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基于过程度量的软件测试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测试验证软件是否符合用户需求,软件测试过程的科学管理是软件测试成功的重要保证,运用软件度量的方法量化软件测试过程,构造度量并分析过程度量数据的有效性;论述测试效率/软件缺陷作为软件测试工作量/成果指标的必要性,运用工作量/成果模型分析测试过程;通过量化软件相关属性实现过程度量的构造,实施度量后利用工作量/成果模型对度量结果进行分析,并对项目做出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实施质量管理,监控软件测试过程,实现软件测试过程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2.
风险管理是软件测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通过在软件测试过程中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控制和风险跟踪,能够进一步提高软件质量.文中从5个方面对软件测试风险管理进行阐述,并对软件测试常见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在软件测试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测试过程是软件生命周期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测试工作的好坏对软件产品的整体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文章通过使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对一个典型软件测试过程的分析,指出了测试过程、开发过程和质量监控工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由于软件测试过程的不稳定性给项目管理带来极大风险,根据SPE统计思想,把COQUALMO模型作为预期值的估算模型,引入SPE—COQUALMO控制图,对软件测试过程中对引入缺陷种类和数量进行监控,为项目经理在管理项目中提供客观数据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5.
张洁 《计算机时代》2014,(6):50-52,55
结合实践探讨了在现有生产软件的中小型企业中,如何将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相结合,使软件测试管理的质量得以提升。介绍了一些目前常用的软件测试工具及测试管理工具,对软件测试管理中应注意到的80:20问题进行阐述分析,提出对测试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可采取一些方法来应对。实践证明,使用全程软件测试管理对解决测试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维度覆盖率的软件测试动态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关键领域应用软件规模和复杂性的不断提高,软件测试成本也不断增加.如何动态、定量地评价软件测试情况,提高测试效率是软件测试领域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度测试覆盖率的软件测试动态评价方法,并从测试监测信息、动态分析和评价模型、测试优化策略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给出了综合测试覆盖率的定义和经验公式.实例显示,该方法有助于软件项目评测人员动态跟踪和定量监控软件测试效果,提高软件测试过程的可观察性和可控制性.  相似文献   

7.
软件测试的整个生命周期,存在软件信息和相关文件交互、传输的安全风险,若缺少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和技术上的支撑,会造成源代码等软件重要信息泄露,对软件安全造成威胁.文章根据软件测试过程的要求,分析了软件测试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提出了测试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保护方法,确保软件测试安全.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软件工程的不断革新,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由于每项软件活动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为了保证软件工程的健康平稳的发展,应该采用风险评估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监控,在软件生产的过程中,发生偏离最佳实践的风险就叫做软件过程的风险,本文通过根据建立在CMMI中的过程域的风险评估体系,并采用每个过程域的模糊综合评估,进而监控软件风险与质量,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该风险评估的方法符合软件工程建模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软件移植测试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软件测试方法在软件移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软件移植过程中软件测试的过程与框架.  相似文献   

10.
随着软件的发展和国际化,随之而来的软件质量问题也日益热门,而保证软件质量的最根本方式就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由专门测试组进行的一个正式的过程,在该过程中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程序考察一个软件单元、若干被集成的软件单元或整个软件包。所有相关联的测试是根据经批准的测试规程在经批准的测试用例上进行的。本文从软件测试人员、方法、工具等方面对软件测试进行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黑板结构的软件测试方法。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传统的软件测试方法主要有黑箱方法和白箱方法。所用方法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方法,故称之为灰箱方法。创新之处在于:首先,黑板结构被用来记录软件执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和信息,以作为自动生成的软件测试信息;其次,对基于黑板结构的灰箱方法各种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软件测试工程化的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软件测试工程化的管理对于提高软件测试效率、保证软件测试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工程化管理的思想,分别对软件测试模型、测试人员要求、测试生命周期、软件问题管理和测试辅助工具等软件测试相关要素的工程化要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实用有效的软件测试工程化管理方案,并结合一个具体的软件项目,描述了该软件测试工程化管理方案的成功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基于CGOM的软件费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宏伟  杨孝宗  曲峰  董剑 《计算机学报》2003,26(10):1332-1336
软件测试是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测试数据充分的测试准则是软件测试完成的标准.目前,绝大多数的测试准则并不考虑软件费用,容易为了满足测试准则而使用户承担昂贵的测试费用.该文提出了一种随机过程类非齐次泊松过程(NHPP)中的经典模型——G-O模型的改进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构造了一个综合了软件设计费用、软件测试费用、软件维护费用、软件失效造成的风险损失的软件费用模型.最后从软件费用出发,讨论了软件的最佳发布时间.  相似文献   

14.
对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也飞速的发展,它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软件的可信性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可信软件测试问题进行了研究,简单分析了可信软件的特点,并对可信软件测试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对可信软件测试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软件测试性度量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当前软件测试性度量框架适用范围有限、无法扩展的问题,提出一个新的度量框架。分析软件测试性概念,使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新的框架结构。总结框架扩展方法,将测试性特性和影响因素加入到框架以进行软件测试性度量。其稳定性保证了框架对任何软件都具有相同的测试性度量过程和计算方法,可扩展性使得框架能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两者为框架的通用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测试流程的不断规范以及软件测试技术的进一步细化,软件测试自动化日益成为一种重要技术。目前在服务器集群的环境下,自动化测试相对脆弱,维护比较困难,如何有效地对自动化测试进行监控管理,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软件自动化测试和Web开发框架的相关技术,介绍阿里巴巴中文站自动化研发协作平台,研究并实现面向服务器集群的自动化测试监控平台,平台主要包括部署和监控测试环境2大功能。实践证明该平台能加强对测试服务器的统一管理和监控,大幅提高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一款新软件的开发,从开发初期的问题定义及规划到各个阶段的有效进行,整个软件项目的开发需做到层层相扣。而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最后也是关键的一步,其把握着软件质量关,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软件安全性的保障,还是软件功能性的检验,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因此,要想让一款新的软件很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得到用户的认可,软件测试必不可少,只有在软件测试上下足功夫:在软件设计完成之后进行严密的测试,才能发现软件在整个软件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使得软件质量有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软件的发展和国际化,随之而来的软件质量问题也日益热门,而保证软件质量的最根本方式就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由专门测试组进行的一个正式的过程,在该过程中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程序考察一个软件单元、若干被集成的软件单元或整个软件包。所有相关联的测试是根据经批准的测试规程在经批准的测试用例上进行的。本文从软件测试人员、方法、工具等方面对软件测试进行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软件测试和软件质量管理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质量是软件的生命,开发人员和用户都十分重视软件的质量问题。因此,软件开发过程必需伴有质量保证活动,而软件测试是最至关重要的质量保证活动。本文首先介绍了软件测试和软件质量保证的概念,以及软件测试的v模型和软件质量度量模型,并从提高软件质量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如何将软件质量保证环节做得更好,从而真正提高软件质量。  相似文献   

20.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的一个阶段,也是保障软件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软件测试模型是软件测试的工作框架,用于指导软件测试过程。本文在深入研究各种综合测试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各种主流的测试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测试模型,包括静态测试、动态测试,测试评估等活动,把这些活动嵌入到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能更好地规划软件开发和测试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软件生产效率及其质量,该模型还适合于迭代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