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明岩  郭洪敏  谭艳坤  毕韶丹 《功能材料》2012,43(19):2616-2619
以活性炭和壳聚糖为复配原料合成复配壳聚糖树脂,对树脂的结构进行扫描电镜和红外表征,并研究了复配壳聚糖树脂对Cu2+的等温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复配改性后的壳聚糖具有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增大;交联反应发生在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和羟基上;复配壳聚糖树脂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其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2.
采用TDE-85/MeTHPA环氧树脂的聚氨酯(PU)改性,探讨了聚醚二元醇(PPG)分子量大小、聚氨酯预聚体(PUP)加入量等因素对聚氨酯改性TDE-85/MeTHPA树脂体系拉伸强度与冲击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U改性TDE-85/MeTHPA树脂的力学性能随着PUP加入量的增加先呈上升趋势,达到最大值后又开始下降。合成PUP用的PPG分子量不同时,PU改性TDE-85/MeTHPA树脂的力学性能结果相差比较悬殊,但PU改性TDE-85/MeTHPA树脂的力学性能随PUP加入量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以壳聚糖为母体,聚乙二醇2000为致孔剂,采用微波加热方法制备了多孔壳聚糖树脂。研究了搅拌速率、致孔剂浓度和交联剂用量等制备条件对树脂对Cu2+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树脂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交联后的树脂具有多孔结构,较壳聚糖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Shiff碱反应能够保护壳聚糖上的氨基;树脂对Cu2+的吸附量随着树脂中氨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致孔剂浓度、交联剂用量、胺化剂用量及酸处理条件对树脂对Cu2+的吸附性能影响较大,在最优吸附条件下,对Cu2+的吸附量可达3.9mmol/L。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射下,以壳聚糖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二硫化碳为改性剂,制得了黄原酸化交联壳聚糖(XCCTS)吸附剂。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光谱对XCCTS吸附Cu2+前后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黄原酸化条件对Cu2+在树脂上的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XCCTS表面粗糙,具有结晶性,分子中具有能够吸附Cu2+的巯基和羟基。随着CS2用量的增大,吸附时间的延长,XCCTS对Cu2+吸附量均是先增大后减小,二硫化碳用量为2 mL,微波黄原酸化时间为3min时,XCCTS对Cu2+的吸附量可达到44.32 mg/g。  相似文献   

5.
乙二醛交联壳聚糖树脂对Cu(Ⅱ)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醛为交联剂,由壳聚糖合成了一种交联壳聚糖树脂.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其对Cu(Ⅱ)的静态吸附性能,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曲线,并通过FTIR及XRD对交联壳聚糖树脂产物和吸附Cu(Ⅱ)后的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乙二醛交联壳聚糖树脂在40℃时对铜离子的平衡吸附量为78mg/g,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  相似文献   

6.
以三羟基聚醚多元醇(PP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作为软段和硬段,玻璃纤维(GF)为增强体,采用预聚体法制备自交联型GF/聚氨酯(PU)复合材料。借助旋转式黏度计、DMA、SEM、XRD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等分析检测手段,研究了PU预聚体聚合温度、适用期、物相及GF含量等因素对GF/PU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预聚体聚合温度为50℃,GF含量为55wt%时,GF/PU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为794 MPa、846 MPa和228 kJ/m2,动态力学性能损耗因子(tanδ)峰值为0.59。   相似文献   

7.
以大孔丙烯酸系弱酸树脂DK110为大分子骨架,通过与5-氯甲基-8-羟基喹啉的接枝反应,合成了带8-羟基喹啉螯合功能基的改性树脂HQDK110。探讨了HQDK110树脂对Cu2+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不同浓度等条件下的静态吸附性能、动态吸附性能及脱附性能。结果表明,HQDK110树脂对Cu2+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实验条件下,25℃时HQDK110树脂对Cu2+的吸附量达2.278 mmol/g。HQDK110树脂对Cu2+的动力学吸附很好地符合了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树脂对Cu2+的去除率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达到98%以上,吸附Cu2+后的树脂在0.1 mol/L的盐酸溶液中的脱附率达96.88%。树脂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CTS)和草酸钙-直接枣红B(CaC2O4-DB)杂化材料为原料,采用共混原位固载法制备草酸钙-直接枣红B/壳聚糖(CaC2O4-DB/CTS)复合材料。利用SEM、BET和FTIR对CTS和CaC2O4-DB/CTS的形貌及结构等进行表征分析,CaC2O4-DB的固载并未改变CTS的形貌结构,仅增加其比表面积和结合位点。详细考察了吸附时间、乙基紫(Ethyl violet,EV)初始浓度、溶液pH及温度等因素对CaC2O4-DB/CTS吸附EV的影响,初步探讨了CaC2O4-DB/CTS对EV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CaC2O4-DB/CTS吸附EV在3 h内达到吸附平衡,且pH=8、投加量为6 g/L时,25℃的100 mg/L EV溶液(化学需氧量(C...  相似文献   

9.
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在低红外发射率涂层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研究了合成改性环氧树脂的最佳反应时间,通过红外光谱(IR)研究了聚氨酯预聚体和环氧树脂之间的化学反应,不同聚氨酯预聚物添加量对改性树脂固化物冲击韧性和拉伸强度的影响,并以该树脂制备了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研究了聚氨酯不同添加量及固化剂种类对涂层柔韧性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改性环氧树脂的最佳反应时间为3h,红外谱图显示聚氨酯预聚体成功接枝到环氧树脂上。当聚氨酯预聚体的添加量为环氧树脂质量的10%时,改性树脂冲击韧性和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选用聚酰胺为固化剂时,涂层的柔韧性可达1mm,铅笔硬度始终保持在3H。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浸渍法分别用丙烯酸(AA)和纳米二氧化硅(SiO2)改性壳聚糖(CTS),制备AA/SiO2/CTS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并以复合材料为吸附剂吸附铬离子,研究了复合材料吸附铬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吸附剂用量为2.0g, pH为6左右,铬离子浓度为20mg/L,温度为25℃,吸附70min时,吸附效果最好,改性后的复合吸附剂AA/SiO2/CTS的吸附率最高可达96%,明显高于未改性CTS的85%和AA/CTS的92%。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表明,Freundlich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更加符合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采用预聚-扩链-中和-分散法合成了聚氨酯(PU)水溶液,用聚氨酯对明胶(GT)进行改性后与壳聚糖(CS)复合制备复合膜。考察了中和度、R值、水杨醛含量以及GT/PU/CS三者的比例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复合膜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中和度为85%及以上、R值为3∶1及以上、水杨醛含量为0.5%时,可得澄清透明稳定的聚氨酯水溶液;当中和度为100%、R值为3∶1、水杨醛含量为0.5%、GT/PU为7∶3时,可得完整的复合膜;CS的加入增加了复合膜的柔韧性,且随着CS含量的增加,膜的吸水率增加;红外光谱表明聚氨酯与明胶进行了化学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12.
聚氨酯改性TDE-85/E-51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混合芳胺为固化剂,通过聚氨酯(PU)对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TDE-85)与二酚基丙烷缩水甘油醚(E-51)环氧树脂的混合树脂体系的改性,制备了高性能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PU/EP)。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确定了PU/EP体系的最佳固化条件,并探讨了PU/EP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PU/EP体系的最佳固化条件为:25℃12h+150℃2h。PU/EP体系的固化反应活化能为69.18kJ/mol,反应级数为0.901。  相似文献   

13.
采用POSS杂化聚丙烯酰胺(PAM-co-OVPOSS)和聚丙烯酰胺(PAM)为交联剂,分别与PU作用形成交联网络结构,制备PAM/PU和PAM-co-OVPOSS/PU复合水凝胶。通过对比分析,详细探讨分子结构、溶液浓度等对凝胶性能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万能试验机对水凝胶的结构以及力学性能进行详细表征研究发现PAM/PU,PAM-co-OVPOSS/PU复合水凝胶对Pb2+的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为主结果表明两种凝胶均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PAM/PU [15%%(质量分数)PAM,40g/L PU]复合水凝胶最大吸附量为228mg/L,PAM-co-OVPOSS/PU [20%(质量分数)PAM-co-OVPOSS,60g/L PU]复合水凝胶最大吸附量为195mg/L。PAM-co-OVPOSS/PU比PAM/PU凝胶呈现更好的力学强度,通过实验研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理论模拟分析,详细讨论了凝胶对Pb2+的吸附机理和PAM-co-OVPOSS/PU凝胶力学性能的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14.
探索了马铃薯淀粉黄原酸酯基高吸水树脂对Ni 2+、Co2+、Zn2+和Cu2+的二元混合溶液的平衡吸附,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在二元混合溶液中对Cu2+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当树脂投放量为0.1g、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为100mg/L时,马铃薯淀粉黄原酸酯基高吸水树脂对Cu2+的吸附容量可达78.27mg/g。该高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与高吸水树脂表面的物理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氨酯预聚体改性双酚A型氰酸树脂的固化行为及工艺,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热重分析(TGA)、介电性能和冲击强度测试对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耐热性、介电性能和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预聚体的加入可以很好地提高氰酸酯的韧性,当预聚体加入量为20%(质量分数)时,改性氰酸酯树脂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15.3 kJ/m2,比纯氰酸酯树脂提高了218%.改性氰酸酯树脂的Tg逐渐降低,预聚体加入量为氰酸酯质量的40%时,Tg降低为193℃,仍然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相似文献   

16.
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壳聚糖(CTS)为天然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为合成聚合物,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互穿网络结构高吸水性树脂[PVA/CTS/P(AA-AMPS)],并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CTS用量和PVA用量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PVA/CTS/P(AA-AMPS对蒸馏水和0.9%(wt,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吸附量分别为1800g/g和110g/g。暴露在空气中8d条件下的吸湿性低于单层网络的87.5%,在不同阳离子盐溶液中(Na~+、Ca~(2+)和Fe~(3+))的吸液性能也明显优于单层网络。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一种异氰酸酯基团(—NCO)质量分数为14.5wt%的高活性聚氨酯(PU)包覆剂对竹纤维(BF)进行表面包覆获得包覆型竹纤维(PUBF),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包覆型竹纤维增强浇注型聚氨酯(PUBF/PU)弹性体复合材料。采用FTIR、SEM、XRD及接触角测试仪对PUBF及BF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F表面成功包覆了具有活性氨基(—NH2)封端的PU薄层,改善了BF与浇注型聚氨酯PU间的界面相容性及界面结合。复合材料中的PUBF质量分数为3wt%时,80℃下预聚体黏度仅为2.2 Pa·s,与纯预聚体黏度接近;对应PUBF/PU复合材料的拉伸和撕裂强度分别为38.0 MPa和82.9 kN/m,比纯浇注型PU分别提高51.6%和25.6%。高活性PU包覆剂预先包覆BF适合制备PUBF/PU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壳聚糖(CTS)、丙烯酸(AA)、凹凸棒石黏土(ATP)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通过接枝共聚合成了CTS-g-PAA/ATP水凝胶,利用FTIR和SEM分析了树脂的结构,探讨了水凝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显示:GA、ATP和AA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形成均匀的三维网络复合高吸水凝胶。在200 mL浓度为200 mg/L,加入2 mmol/L的NaCl、SDS的MB溶液中,凝胶对MB的吸附量分别147、330 mg/g。溶液pH在4~7之间时,凝胶对MB吸附量保持恒定的吸附能力,吸附量为300 mg/g。水凝胶对MB的吸附应用Freundlich方程比Langmuir方程更适合实验数据,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热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预聚体合成法制备了环氧树脂(EP)改性聚氨酯(PU)预聚体,进一步发泡膨胀后得到了具有较强粘性且膨胀性能可控的EP/PU泡沫材料。测定了其膨胀体积,并讨论了该材料膨胀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通过调整MDI的使用量可以实现对泡沫材料膨胀体积的控制;且调整催化剂和泡沫稳定剂用量为预聚体质量的3.3%,发泡剂用量为预聚体质量的5%时,材料具有最佳膨胀性能。  相似文献   

20.
华中理工大学化学系研制一种环氧一丙烯酸酯/聚氨酯互穿网络涂料。这种涂料是以蓖麻油聚氨酯(PU),作为一种预聚物,由环氧一丙烯酸酯与乙烯基单体(P)为另一个预聚体。使用前将二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催化剂Sn盐及氧化还原引发剂即可。该涂料的PU预聚体和PV预聚体的制法如下:将蓖麻油用脱水剂脱水,然后在室温下将一*cO广OH按2.1:1.0加入TDI中,充分搅拌反应1~Zh即得预聚体PU。将(甲基)丙烯酸与环氧树脂以摩尔比2:卫加入反应瓶中,并加入少量溶有对苯二酚的溶剂,充分搅拌,然后于室温下加入自制的活性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