泥的初始pH值调整为7~12,在室温条件下考察破解污泥的水解酸化效果。结果表明:超声破解污泥的SCOD浓度与pH值呈正相关,且当污泥酸化的最佳初始pH值为11时,挥发酸的浓度达到1 751 mg/L。利用PCR-DGGE对不同初始pH值下水解酸化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分析,发现β-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是参与反应的主要细菌。  相似文献   

11.
谢姬弘 《山西建筑》2010,36(36):173-174
通过选取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针对污泥样品检测前的预处理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污泥样品的分解与浸提作了探讨,对于准确测定污泥的组分含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污泥厌氧消化的产气量,文章研究了添加不同预处理剂对污泥胞外聚合物进行破坏,增加水解效率,提供更多的有效碳.结果表明:添加高铁酸钾和柠檬.酸钠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产气量,其中添加高铁酸钾产气量增加10.21%,添加柠檬酸钠产气量增加46.57%;添加柠檬酸量越大产气量越高,试验组产气量最高增幅可达89.65%.  相似文献   

13.
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影响污水厂正常运行的重要挑战之一.基于溶胞—隐性生长原理,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泥回流至好氧单元实现源头污泥减量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微波预处理技术被认为是具有良好前景的技术之一,但目前尚未有工程规模的微波预处理—污泥回流减量的报道.基于微波预处理的源头污泥减量工程(污水设计处理规模为300 m3/d)运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系统引入微波预处理单元后,污泥产生量由32.20 ~ 54.12 kg/d减少至21.96kg/d,污泥减量率达29.1% ~40.9%.浓缩污泥经微波预处理后,污泥中碳、氮、磷的释放效果显著,但预处理的污泥回流后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出水水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将溶菌酶应用于剩余污泥的预处理,考察了不同酶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滤饼含水率、污泥比阻、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Zeta电位及污泥上清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并采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污泥絮体和颗粒结构的变化,同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研究原污泥和酶处理后污泥的脱水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适宜的溶菌酶投加量可显著改善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与原污泥相比,当酶投加量为15%时,真空抽滤后的含水率由91.4%降到63.6%,比阻降低了82%,CST降低了65%,Zeta电位从-14.8 mV上升到2.7 mV。溶菌酶对污泥结构的破坏是其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污泥的有机物溶出率,以利于后续生物处理,采用冻/融技术对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考查了冷冻时间对污泥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处理可以破解污泥,将固体物质转化为液相成分。随着冷冻时间的增加,污泥pH值下降,SCOD和碱度上升;冷冻污泥的SS和VSS值与冷冻时间相关。粒径分布和微观结构观察也证实了污泥絮体已被破坏。与混合污泥(初沉污泥+剩余污泥)相比,剩余污泥粒径分布的变化更加显著。剩余污泥和混合污泥经过冻/融(72h/3h)处理后,有机物溶出效果较好,污泥的物理特性也得到了改变。  相似文献   

16.
以北方某污水处理厂(A/O工艺)剩余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超声波与生石灰联合预处理对后续剩余污泥两相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相反应器内污泥絮体被充分破坏,厌氧消化过程中在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内,NH3-N浓度均有提高,但是没有出现磷的显著释放。  相似文献   

17.
在温度35℃、pH=10条件下,对比研究了14 d内剩余污泥在KOH、NaOH、Ca(OH)2和Na2CO3这4种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酸性能、脱水性能、氨氮和正磷酸释放情况以及污泥减量情况.结果表明:剩余污泥在4种碱性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水解产酸能力、脱水性能、以及污泥减量情况.污泥水解能力排序为Na2CO3>NaOH≈KOH>Ca(OH)2;产酸能力排序为NaOH>KOH≈Na2CO3>Ca(OH)2;脱水性能排序为Ca(OH)2>Na2CO3>NaOH≈KOH,氨氮和正磷酸盐释放量排序均为为Na2CO3> NaOH≈KOH>Ca(OH)2.剩余污泥在Na2CO3条件下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去除率最高;但在NaOH条件下总悬浮固体(TSS)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根据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缺陷,指出污泥的深度脱水是污泥处理处置的关键环节。因此,污泥深度脱水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需求和市场需求。介绍了污泥深度脱水性能的表征方法,指出模拟恒压压滤脱水后泥饼的含水率能够较好地表征污泥深度脱水性能。同时,从污泥性质、调理剂预处理、过滤压力及操作、过滤介质等方面分析了污泥深度机械压力脱水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超声预处理对污泥絮凝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确定超声预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在固定频率为25 kHz、不同声强及作用时间下,考察和比较了超声预处理前后污泥结合水及过滤比阻的变化,并就超声预处理污泥的絮凝脱水性能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表明,低声强(0.1~0.15 W/mL)、短时间(2~3 min)的超声预处理可有效降低污泥的结合水量及过滤比阻;当药剂投量相同时,经超声预处理的污泥絮凝脱水性能明显优于未预处理的污泥,即采用超声预处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由残留抗生素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介绍了水环境中残留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分析了抗生素作为前体物的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潜能以及预处理技术对抗生素的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的影响,讨论了消毒副产物与抗性基因之间的关系规律,阐述了对抗生素消毒副产物和抗性基因控制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关于水环境中抗生素消毒副产物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提出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