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临界CO2萃取GC-MS分析八角茴香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八角茴香油的质量,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在不同的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下,从八角茴香果中提取八角茴香油,并通过GC-MS分析方法测定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反式茴香醚,草蒿脑,茴香醛.本实验重点探讨这三种成分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可知其适宜粒度范围为0.5~2mm,最适宜萃取时间,萃取压强,萃取温度分别为:2h,200bar,50℃.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临界 CO_2萃取姜油树脂,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超临界 CO_2萃取姜油树脂的工艺参数经改进后,萃取率可达 5.42%。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的工艺参数经改进后,萃取率可达5.42%。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萃取生姜油树脂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临界CO2萃取的生姜油树脂进行GC-MS成分分析,鉴定出50种主要组分,采用归一化法确定了各组分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5.
CO2超临界萃取八角油树脂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斌  王家良 《食品科学》2007,28(8):133-137
目的:优化CO2超临界萃取八角油树脂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超临界CO2萃取八角油树脂的因素进行了筛选,所选取的7个相关因素为:原料粒度、CO2流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析压力和解析温度。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统计学实验设计方法对影响萃取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的最佳水平范围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结果:实验表明,在萃取压力大于27.2MPa、萃取温度为33.5~44.9℃时,在1.82~2.85h内皆可获得本研究中的最大得率8.29%;结论:通过对萃取率模型方程解逆矩阵,求得在萃取压力为29.31MPa、萃取温度为44.87℃和萃取时间为2.30h时,八角油树脂萃取率的预测值可达8.52%。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燕麦油的技术研究及其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超临界CO2从燕麦麸皮中萃取燕麦油的工艺参数,且用GC-MS分析了燕麦油的脂肪酸组成,为开发功能性油脂提供一定的理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是压力15MPa、温度35℃、时间3h.所得燕麦油澄清透明,呈现金黄色,具有特殊的麦香味.其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硬酯酸、反-9-十八碳烯酸、亚油酸、亚麻酸、顺-9-十八碳烯酸,相对含量分别为15.30%、2.24%、44.84%、33.81%、1.69%和2.12%,而且不饱和脂肪酸占82.26%.  相似文献   

7.
朱莉  罗士数  张海德  李远颂 《食品科学》2010,31(24):151-154
目的:从槟榔籽中提取槟榔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超临界萃取的最优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0MPa、CO2 流量20L/h,槟榔籽油的萃取得率为17.81%。结论:槟榔籽油中主要含棕榈酸(9.10%)、亚油酸(15.46%)和油酸(11.26%)。  相似文献   

8.
大蒜超临界CO2萃取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大蒜超临界CO2萃取物进行了GC-MS分析,借助NTST98.L数据库的质谱图数据,参考文献和人工解析对其中的20多种组分进行,定性鉴定,并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了初步定量。大蒜风味物的GC-MS分析表明:大蒜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含有许多水蒸汽蒸馏蒜油中没有检测到的风味成分,其中最显蔷的是蒜素色谱分析中脱水衍生的3-乙烯基-l,2-二硫杂-4-环已烯(3.96%)及3-乙烯基-1.2-二硫杂-5-环己烯(17.88%),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亚油酸及油酸。  相似文献   

9.
曹雁平  张东 《食品科学》2010,31(16):165-167
以四川产花椒“贡椒”为原料,分别采用超临界CO2 和超声辅助溶剂萃取油树脂,通过对油树脂的GCMS分析和三角评价对比,发现两者香气成分存在差别,香气类型相近。超临界CO2 萃取花椒油树脂共检出33 种成分,主要成分芳樟醇占47.18%,其次是乙酸芳樟酯、D- 柠檬烯,各占12.11%、10.59%。超声辅助提取花椒油树脂检出18 种化合物。1- 乙基-6- 亚乙基环辛烯为含量最大的挥发性成分,占32.04%;其次是D- 柠檬烯、乙酸芳樟酯、芳樟醇,分别占20.92%、12.11%、10.92%。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取不同部位姜油的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余德顺  代明权 《食品科学》2003,24(11):79-81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同一品种生姜的带皮姜、去皮姜、姜皮姜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中的化学组成,并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姜油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鲜生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姜油树脂超临界萃取工艺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物料颗粒的大小和夹带剂五个影响萃取效果的因素进行探讨,确定姜油树脂的最佳萃取工艺:鲜生姜50℃远红外干燥,粉碎过120 目筛,35MPa,35℃条件下萃取2.5h,质量提取率6.08%,姜辣素提取率2.78%。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超临界CO2 萃取的姜油树脂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 自由基的能力,清除能力与浓度呈较明显的量效关系。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MS)分析鉴定出76 种化合物,其中16 种属于姜辣素,相对含量达33.95%,表明超临界CO2 萃取的姜油树脂中富含姜辣素等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利用生姜资源,以榨汁后姜渣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超临界二氧化碳(SCF-CO2)萃取姜渣中姜渣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粒度50 目、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90min。姜渣油树脂在动物油中的抗氧化作用和对1,1- 二苯基-2- 苦基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SCF-CO2 萃取的姜渣油树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八角和八角残渣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馨  刘雄民  王巧 《食品科学》2010,31(6):65-69
目的:确定八角和八角残渣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乙醇热回流法提取八角和八角残渣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八角和八角残渣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八角总黄酮提取最佳条件为:80% 乙醇、料液比1:30、提取时间120min、提取次数3 次。八角残渣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120min、提取次数3 次。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八角总黄酮提取率为23.61%,八角残渣总黄酮提取率为16.81%。  相似文献   

14.
八角茴香的加工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角茴香在食品调味料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该文从原基物料八角、八角茴香加工制作方法、等级规格、化学成分、提取芳香油种类用途、呈香物质、药用作用等几方面对八角茴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钱昆  周涛 《食品科学》2008,29(7):251
针对低温肉制品分离出的腐败菌,实验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八角95%乙醇提取液抑菌作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优化得到提取最佳条件:料液比为12,提取时间为3h,提取温度为60℃.同时利用神经网络独特的自学习能力,建立了提取条件对低温火腿肠腐败菌抑制作用影响的模型.并且通过神经网络的训练和仿真得到较二次回归函数更为准确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GC/MS分析八角茴香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谢良  许时婴 《中国油脂》1997,22(5):43-45
用气质联用(GC/MS)分析了市售八角茴香油的组成,发现产品中占近90%的主要成分是反式-茴香脑,其他成分较少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对三种不同工艺提取的八角茴香油中有效成分的GC-MS比较分析,探索了溶剂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生产茴香油的初步甄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GC-MS色谱图中,有?-水芹烯、樟脑这两种成分出现并且相对含量分别达到0.25%、0.15%及以上时,可以认为这种茴香油是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的;而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异丁香酚甲醚是溶剂提取法特有的成分;水蒸汽蒸馏法生产的茴香油中组分最少,而其中含有的甲基己烯雌酚是其特征性物质,但大茴香脑所占比重最大可以达到80%。  相似文献   

18.
八角为我国传统烹饪中的一种重要的香辛料,在烹饪过程中起着祛腥及增加食品香气的作用,八角籽不仅具有丰富的油脂,而且气味和八角相似。文章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冷榨、热榨、索氏抽提3种不同提取方式的八角籽油和八角精油(star anise essential oil,EO)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对八角籽油香气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利用气味阈值得出每种香气的气味活性值,并得出每种八角籽油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八角籽油共有挥发性成分91种,冷榨八角籽油(cold pressing-star anise seeds oil,CP-SAO)中鉴定出58种,热榨八角籽油(hot pressing-star anise seeds oil,HP-SAO)中鉴定出71种,索氏抽提八角籽油(Soxhlet extraction-star anise seeds oil,SE-SAO)中鉴定出59种,共有成分38种,主要为芳香族和萜烯类物质。HP-SAO、CP-SAO共有成分50种,且与EO具有相同的共有成分40种。主成分分析得出CP-SAO与EO的挥发性成分最为相似,其次为HP-SAO。CP-SAO中有39种特征香气成分,HP-SAO中特征香气成分有43种,SE-SAO中特征香气成分有28种。CP-SAO中对总体香气起主导作用的物质为反式茴香脑、芳樟醇、草蒿脑、桉叶油醇4种。HP-SAO中对总体香气起主导作用的为反式茴香脑、芳樟醇、草蒿脑、苯乙醛、3-乙基-2,5-二甲基-吡嗪、桉叶油醇。SE-SAO中为反式茴香脑、草蒿脑、芳樟醇、桉叶油醇、大茴香醛5种物质。  相似文献   

19.
八角茴香中精油和莽草酸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角茴香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茴香油和莽草酸。以茴香油和莽草酸得率为指标考察不同粒径、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茴香油和莽草酸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八角茴香油和莽草酸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粒径80目、料液比1:15(g/mL)、提取温度150℃、提取时间4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精油得率6.69%,莽草酸得率2.05%。  相似文献   

20.
八角茴香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其果实精油不仅在食品和化妆品领域应用广泛,而且还具有抗菌和抗氧化等生理活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报道了八角茴香油的GC/MS指纹图谱,并选取了当中的9个色谱峰作为共有模式图的特征峰,它们分别鉴定为α-蒎烯(峰1)、柠檬烯(峰2)、芳樟醇(峰3)、草蒿脑(峰4)、茴香醛(峰5)、反式茴香脑(峰6)、α-香柠檬烯(峰7)、石竹烯(峰8)和对丙烯基苯酚异戊烯醚(峰9),其中反式茴香脑(峰6)是参照峰。利用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对15个不同产地的八角茴香进行了质量考察,推测GC/MS色谱图相似度与其品质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对八角茴香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