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清淤淤泥体量大、含水率高、絮凝沉淀困难等特点,襄阳护城河清淤底泥处理工程参照武汉东湖通道湖底淤泥处理工程设计运行经验,将含水率为95%的清淤泥浆经固结压滤脱水形成含水率≤35%的脱水泥饼。固结压滤脱水改进工艺对泥浆调节池及尾水回用系统进行了适用性改造,减小了占地面积,加快了泥水分离,提高了泥浆进料浓度。泥浆进料时间由每流程55 min降至每流程40 min,每台(套)设备可多处理186.6 m3/d水下自然方底泥,每台机每流程可节省22.5 kW·h电能,实现了河湖清淤底泥的快速高效处理,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水利清淤工程底泥及余水处理一体化设计的应用效果,以某水库为例,对清淤底泥及余水处理的效果进行分析。该水库清淤项目拟通过前端添加絮凝剂、助滤剂等对泥浆调理后,经板框压滤机完成淤泥脱水,实现泥饼含水率≤45%,同时维持余水的p H值在6~9之间;产生的余水在添加多功能高分子絮凝剂后,经高速絮凝反应沉淀去除总磷(TP)和大部分悬浮物(SS),之后再通过脱氮分子筛矿物吸附过滤,进一步去除氨氮(NH4-N)和SS,处理后最终要求TP≤0.2mg/L、NH4-N≤1.0mg/L、pH6~9、SS≤30mg/L。结果表明,一体化处理系统可使泥饼和余水均达到验收要求,余水处理系统总计可分别减少TP、NH4-N、SS排放量高达0.99t、6.10t、70.4t,该系统对于水库清淤工程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保荣  李涛 《山西建筑》2006,32(3):108-109
对疏浚底泥的性质进行了分析,以渔港底泥堆场为例对堆场的工程性质做出了评价,说明了底泥的性质对其填埋场设计的重要性,表明做好填埋场的工程地质研究,对防止二次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天福庙水库底泥磷向上覆水的释放,按照底泥及余水一体化处理设计方案对库区进行清淤底泥的脱水固化处理及余水达标处理。结果表明,底泥及余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可实现泥饼含水率≤45%,且余水NH4-N≤1.0 mg·L-1、pH=6~9、SS≤30 mg·L-1、TP≤0.2 mg·L-1,均达到验收要求,总计可减少NH4-N、SS及TP排放量分别为3.11 t、250.12 t、0.03 t。  相似文献   

5.
6.
华北油田岔一联合站含油污泥处理装置采用“预处理—化学热洗—离心脱水”工艺处理落地油泥和罐底泥。通过研发高效化学清洗药剂和集成气浮的强化化学热洗设备,含油污泥处理后的残渣含油率小于2%,达到H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要求。通过以上处理,原油可以回收再利用,水大部分可循环使用,剩余污水进入站内处理系统,减轻了环境污染隐患。  相似文献   

7.
查道平  黄万凌  孙淼焱  周睿哲 《建筑施工》2020,42(11):2149-2151
为有效解决传统底泥脱水效果不佳、机械脱水成本高等问题,研究了一种生态环保土工管底泥脱水技术。通过管袋的选择、泥浆管路安装、药物添加和尾水处理等程序,使得底泥顺利脱水直至固化完成。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生态环保土工管袋法处置河道底泥的经济成本可节约36.4%,土工管袋滤出水水质能满足排放限值的要求,处理后底泥质量能满足绿化种植用土的Ⅲ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孙丽 《建设监理》2013,(10):80-82
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是改善苏州河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工程建设将使苏州河的环境质量有较大提高。但在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泥、噪声、外排废(尾)水等可能会对环境影响和破坏。通过分析工程影响环境的上述因素,提出针对性措施避免施工期的二次污染,保护施工区域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对于工程泥浆全流程减量化及资源化工艺还缺乏细致研究,相关技术更是有待提高。为此,该研究从政策与技术、成本等角度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工程泥浆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途径,包括工程泥浆回填材料、路基材料、砖、陶粒、水泥混合材料等,并提出工程泥浆资源化必须依靠政策与技术、成本三者共同推进,协同提升我国工程泥浆的减量化与资源化率。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水质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干渠沿程交叉建筑物较多,对突发意外事故可能产生的水质重金属铬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实验室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水流振荡过程中,Cr(Ⅲ)、Cr (VI)之间难以相互转化.酸性条件下底泥对Cr(Ⅲ)的吸附去除效果较好,在pH=5时,底泥对Cr(Ⅲ)的吸附效率最高,为97%;且吸附速度很快,10 min吸附率可达97%左右.Cr(Ⅲ)浓度为1~20 mg/L时,底泥对Cr(Ⅲ)的吸附去除率随铬浓度升高而略有下降,但均在94%以上,底泥对Cr(Ⅲ)的最大吸附量为0.952 mg/g.底泥吸附去除Cr (VI)的效率较低,不同pH、振荡时间条件下,底泥对Cr(VI)的最大去除率为12.50%.不同有机物浓度、吸附时间条件下,底泥对Cr(VI)的最大去除率为20.96%.  相似文献   

11.
河道底泥的淤积不仅会造成河道过流断面不足,而且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还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底泥重金属超标的河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河道清淤在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中必不可少。以江门高新区麻园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对河道底泥清淤深度的确定进行了详细分析。实践表明,对于河道底泥清淤深度的确定,应结合水质考核目标、底泥污染评价、防洪排涝标准及河道边坡的稳定性等因素,按相关规范布点分析,确保按需清淤。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环保疏浚过程中湖库重金属污染底泥的特点,研究了土工管袋处理技术脱水减容重金属污泥的效果.通过试验筛选和优化,获得了土工管袋脱水效果最佳的重金属螯合钝化调质剂ECO-DEMETAL及其最佳添加量.通过容量为25 L的小袋脱水试验研究发现,脱水7d后污泥含固率由5%提高到70%左右,污泥脱水后重金属浸出毒性的检测结果远优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的指标要求.通过土工管袋1:1现场扩大试验,获得了容量为1 000 m3的大型土工管袋污泥脱水工程应用经验,脱水效果非常理想,含固率>50%,重金属钝化效果也完全满足填埋造岛资源化处置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汉沽污水库现场试验工程采用环保疏浚联合土工管袋的方式,对底泥进行清淤和脱水减容的工程实例,主要内容包括环保疏浚设计、脱水减容场地准备、土工管袋选型、土工管袋充填、絮凝剂投加等.通过对本工程的设计和全过程跟踪实践,摸索出环保疏浚联合土工管袋用于湖库底泥脱水减容的设计参数和操作流程,为今后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污泥脱水、输送及储存系统是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宁某项目为例,介绍了污泥脱水工艺、进泥设备、加药系统及泥水分离阀的设计及优化建议;介绍了污泥输送螺旋、缓存料斗及料位检测的工程应用特点,提出一体化破拱装置,详述污泥输送泵及其故障处理方式;介绍了污泥储存系统的管道、入料口的设计要点,滑架破拱装置的设计优化及其液压系统热平衡分析等。该项目投入运营后,脱水污泥含水率降至80%,污泥的日输送量达到66.85 m3/d,污泥储存系统储存量达到200 m3,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生产。最后对该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解决建筑工地大量废泥浆的处理问题,通过技术比选和现场试验,最终采用新型的建筑废泥浆专用离心脱水处理工艺,对建筑废泥浆进行减量化处理,其产生的渣土可进行外运处理,清液回用或直接排放市政管网,有效地解决了工地现场卫生安全隐患,避免了环境污染,为绿色施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借鉴离心脱水系统在清淤工程中的成功案例,结合湖泊、河流特点,通过船载离心脱水将浓缩脱水工艺搬到水面上操作。使用该种方法减化河道清淤流程,提高处理效率,避免环境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河涌底泥及污染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金柱 《山西建筑》2010,36(21):162-163
对广州市31条内河涌底泥性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研究,并结合相关标准,对该市底泥污染现状作出了评价,以期为广州市中心主要河涌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武汉某湖泊底泥的机械脱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污泥比阻值来评价污泥的脱水性能,探讨采用机械脱水的方法处理武汉某湖泊疏浚底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底泥脱水性能良好,可以采用机械脱水的处理方法。CaO、PAC、FeCl3和PAM都可以进一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而CaO和PAC的处理效果更好,且PAC的成本更低。较佳的控制条件:温度为16~18℃,过滤压强为0.015MPa左右,PAC投加量为0.09%左右。采用机械脱水方式处理底泥,操作压强低、药剂投加量少、脱水效果好、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9.
艾姣龙  张磊  宋金城  周少华  赵当 《建筑施工》2020,42(7):1256-1258
湖泊底泥疏浚工程是解决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的一种重要措施,其目的是通过清除湖内污染底泥,清除沉积物中所含污染物,减少沉积物中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改善基底的污染程度,增加湖泊容积和水体自净能力。由于底泥疏浚工程多采用水下作业,常规方法为采用环保绞吸船对湖泊底泥进行疏浚施工,但底泥疏浚对湖泊水质的具体效果难以量化。以南太子湖底泥疏浚为例,通过对疏浚前后湖泊水质的监测,探讨底泥疏浚对湖泊水质的综合影响,其经验可为以后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东赞  周洪川  刘涛 《市政技术》2022,(12):166-172
底泥污染是造成水体黑臭的重要原因,开展底泥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探析底泥污染特征,对底泥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茅洲河流域(光明新区)底泥中的营养盐、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污染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内底泥污染较为严重,其中总磷含量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局部地区存在重金属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可能存在点源或面源污染;难降解有机物主要表现为PAEs和PAHs污染,PAEs检出率为100%,DMP、DEP、DBP含量严重超标,均远大于土壤环境治理标准。根据以上结果,对底泥污染控制、处理处置方法及资源化利用进行了综述,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