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雷达信息处理系统中高速通信的使用十分普遍,SRIO作为一种可靠的高性能互联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HX1042 SRIO互联的雷达信息处理系统,系统基于国产DSP芯片HX1042和SRIO交换芯片CPS1848构建了一个多任务处理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板卡间的高速通信及雷达信息的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测量雷达接口系统在雷达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接口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基于网络互联方式的测量雷达智能接口系统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基于网络互联方式的雷达接口系统设计简化框图。通过对某接口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设计分析,分析比较了基于网络互联方式的雷达接口系统设计方法较其他设计方法的优势,提出雷达全面网络化的结构方式已经成为雷达计算机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杂波环境下, 现有的最近邻数据互联算法在高采样率雷达跟踪慢速目标时, 由于量测误差远远大于目标实际运动的距离, 量测值往往难以落入预测波门之内, 从而造成数据互联失败。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距离最近邻数据互联算法。该算法用状态估计向量中的位置信息计算与下一时刻量测值的实际距离来代替预测中心与量测值的统计距离, 降低了预测中心不确定性造成的漏互联概率, 从而提高了跟踪精度。实际距离波门的大小与雷达和目标距离、雷达测距精度、雷达测角精度有关, 并且随着时间实时变化。通过在地心坐标系下的跟踪滤波仿真证明, 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实现高数据率雷达对慢速目标的跟踪, 且跟踪精度较高, 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信息融合在多目标跟踪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永光  孙仲康 《电子学报》1997,25(9):102-104
本文着重研究了利用信息融合技术解决多目标跟踪中混批问题的研究,讨论了以实际双基地系统的测量数据为依据。首先介绍了弱干扰条件下双基地系统对多目标跟踪时采用的互联算法;指出仅以目标动态参数互联容易发生混批现象,进而提出了融合目标状态,多卜勒频率和雷达反射面积等信息的互联方法,从一百次统计结果看,采用信息融合技术之后,混批频率大为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开发如何处理信号雷达速度处理方法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便是软件和算法。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经过多年的技术开发,最终完成了通信和电子对抗等领域中雷达系统的功能运用,在雷达系统功能需求的不断提高的现状下,雷达型号在处理数据的技术过程中需要的要求及特点也逐步明朗化。本文在以网络交换的技术和平台基础上,将数据互联的嵌入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案例探究和分析雷达信号的平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相控阵雷达向集成化、小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相控阵雷达综合网络的电气互联也随之需要向少/ 无引线方式转变。相控阵雷达综合网络中的微波馈电网络和波束控制网络的集成已通过微波数字混合多层印制板方式实现,而大电流电源分配网络的集成设计和制造已成为实现无引线阵面的关键。文中介绍了相控阵雷达综合网络集成式汇流板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着重叙述了该集成式汇流板制造的关键技术,采用复合定位技术、层压封装技术实现了大电流汇流板的一体化制造,为相控阵雷达由有引线阵面向无引线阵面提供了基础,推动了相控阵雷达集成化和可靠性提升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对于由雷达和红外组成的多目标跟踪系统,通过建立多传感器的多重观测表达,将其中的多传感器多目标数据互联表述为多重观测数据集之间的最优组合分配,从而实现了这两种类型不同传感器融合跟踪过程中的多目标互联求解。  相似文献   

8.
雷达和DF互联算法决策门限的解析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宏  何友 《电子学报》1998,26(9):103-106
Trunk 和Wilson在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多门限雷达和DF互联算法,该算法特别适宜于雷达和DF航迹是由不等样本容量的观测所构成的场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实验室环境下对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进行调试和工作效能测试,设计了一种基于紧凑型外部设备互联总线(CPCI)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的通用雷达回波信号模拟器,利用MATLAB的强大仿真功能,模拟产生各种体制雷达的回波信号数据,通过CPCI总线把它们写入该信号模拟器的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中,雷达信号处理模块再从该模拟器中反复读出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调试和检测雷达信号处理模块在各种杂波及无源干扰条件下对目标的处理。结果证明,该模拟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精确度,并且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10.
包利民 《现代雷达》2012,34(3):75-77
雷达组网通过对多部雷达的综合调度、信息融合、综合优化处理,有效提高了雷达的作战效能.文中通过雷达分系统内嵌控制器控制与显示系统,实现了对雷达内部设备的集中控制与实时状态监测,并借助远程光纤互联与以太网加密技术实现多部雷达之间的组网.雷达系统的高可靠性和完善的机内自检设计确保了雷达的无人值守功能的实现,通过冗余设计、智能机箱设计、降额设计等措施提高了雷达系统的可靠性,与实物对应的多层次机内自检显示架构则使得雷达设备的工作状态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采用有源相控阵技术的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应用要求,设计制作了一款尺寸小、重量 轻、厚度薄、可与片式天线阵面相兼容的片式T/ R 组件,对该片式T/ R 组件的接收和发射电路、垂直互连性能进行了 仿真分析,并对该T/ R 组件样机进行测试验证,在X 波段获得的测试结果为:接收增益大于24 dB,噪声系数小于3 dB,发射功率大于1 W,垂直互连的端口驻波小于1. 35,垂直互连的插损小于0. 2 dB。尺寸仅为10 mm×10 mm×5 mm ,可应用于相关工程中。  相似文献   

12.
电气互联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正浩 《电讯技术》2007,47(6):12-18
简要介绍了国外电气互联技术的现状,从电路可制造性设计、堆叠装配、FPC组装设计与工艺、PCB可制造性分析及虚拟设计技术、微波电路互联结构及绿色清洗技术等7个方面分析了电气互联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风挺 《半导体光电》1991,12(2):114-118
为克服光通信、电子计算技术等的速度限制,采用光互连是一种有效途径。光互连也是光计算机的基本技术。文中对光互连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一种有利于光互连的最理想光源——面发射激光二极管。  相似文献   

14.
RapidIO技术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惟一的嵌入式系统互连国际标准,可以简单、高效、可靠地实现从单板到全系统的互连,在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基于RapidIO协议的高速数据互联模块的设计方案、高速数据传输设计中的难点、以及模块的信号完整性分析。该模块现已在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中得到应用验证,各项性能指标均能够满足应用需求,实现了可靠稳定的高速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5.
王振  廖柯  瞿鹏飞 《半导体光电》2018,39(3):305-311
微波光子学利用光子技术实现微波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及控制,可突破传统微波技术在带宽、传输损耗和抗电磁干扰等方面的瓶颈,提升雷达、电子战等信息系统的综合性能.激光器、电光调制器和光电探测器是微波光子技术中的三种核心光电子器件,其性能对微波光子链路的噪声和动态等指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基于分立器件的微波光子系统体积、重量较大,难以满足雷达、电子战等系统的阵列化需求,硅基异质集成技术以及高密度低损耗片上光传输互连技术是解决有源器件集成和无源器件集成的关键技术.文章介绍了用于微波光子的硅基激光器、电光调制器、光电探测器和波导的异质集成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集成微波光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龚玉珍 《现代雷达》2005,27(6):66-68
随着现代雷达技术的发展,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高速数字电路技术的各种目标和环境模拟器在雷达的开发研制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简述了实时雷达电磁环境模拟器的基本组成,对不同需求时模拟器的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着重介绍了一种较大规模的实时雷达电磁环境模拟器,对该模拟器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和实时信号产生的具体实现都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3D封装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3D封装的主要形式和分类。将实现3D互连的方法分为引线键合、倒装芯片、硅通孔、薄膜导线等,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围绕凸点技术、金属化、芯片减薄及清洁、散热及电路性能、嵌入式工艺、低温互连工艺等,重点阐述了3D互连工艺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行业背景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指出3D封装主要面临的是散热和工艺兼容性等问题,提出应尽快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系统的评价检测体系,同时指出对穿透硅通孔(TSV)互连工艺的研究是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线复杂的问题,无线互连技术(WIT)应运而生。介绍了实现芯片内/间无线互连的两类技术,一类是基于片上天线的无线互连技术,另一类是基于AC耦合的无线互连技术。从实现成本、功耗,传输性能方面对这两类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比较,讨论了它们的具体应用及适用范围,同时也总结了两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对今后芯片内/间无线互连技术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电气互联技术是电子产品先进制造技术的典型技术,具有机电结合技术综合度高的特点.电气互联技术已经由以表面组装技术(SMT)、微组装技术、立体组装技术和高密度组装技术等技术为标志的发展时期,逐步进入了以光电互联技术、结构功能构件互联技术等为标志的新技术发展时期,其特征是技术综合度更高、机电关联性更强、互联工艺难度更大、对电子装备系统性能和功能的影响更为直接.简介了电气互联技术及其光电互联、结构功能构件互联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20.
光纤旋转连接器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电组合式汇流环将逐步代替传统电汇流环。由于光电组合汇流环在性能上和结构上结合了电汇流环和光纤旋转连接器的优点,如结构坚固、可靠性高、耐恶劣环境、抗电磁辐射、数据传输量大、传输速度快、信号损耗小等,同时减少了系统互连用的电缆数量,所以是雷达信号传输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光纤旋转连接器做了介绍,并和电汇流环进行了对比分析,接着对光纤旋转连接器的安装、光纤旋转连接器雷达信号的传输方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