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1株黄嘌呤、硫胺素、组氨酸三重缺陷型及8-氮杂鸟嘌呤抗性的腺苷突变株JSIM-X-13-4进行了摇瓶、自控罐3、000 L中型发酵罐试验。试验发现,该菌株培养基成分除酵母膏外,其余与其亲株肌苷产生菌JSIM-1019基本相同。酵母膏浓度为1.6%-1.8%,摇瓶CaCO3量为3%;发酵罐上适宜pH为6.2,风量在18h提高至1∶0.55,溶氧40%。摇瓶、自控罐、中型发酵罐产苷分别为15.51 g/L、18.11 g/L和17.25 g/L。  相似文献   

2.
在摇瓶条件下对赖氨酸发酵的供氧、初糖浓度等进行了研究,并对氮源硫酸铵、营养因素玉米浆和L-苏氨酸进行了响应面分析试验,得到最优的摇瓶发酵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7L自控发酵罐赖氨酸发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7L发酵罐中发酵64 h左右,积累赖氨酸盐酸盐可达161 g/L,糖酸转化率58.3%.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深层发酵桑黄获得最大菌丝体量的营养条件和培养条件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并在20L发酵罐上进行了放大实验.结果表明,桑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0g/L,葡萄糖10g/L,豆饼粉10g/L,玉米浆5g/L,KH2PO41.5g/L;适宜发酵条件为:25℃,160r/min,培养基起始pH5.0,接种量10%,装液量120mL/500mL,摇瓶培养10d.20L罐上发酵8d后,菌丝体量为14.58±1.21g/L.  相似文献   

4.
以白地霉菌(Geotrichum candidum)为出发菌株,根据摇瓶发酵结果控制pH值进行罐发酵。采用间歇补料分批发酵的方法,考察溶氧量、搅拌转速、空气流量及补糖因素对菌体生物量及辅酶Q10产量的影响。确定发酵罐发酵的最适条件为控制溶氧在35%~40%,补糖控制在发酵液糖质量浓度为2g/L,该发酵条件下辅酶Q10产量从分批发酵的78.75mg/L提高到106.26mg/L,较摇瓶发酵提高了69.8%。  相似文献   

5.
对重组菌株Brevibacillus choshinensis/pNCMO2-SI摇瓶发酵产蔗糖异构酶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了3 L发酵罐不同发酵条件对菌体生长及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摇瓶发酵后胞外酶活为50 U/mL,最优3 L发酵罐培养条件为:初始碳源为葡萄糖质量浓度10 g/L,初始氮源为多聚蛋白胨、牛肉浸膏质量浓度各15 g/L,发酵温度30℃,溶氧3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最高酶活为275 U/mL。为了探索启动子对蔗糖异构酶表达的影响,分别选取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的启动子Papr-E,Pnpr-E,Pamy以及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的启动子Pxyl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启动子Papr-E的表达量最高。进一步优化摇瓶发酵条件,重组菌株BCpNapr-SI摇瓶发酵的胞外上清酶活为137 U/mL,在此条件下进行3 L发酵罐发酵,最终发酵上清胞外酶活为485.5 U/mL,是未优化启动子的1.76倍。  相似文献   

6.
在摇瓶条件下,以大豆肽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豆粕粉80 g/L、麦芽糖15 g/L、磷酸二氢钾6 g/L。在10 L发酵罐条件下,研究了搅拌速率和通气量对枯草芽孢杆菌ZC1发酵豆粕产大豆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速率150 r/min、通气量5 L/min、发酵温度37℃时,发酵罐运转良好,在发酵48 h左右时,中性蛋白酶酶活力和大豆肽转化率均高于摇瓶培养,分别达到了852.5 U/mL和76.73%。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蜜环菌液态发酵培养基和2 m3发酵罐生产工艺的优化,得到蜜环菌适宜的培养条件为:玉米粉60 g/L,豆粕20 g/L,无水乙醇3 m L/L,VB10.03 g/L,KH2PO41.5 g/L,Mg SO4·7H2O 0.75 g/L,α-淀粉酶0.1 g/L,初始p H 3.0,当摇瓶种子培养到第6天,菌丝量19.24 g/L时,移种到50 L发酵罐,培养8 d,其菌丝量可达26.80 g/L。200 L种子发酵罐培养6 d,其菌丝量为15.35 g/L,此时可转入下一级培养,2 m3发酵罐发酵采用补料发酵的方式,培养8 d,其菌丝量可达22.65 g/L。  相似文献   

8.
不同搅拌速度对松口蘑菌丝体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摇瓶发酵条件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松口蘑在25L搅拌式发酵罐上的分批放大实验,探讨了不同搅拌转速对菌丝生物量、生产强度、pH、溶氧及对菌丝形态的影响,在发酵温度25℃,通风量0.8vvm,罐压0.5kg/cm2的条件下,最佳搅拌转速为100r/min。发酵培养8d后,发酵液由浑浊变为澄清,上清液亮黄色,菌丝形态呈均匀颗粒状,菌丝生物量增加趋于平缓,最高可达11.5g/L。  相似文献   

9.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stilis)TM903为供试菌株,考察了不同的培养温度(34~40℃)对利巴韦林摇瓶发酵的影响。结果发现,38℃条件下菌体生长最好,利巴韦林产量最高,可达4.12g/L。基于上述结果,研究了3种变温控制模式条件下利巴韦林摇瓶发酵过程。得出如下结论:0~24 h发酵温度为38℃,24 h后每6 h提高2℃,并采用这种温度控制方式进行5L自控发酵罐试验,60h后可积累利巴韦林5.86 g/L,比同类研究的产量(4.69 g/L)提高了24.95%。  相似文献   

10.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健强地霉G9菌株生产微生物油脂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株油脂产量的8个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温度、KH2 PO4添加量和花生饼粉添加量为对油脂产量有显著影响的3个重要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对3个重要因素的最佳水平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最佳产油条件为:温度28℃,KH2PO4添加量16 g/L,花生饼粉添加量16 g/L.在此条件下进行摇瓶培养,健强地霉G9菌株油脂产量达10.73 g/L.采用优化的摇瓶实验条件进行5L罐上发酵培养,菌株油脂产量达28.63 g/L,为摇瓶培养时的2.67倍,说明该优化条件也适用于5L发酵罐生产,且健强地霉G9菌株适合放大生产,具有作为工业微生物生产菌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外源海藻糖对啤酒酵母在热胁迫下的保护作用,作者在3个热胁迫条件下检测外源海藻糖对啤酒酵母活力及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转录组数据对热胁迫下外源海藻糖对啤酒酵母的保护作用机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外源海藻糖可以提升啤酒酵母的耐热性,但具有一定限度,温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导致不同浓度海藻糖的作用差别减小。另外,添加海藻糖可以增加酵母胞内海藻糖质量分数,添加海藻糖对啤酒酵母转录水平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核糖体的合成和相关功能上。结合本研究推测,外源海藻糖对啤酒酵母在热胁迫下的保护作用是通过增加胞内海藻糖质量分数实现的,上升的胞内海藻糖质量分数促进了核糖体合成及相关代谢,使核糖体功能增强,进而实现对啤酒酵母耐热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浓香型白酒品质,作者以酿酒糟醅为原料,采用平板涂布法分离纯化出酵母菌,再通过液态发酵筛选出高产酯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及26S rDNA同源性分析,最后采用响应面法对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作者从酿酒糟醅中分离出1株产香浓郁的菌株,编号为S5。经鉴定S5菌株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优化后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4.95,发酵时间3 d,初始糖(葡萄糖)质量浓度6 g/dL,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中总酯质量浓度为7.67 g/L,比优化前提高了64.2%.由此可见,S5菌株对浓香型白酒品质的提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传统培养分离方法,比较了燕窝罐头原料与不同生产工序的微生物群系构成,通过α、β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研究了燕窝罐头生产线中的腐败微生物污染源与工序的关键控制点。结果表明:冰糖原料是燕窝罐头的主要污染来源,其中携带的地芽孢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是燕窝罐头的主要腐败污染菌属。此外还确定了生产线上与冰糖原料相关的工序作为生产关键控制点,从而为燕窝罐头的生产质量控制和卫生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指状青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为供试菌,研究江香薷活性成分香芹酚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本文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以此评价香芹酚对指状青霉菌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研究香芹酚对指状青霉的菌丝形态变化、孢子萌发率、细胞膜渗透性和菌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阐述香芹酚对指状青霉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香芹酚对指状青霉菌的MIC、MFC分别为0.125 mg/mL和0.25 mg/mL;经不同浓度香芹酚处理后的指状青霉,菌丝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孢子萌发率显著降低,细胞膜渗透性增强,菌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说明香芹酚能有效抑制指状青霉菌的孢子萌发,破坏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内含物外渗,降低营养物质含量,影响病原菌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发挥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纳米金棒刻蚀的多色可视化传感器快速检测乌头碱。方法采用H2O2-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体系的氧化产物TMB2+刻蚀纳米金棒,产生不同颜色的溶液,并将其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联用,构建一种酶联免疫多色可视化传感器应用于乌头碱快速半定量分析。结果在最优条件下,纳米金棒溶液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位移与乌头碱浓度在5~35ng/L范围内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67ng/L。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裸眼可视化半定量等优点,对乌头碱的快速检测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提取‘鲁赫’刺蔷薇花和野生刺蔷薇花精油并测定其精油得率,比较其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鲁赫’刺蔷薇花精油得率明显高于野生刺蔷薇花(p0.05);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种刺蔷薇花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经分析可以明确‘鲁赫’刺蔷薇花中含有已知成分70种,野生品种中的68种成分。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二十烷、二十五烷、三十烷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四种,经分析得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及含量,‘鲁赫’与野生刺蔷薇花均检测出29种脂肪酸成分,其中癸酸、棕榈油酸、反式油酸、二十碳酸含量较为丰富。‘鲁赫’刺蔷薇花作为改良品种与传统野生刺蔷薇花相比保留了野生刺蔷薇花原有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中印两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同为金砖国家成员,两国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一直牵动着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备受世界关注.印度多年来是我国在南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拥有13.5亿人口,是世界最大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蕴藏巨大食品贸易潜力,应该受到出口食品国家重视.本文分析了印度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基于氧化型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 -tetramethylbenzidine, TMB)的比色和光热双模式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检测方法,用于食品中谷胱甘肽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 利用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 PB)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TMB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蓝绿色且具有光热转化性能的氧化型TMB。而GSH能将氧化型TMB还原为无色的TMB,使溶液吸光度值和光热转化产生的温升与GSH含量呈线性相关,实现比色法和光热法双模式定量检测GSH。结果 检测最优pH为3.5,反应时间为5 min,PB质量浓度为1 mg/mL,过氧化氢质量浓度为2.5 μL/mL,TMB质量浓度为15 mg/mL,光热照射时间为70 s,照射功率为3.5 W,最优条件下比色法检出限为14.8 μg/mL,光热法为1.1 μg/mL,光热检测灵敏度较比色法提高约13倍,检测可在10 min内完成,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4~119%之间。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用于保健食品、果蔬中GSH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霉菌麸曲为糖化剂、酒母醪液提供酿酒酵母的新方式酿造丢糟酒。以实验室保存的米根霉(R. oryzae JQ-1)制备霉菌麸曲,糖化酶活力为1 507.91 U/g;以某商品小曲为菌种,利用糊化后的粮粉料液为原料制备酒母醪液,酵母菌数为2.40×108 CFU/mL。将麸曲和酒母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浓香型丢糟中酿制丢糟酒;发酵结束时酒醅中残余淀粉为5.20%,低于以某商品小曲为发酵剂的对照组酒醅中的残余淀粉7.23%(p<0.05),表明新模式更容易利用丢糟中的淀粉;新模式酿制丢糟酒的淀粉出酒率为92.66%,显著高于传统模式酿制丢糟酒的淀粉出酒率82.75%(p<0.05),表明新模式酿制丢糟酒的产酒效率更高;新模式和传统模式酿制的丢糟酒都具有浓香型风格、酒质无明显差异。该研究为丢糟酒的酿造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降低了丢糟酒的酿造成本,提高了丢糟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玉米醇溶蛋白经225 W的超声振荡处理90 min,改善其结构特性,解决50 ℃加热会形成“粘弹性面筋团”的现象。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技术,清晰看到其微观表面形貌由片型韧状转变为块型松散状,变性峰显著减小,酰胺Ι带(1 700~1 600 cm-1)的吸收强度明显减弱。松散蛋白经Alcalase 2.4L碱性蛋白酶水解及超滤、纳滤膜过滤,得到F值为4.07的粗肽,其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占比97.62%。ɑ-胰凝乳蛋白酶和羧肽酶A依次定向水解粗肽,联合活性炭脱芳,制备F值高达41.87的玉米寡肽,其中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仅占总氨基酸的0.73%,相对分子质量180~1 000的占比71.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