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新区基础设施规划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云 《城市建筑》2013,(22):51-51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各地城市也迎来了新区建设的热潮。本文结合新区建设的现实背景和政策要求,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策略、模式及适用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手段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1):41-42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及贵州省第二次城镇化推进大会相继指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笔者鉴于这种经济发展的趋势,对修文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以绿色、生态方面为主,从政府与市场、规划、绿色、文化及基础设施五个方面,浅谈自己对修文新型城镇化路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四化同步"的载体和支撑。在不同地区和阶段,其发展重点也不同。苏州城镇化的地方实践为城乡发展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面临挑战。如何应对挑战,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以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城乡建设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详细阐述和分析了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城乡社会危机及其规划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城乡统筹提供新的契机,带来了城乡统筹规划理念与思路的转变,同时也对城乡统筹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关系分析为线索,阐述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与约束因素,对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体系、形式,编制内容与技术体系的调整进行了学术探讨,旨在为我国城乡统筹规划体系的完善与规划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城镇化是现阶段改变中国目前经济结构的重要办法,旧模式下的城镇化道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接近极限,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尽快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成为迫切需求。文章首先通过分析绿色建筑所能带来的效益,指出可以通过绿色建筑与绿色新型城镇化互利融合发展的模式,带动中国经济发展,进而提出绿色建筑产业一体化新城的模式——绿色建筑集中建设及其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并详细描述了新城如何规划建设,最后重点阐述了新城对绿色新型城镇化的引导作用。绿色建筑产业一体化新城的模式为中国绿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对绿色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支撑,以小城镇为对象,讨论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和内容。通过对国内外城镇化的研究与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过去30年我国城镇化以城市发展和工业发展为重点,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长期得不到重视.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也侧重于大城市和城市群地区,村镇的规划与建设处于薄弱地位.新型城镇化研究要以客观认识城乡关系为基础,加强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特别要重视小城镇的发展,加强城镇化的基层空间建设.  相似文献   

10.
11.
在概略性解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包括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城市和乡村、政府与市场、物质与人等中国社会运行的几组基本关系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决定了中国城镇化模式的转变,而城乡规划也须相应进行四个方面的转型:在发展理念上,从经济增长转为价值增进,规划应加强与社会学的结合,自下而上地了解“人的需求”;在城乡关系上,从单向替代转为互补共生,规划应重新认识和发现乡村价值,尊重乡村传统文化,汲取农耕文明的智慧;在政府边界上,从权力无边转为管控有界,规划的管控边界也应向公共系统收缩,并适应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的趋势,平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在规划视角上,从宏观单一转为人性多元,规划不能再宏大叙事般地“鸟瞰”城市,而应从置身其中的“人”的视角多维度观察和理解城市,包括与生活模式紧密结合的生态视角、基于个体空间体验的生活视角、适应精细化管理的微观视角、直面复杂城市的“非正规”视角、把握微观社会运行特征的新技术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城乡规划正处在新的发展环境之下,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已经迈入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党和政府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新要求.针对城市发展的现状需求和未来趋势,中国的城市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国家开展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城乡规划取得了成效,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城乡规划理念需要转变,规划目标需要提升,规划内容需要优化,规划技术需要创新,规划政策需要衔接.  相似文献   

13.
魏立华  阎小培 《城市规划》2004,28(2):48-51,76
总结了1990年代中期以来珠江三角洲①城市化发展的新态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新的城市化发展背景下,探讨了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建设与行政区划之间的互动关系,初步提出了行政区划调整的若干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历史地看,城乡规划具有面向政治统治、面向经济发展和面向社会发展三个阶段或者三种功能类型。本文在分析城乡规划演化阶段基础上,提出和论证了我国城乡规划面向经济发展而导致的功能异化与偏离及其问题。结合对党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导向内涵和要求的解析,提出"十三五"期间要构建面向社会发展的城乡规划,把"人—社会—空间"的分析作为主线,把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内容作为规划核心,把社会参与作为规划决策的核心环节,关注家庭等城乡社会基本单元,引入大数据和小微数据相结合的社会研究方法,突出对教育、医疗、养老、弱势群体空间保障和公共空间、人居空间品质营造等事关社会发展质量的内容的规划,促进中国城镇化和城镇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碳化城市等现象出发,指出我国当前城市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并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思考绿色城市设计再到低碳城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主要内容,最后从设计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等角度提出了实现由绿色建筑到低碳城市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石楠 《城市规划》2008,(2):9-15,26
在介绍《城乡规划法》规定的规划区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规划区与行政区域、规划区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提出城乡规划行政管理的权力空间范围和责任空间范围两个不同的概念,指出法律在这两者的规定上并不完全重合。分析了不同规划管理权力的空间适用范围,以及不同空间范畴内规划行政管理的力度差别,主张规划行政权力的责任空间范畴应该与规划许可权的空间范畴对等,即"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内外督察员体制的研究,结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在研究城乡规划的属性和建设部开展的城乡规划督察员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城乡规划督察员与国土、环保督察员的差别,提出城乡规划督察员体制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贯彻城乡规划法推进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制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动力和条件,是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城乡规划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规划管理实际工作,分析了目前在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省级政府规章《重庆市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为例,从立法背景、惩戒对象、惩戒条件、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认定的依据、被惩戒行为和主体分类、惩戒形式等六个方面,对违反城乡规划的惩戒性立法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惩戒制度的构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发展和技术方法研究动态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层次介绍了国内生态规划与建设实例,分析了城市生态规划目前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规划的定位与内涵、内容体系、编制与规范以及技术体系创新等方面对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同时对当前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导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