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应用了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测试手段对研究区盒8段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等做了分析说明。认为:研究区储层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几乎不含或者含极少量的长石;压实作用是造成砂岩储层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胶结作用加剧了原生孔隙的进一步减小,尤其是碳酸盐胶结,其次是石英加大边和高岭石;但绿泥石膜胶结物的存在抑制了压实作用的进一步进行,有利于粒间孔的保存;而成岩后期的溶蚀作用,改善了储层物性。储层处于晚成岩A-B期阶段,溶蚀型次生孔隙成为这一阶段主要的孔隙类型,其发育带往往是有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2.
综合普通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电子探针、X衍射、扫描电镜等多种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物性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就储层物性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主要为潮坪沉积的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其次是岩屑长石砂岩;虽然储层岩石现今埋深达5 000m,但其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9.93%和34.46×10-3μm2,属于中孔中渗储层,储层孔隙主要为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孔隙;砂岩深埋优质储层的主要原因与成岩序次和后期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有关,早期碳酸盐胶结抑制了压实作用,后期的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为储层提供了大量储集...  相似文献   

3.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延长组长72储层的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及常规物性等测试资料,对其储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相对较少;储层岩石胶结物类型以铁方解石为主;储层孔隙类型以长石类溶孔为主,残余粒间孔次之,晶间孔和微裂隙很少见.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喉道较细,属于低孔 — 超低渗致密储层.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岩屑、长石、石英的含量,碳酸盐胶结物的含量以及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压实、胶结和溶蚀)等.其中,压实作用是破坏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会使储集层致密化,而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4.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延10油层组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安212区延10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主要发育辫状河亚相沉积,辫状河道为储层骨架砂体;砂岩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储层物性特征明显受控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决定了储层砂岩颗粒粒度、成分,溶蚀作用增加了面孔率改善了储层物性,压实作用则降低了储层孔隙度,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通过取芯井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场发射环境电镜扫描及地球化学实际测量分析等,对川中公山庙油田凉高山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凉高山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灰色粉砂岩,沉积相主要为滨浅湖相滩坝。砂岩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强烈持久的成岩作用所致,其中机械压实作用是砂岩孔隙降低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导致储层物性显著降低。由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形成的裂缝、微裂缝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物性,提高了油气渗流能力。研究区砂岩储层属于灰质胶结超低孔低渗极致密储层,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成岩作用与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对马寨油田卫95块沙三下亚段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寨油田卫95块沙三下亚段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碎屑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都比较低.储层的成岩作用有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化学压实较少.胶结作用主要有碳酸盐胶结、黄铁矿胶结、黏土矿物胶结,石英次生加大现象不明显,胶结、交代作用对岩石改造不强烈.溶蚀作用主要有长石颗粒的溶蚀、火山岩和泥岩岩屑颗粒的溶蚀及黏土基质的溶蚀.  相似文献   

7.
综合应用岩心观察、薄片和扫描电镜及多种化验测试资料,对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交代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为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类型.胶结作用中胶结物类型主要有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和硅质胶结物三种.粘土矿物中伊利石最多,高岭石和绿泥石其次;碳酸盐胶结物以方解石为主;硅质胶结物主要为石英加大和自生.在总结各类成岩作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成岩演化研究,确定了研究区储层处于晚成岩A1阶段,得出了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为储层综合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量砂岩样品的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物性分析等资料,研究了库车前陆冲断带白垩系中-深层砂岩储层的物性、孔喉类型和成岩作用特征,并通过开展各种成岩参数(压实减孔量、胶结减孔量、粒间体积、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溶蚀孔面孔率)和储层物性的相关分析,结合构造演化,认为中层砂岩储层物性主要受碳酸盐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深层砂岩储层物性主要受晚期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裂缝共同控制;构造挤压是控制晚期压实和物性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层到深层砂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系数从0.79降为0.35,相关曲线斜率值从0.24降为0.09,深层砂岩基质渗透率基本在0.01~0.10mD之间;孔喉类型由缩颈型、点状演变为片状、弯片状喉道为主;中层砂岩压实弱,碳酸盐主要胶结后的晚期压实发育不明显;深层砂岩压实强,碳酸盐胶结之后仍发育显著的晚期压实作用;而中-深层砂岩的胶结程度差别不大,溶蚀程度与残余粒间孔和裂缝发育有关.依据储层控制因素可知,深层储层的南部,埋深更大,孔隙却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9.
为在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深层砂岩中寻找优质储层,综合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等资料,对研究区储层成岩孔隙演化与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孔隙演化与成岩演化具有耦合关系,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包括优势沉积相带、溶蚀作用和异常高压.结果表明:深层砂岩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型,成岩演化处于中成岩A1~A2亚期.机械压实、方解石胶结和石英加大是降低孔隙度的主要成岩作用,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可达10%.孔隙度高值区,有机质生烃高峰和蒙脱石含量低值区在同一深度出现.受成岩演化控制,埋深3 500~3 900m和4 400~4 700m发育2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孔隙度12%),其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异常高压叠置区.根据岩性、物性和压力系数等参数将区内储层分为4类,Ⅰ~Ⅱ类储层是研究区的优质储层,也是今后增储上产的主要储层.  相似文献   

10.
为深化加拿大麦凯河油砂SAGD开发,分析储层成岩作用,准确划分麦克默里组储层的成岩阶段,以岩心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了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资料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麦凯河油田上麦克默里组岩性为中-细石英砂岩、中-细岩屑砂岩,储层的压实作用发育极差,处于弱胶结-未胶结状态,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发育,综合分析麦凯河油田上麦克默里组储层处于同生成岩阶段至早成岩阶段A期,是极为优质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岩芯观察、镜下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等资料,对松辽盆地龙西地区泉四段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和成岩共生序列及孔隙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西地区泉四段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局部为岩屑质长石砂岩;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自生石英胶结作用、自生黏土矿物胶结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交代和溶蚀作用等;龙西地区泉四段砂岩为中成岩阶段A期,且细分为A1和A2亚期;随着成岩演化,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得原生孔隙减小,而溶蚀作用使得储层孔隙结构得到改善;孔隙类型由缩小粒间孔组成变为由缩小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组合组成。  相似文献   

12.
It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controlling factor of gas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the east part of Sulige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where the reservoir of main gas formations is tight sandstones. Employing experimental methods of slice identification, casting slice, sca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X-ray diffractions, we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trology and diagenesis on reservoirs in Shan1 section of Shanxi formation and He8 section of Shihezi formation of the Permian system in the East II part of Sulige gas field. The results include: (1) the main sandstones in these areas are dominated by lithic sandstone and lithic silicarenite with low grade of maturity; (2) the diagenesis of sandstone in these areas mainly include compaction, cementation, corrosion and alteratio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diagenetic stage reached period B of the middle diagenetic stage; (2) the early diagenetic compac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o decreasing porosity; (3) the secondary pores formed by corrosion in acidity medium conditions in period A of the middle diagenetic stage can distinctly ameliorate the poor reservoir capability of sandstone and; (4) cementation in period B of the middle diagenetic st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poor physical property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3.
利用岩芯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结合物性、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压汞实验等,探讨了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白垩系Nahr Umr组砂岩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哈法亚油田白垩系Nahr Umr组B段潮控三角洲相砂岩储层整体呈中孔中渗的物性特征,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孔喉变化较大,非均质性强; 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包括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影响着孔隙空间类型和孔隙结构,物性较好储层发育在水动力条件较强且岩石组分结构特征较好的储层中,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了显著的改造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造成了孔隙大量充填,自生矿物和黏土矿物不仅减小了孔隙空间,并造成孔喉堵塞,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 最优质的储层发育在潮控分流河道相交错层理砂岩中,这类储层具有粒度大、分选好、石英相对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胶结物含量低、孔隙发育、孔喉半径大的特点,对应的储层物性为中高孔高渗,是研究区储层表征与建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延8储层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测定、压汞资料等分析,延8储层具有以下特征:研究区北边富长石、南边富石英,具有不同的物源;砂岩粒度以中粒为主,细粒和粗粒次之;主要的储集空间为粒间孔和粒内溶孔;由于大量的长石、岩屑被溶,孔隙度、渗透率不呈正态分布,均偏大,溶蚀作用形成的大量微孔造成高束缚水饱和度,产纯油或含水率极低;砂体厚度、岩石相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着储集层的物性。结果表明,位于河道中部弱胶结的中砂岩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5.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直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近年来新开发的一个主力油气产层。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特征研究表明,直罗油田长6油层组以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砂岩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砂岩孔隙发育特征,其中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超低渗的主导因素,而次生溶蚀孔隙的形成对储层砂岩物性具有一定改造作用,并控制了该区长6油层组相对高孔高渗储层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露头、岩心、测井分析测试资料,对大路沟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和储集物性等特征 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 高的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或残余铸模孔;孔隙结构具有小孔隙、微细喉道 的特点;储层性质明显受原始陆源组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相互影响;原始陆源组分的结构和含量对储层物性 有直接影响;沉积相是基础,砂体厚度大、粒度较粗的水下分流河道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他微相砂体;成岩作 用对储层物性优劣起主导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使储层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常规物性、流体包裹体测试等分析方法,结合热史恢复结果,开展海拉尔盆地莫达木吉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成岩作用及油气充注期次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砂岩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凝灰质岩屑砂岩;填隙物主要以泥质、硅质、火山灰和少量碳酸盐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晶间孔和溶蚀粒内孔。砂岩储层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破裂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综合多种成岩作用阶段判断指标,认为南屯组砂岩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晚期-中成岩阶段A 期。此外,结合流体包裹体分析、均一温度测定及南屯组热演化史,确定南屯组油气充注时代约为90~70Ma,大致对应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18.
泰州组一段上亚段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7%~17.4%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7~125.1)×10-3μm2之间;储集空间主要类型为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裂缝溶孔;根据物性分析和压汞资料,将泰州组一段上亚段储层划分为Ⅰ~Ⅳ四种类型.基于定量成岩作用的分析,认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本区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则大大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19.
安塞地区长101物性变化大,高渗带高产,低渗带不出油,勘探风险大.为了更好的认识长101油层,引入了相对高渗储层的概念.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图像、X衍射、物性、压汞等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安塞地区长101相对高渗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并分析出形成相对高渗储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安塞地区长101相对高渗储层为中粗粒-中粒含浊沸石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胶结物主要为绿泥石胶结,成岩作用主要表现为次生溶蚀,储集层主要为浊沸石溶蚀孔、长石溶蚀孔及残余粒间孔;相对高渗储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储层的沉积相、胶结物、成岩作用、裂缝及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