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己内酯为单体,在绿色溶剂离子液体中对纤维素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改性纤维素对金属离子Cu2+、Ni 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金属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对比了改性纤维素对Cu2+和Ni 2+的吸附效果,同时对Cu2+的吸附热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98K,时间为2h时,改性纤维素对Cu2+、Ni 2+的吸附量分别为133mg/g、40.4mg/g;Cu2+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及温度的降低有利于吸附的进行;改性纤维素对Cu2+的静态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2.
马芸  杨萃娜  丁述理 《材料保护》2013,46(1):53-55,10
为了提高膨润土吸附废水中Ni2+,Cu2+的效果,对其改性制备了钠基膨润土,考察了吸附时间、废水pH值以及Ni2+和Cu2+初始浓度对自制钠基膨润土吸附Ni2+,Cu2+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吸附等温线,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钠基膨润土对Ni2+,Cu2+都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初始阶段(前10 min)吸附很快,之后随时间延长吸附量提高甚微;pH值为6.2时,处理后的水质即可达国家排放标准;随着Ni2+,Cu2+初始浓度增加,去除率先增加后降低,而吸附量迅速增加,Ni2+和Cu2+初始浓度分别为25 mg/L和40 mg/L时,钠基膨润土对Ni2+,Cu2+的去除率均可达98.6%;钠基膨润土对Ni2+,Cu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3.
硫酸锰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深度净化,一直是锰行业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δ-MnO2进行表征,利用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硫酸锰溶液中Mn、Co和Ni的离子形态随pH的变化关系,研究不同pH条件对δ-MnO2吸附硫酸锰溶液中Co2+、Ni2+的影响。结果表明:δ-MnO2结晶性较差,缺陷和空隙较多,表面羟基丰富。随着硫酸锰溶液pH升高,δ-MnO2对于Co2+和Ni2+吸附率逐渐增加,Co2+比Ni2+更容易被吸附。在低pH下,δ-MnO2吸附效果受结构缺陷和空隙影响,pH高于5时,在表面负电荷和羟基的共同作用下大量吸附Co2+和Ni2+,Co2+、Ni2+吸附率最高达到99....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和离子印迹技术,制备了Fe3O4-壳聚糖(Fe3O4-CTS)印迹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振动样品磁强计、热重分析、Zeta电位等手段对Fe3O4-CTS印迹粒子及对比粒子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研究了pH、吸附剂的量、Cu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温度等不同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印迹粒子,pH=6,吸附时间为4 h,为较理想的吸附条件;当溶液中Cu2+的质量浓度为120 mg/g,吸附剂的质量为50 mg时,吸附基本达到了平衡,单位吸附量约为21.304 mg/g。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凹凸棒黏土(ATP)的吸附性能,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粗提纯的ATP作超声波有机改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条件,分析吸附模型。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p H值5,温度20℃,改性凹凸棒黏土(O-ATP)用量0.8 g,振荡时间2.0 h,吸附率可达99.28%;O-ATP对Cu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6.
改性膨润土对溶液中Co2+、Mn2+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膨润土为原材料,盐酸为改性剂,制备改性膨润土。研究了改性膨润土的制备条件,其对重金属Co2+、Mn2+的吸附性能及对苯二甲酸(PTA)工业中的副产品对甲苯甲酸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盐酸的最佳改性浓度为1.5mol/L,改性膨润土在40℃的吸附能力最好,可达到12~14mg/g,经过热力学分析得出,改性膨润土对钴离子、锰离子的吸附方式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PTA工业中的副产品对甲苯甲酸对吸附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锰矿尾渣对Cu2+和Ni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锰矿尾渣对重金属离子Cu2 和Ni2 的吸附性能,分析了锰矿尾渣的吸附动力学,就吸附时间、Cu2 和Ni2 浓度及pH值等因素对锰矿尾渣吸附性能的影响作了系统考察,并对锰矿尾渣的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值为7.5的条件下,锰矿尾渣对Cu2 和Ni2 的吸附容量可达到1.6 mg/g以上,去除率均可达到97.5%以上,适宜于处理含低浓度Cu2 或Ni2 的废水.锰矿尾渣的吸附机理为离子交换吸附和表面配位吸附.  相似文献   

8.
以含单宁量98.50%的没食子酸为原料,通过磺化一胺甲基化反应制得改性没食子酸,研究了改性没食子酸对金属Cu2+和Pb2+的吸附沉淀,以及初始溶液pH值、金属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平衡吸附温度对Cu2+和pb2+吸附沉淀容量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吸附沉淀剂对Cu2+、Pb2+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pH值和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沉淀量的影响最显著.综合认为改性没食子酸对Cu2+、Pb2+的吸附沉淀机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改性海泡石对电镀废水中Pb2+、Cu2+、Cd2+的吸附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用盐酸溶液对海泡石处理后在 4 5 0℃下灼烧 ,制备出改性海泡石。在动态条件下 ,研究了改性海泡石对重金属离子Pb2 +、Cu2 +、Cd2 +的吸附效果及条件。探讨了改性海泡石对重金属离子Pb2 +、Cu2 +、Cd2 +的吸附机理。含Pb2 +、Cu2 +、Cd2 +的电镀废水经改性海泡石吸附后 ,重金属离子含量显著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蔗渣经多氨基改性处理后,得到多氨基改性蔗渣吸附剂。考察了多氨基改性蔗渣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Pb2+、Zn2+、Cd2+、Cu2+的吸附性能,主要包括吸附时间、溶液pH值和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以及吸附等温式的研究。研究表明,在实验范围内,Pb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2h,适宜吸附Pb2+的pH值范围在4~5,Pb2+的最大吸附量为34.96mg/g;Zn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0h,适宜吸附Zn2+的pH值在6.2左右,Zn2+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24mg/g;Cd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0h,适宜吸附Cd2+的pH值在5.0左右,Cd2+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0.40mg/g;Cu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0h;适宜吸附Cu2+的pH值在5.0左右;Cu2+在不同温度下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60mg/g。多氨基改性蔗渣对Pb2+、Zn2+、Cd2+、Cu2+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1.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酸(AA)为单体,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改性黄原胶/膨润土复合树脂。研究了复合树脂对Cu2+的静态吸附行为,并分析了其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复合树脂及吸附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303K、313K和323K温度下,复合树脂对Cu2+吸附等温线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吸附行为可以用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吸附后复合树脂的结晶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酰肟化功能改性的纳米SiO_2/聚乙烯醇(SiO_2/PVA)复合纤维膜。采用SEM、FTIR、DSC和TGA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在水溶液中随pH值和接触时间的变化纤维膜对金属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H=6的条件下,纳米纤维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最佳,对Cu2+、Ni 2+金属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43.7mg/g和125.1mg/g,平衡吸附时间为240min。在纤维膜吸附的前50min内,SiO_2/PVA纤维膜对Cu2+和Ni 2+金属离子的吸附量为126.8mg/g和109.8mg/g,吸附率分别为90.18%和89.92%。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吸附方程考察SiO_2/PVA纤维对Cu2+和Ni 2+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复合纤维对两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使用酸处理纤维膜进行再生吸附试验,发现循环4次试验后,吸附效率达到53%,结果说明复合纤维膜可作为可再生金属离子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以壳聚糖和聚氨酯预聚体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聚氨酯树脂(CTS/PU),考察了其对铜离子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TS/PU树脂表面较粗糙;随预聚体用量增大,树脂吸附量先增加后降低。CTS/PU比例为1∶1时,树脂对Cu2+吸附量可达到优;pH值为6时,树脂对Cu2+吸附量最大。动力学研究表明,树脂对Cu2+吸附过程符合准二次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水中Cr6+的去除效率,以松果粉末(PC)为原料,利用H3PO4改性法制备了低成本高比表面的改性松果活性炭(PCAC)。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全自动比表面积分析仪对PCAC表面理化性质变化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其对Cr6+的吸附性能,测定了溶液初始pH、PCAC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Cr6+吸附性能的影响。根据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探讨了PCAC对Cr6+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经H3PO4改性制备的PCAC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分别为1669.2m2/g和0.851cm3/g,高于未改性的PC;对于100mg/L Cr6+模拟废水,最佳吸附条件:pH=2、PCAC投加量0.5g、吸附时间3h,此时PCAC对Cr6+的去除率最大且为99.97%;吸附动力学数据拟合分析,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较好...  相似文献   

15.
灭活酵母对Sr2+的吸附行为及其受γ辐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灭活面包酵母为原料,利用原子吸收光谱(AAS)、X射线能谱仪(EDS)等手段,研究吸附剂加入量、pH值等因素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γ辐照条件下灭活面包酵母菌对Sr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对Sr2+的吸附均是快速进行的反应过程,整个吸附过程中单位吸附量qt均存在30℃>20℃>10℃。不同温度下面包酵母菌对Sr2+的动力学二级吸附速率方程拟合程度非常好(R>0.999),其吸附反应过程中限速步骤是化学吸附过程。EDS分析进一步证明Sr2+被吸附到面包酵母细胞上。辐照后酵母菌对Sr2+的吸附效果要比相同温度条件下辐照前实验组略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用磷酸改性的玉米秸秆吸附水溶液中Cu~(2+)的性能,考察了pH、温度、吸附时间、Cu~(2+)初始质量浓度和吸附剂用量对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水溶液中Cu~(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改性玉米秸秆对Cu~(2+)的吸附率随改性玉米秸秆用量、吸附时间、溶液pH和温度增加而增大,随Cu~(2+)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其对Cu~(2+)的吸附率可达78.3%。说明改性玉米秸秆对水溶液中Cu~(2+)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改性玉米秸秆吸附Cu~(2+)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硅烷偶联剂改性凹凸棒土的制备及其吸附Cr6+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KH-550改性凹凸棒土材料,研究其对Cr6+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改性凹凸棒土吸附Cr6+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剂用量为(酸改性凹凸棒土质量为6.0g)4.5mL、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40℃时,制备的改性凹凸棒土对Cr6+的吸附率最大,污水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夏川茴  周木  韩向宇  殷鹏飞 《材料导报》2011,25(14):11-15,23
利用溶液腐蚀法制备了Mn2+、Ni2+、Fe3+、Cu2+离子掺杂的ZnO基稀磁半导体。XRD表明掺杂后的ZnO仍然保持单一的纤锌矿结构,没有任何杂质相产生。由紫外-可见光反射谱可知掺杂后吸收边发生了红移。掺杂前ZnO的带隙为3.20eV,对样品分别掺入Mn、Ni、Fe和Cu后的带隙分别为3.19eV、3.15eV、3.08eV和3.17eV。掺杂后样品的室温PL谱除了紫外发射峰外,对于Mn掺杂的样品还在蓝光区域出现了2个分别位于424nm和443nm的发射峰,Fe掺杂的样品出现了一个位于468nm的微弱发射峰,Cu掺杂的样品出现了位于469nm及535nm的很宽的发射峰。室温磁滞回线显示掺杂后样品有明显的铁磁性,掺入Mn、Ni、Fe和Cu样品的剩余磁化强度(Ms)分别为0.3902×10-3emu/cm3、0.454emu/cm3、0.372emu/cm3和0.962×10-3emu/cm3,矫顽力分别为47Oe、115.92Oe、99.33Oe和23Oe。经分析室温铁磁性来源于缺陷调制的Mn2+-Mn2+长程铁磁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明岩  郭洪敏  谭艳坤  毕韶丹 《功能材料》2012,43(19):2616-2619
以活性炭和壳聚糖为复配原料合成复配壳聚糖树脂,对树脂的结构进行扫描电镜和红外表征,并研究了复配壳聚糖树脂对Cu2+的等温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复配改性后的壳聚糖具有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增大;交联反应发生在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和羟基上;复配壳聚糖树脂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其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朱友利  施永生  龙滔  王琳 《材料导报》2011,(Z1):448-450
研究了NaCl-MnO2改性沸石填料柱对水中Zn2+的动态吸附性能。探讨了填料厚度、Zn2+的初始质量浓度和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MnO2改性沸石能有效去除水中的Zn2,填料层增厚,穿透曲线上的穿透点向右移动,穿透时间延长;而流速、Zn2+的初始浓度增大,穿透曲线上的穿透点向左移动,穿透时间缩短;用Thomas模型描述Zn2+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滤速为4mL/min时改性沸石对Zn2+的吸附动力学,相关系数为0.9994,平衡吸附容量为12.04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